千锤百“炼”的智慧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及形成】
根据《考试大纲》表述,“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都是来自课外。
纵观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在古诗词鉴赏题中所选的材料都是古代诗歌中知名度较高、内涵较丰富的唐宋诗、词及元曲;所选的题材来看,内容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和即事咏怀诗;从命题的角度来来,可分为: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对修辞方法的赏析;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对表现手法的赏析)等。
本节高考备考复习课主要是以古诗词鉴赏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赏析炼字型”考题分析作为切入点,结合本校学生现阶段复习备考状况以及答题失分较为严重的症结所在,系统地分析考点设置、题型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规范学生答题格式,加强学生在应试中正确解读诗歌后准确表述的能力。
【课时安排】约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顾,思维翻新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与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
明确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1分),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2.思考并讨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内容?从命题角度来看,考点设置是什么?3.小结: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
正所谓“诗眼”“词眼”,或能使诗词翻出新意;或能使诗词增添情趣,不仅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更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等等。
二.重温考点,复习整合
1.“赏析炼字”题型的题型呈现方式
投影:提问方式:·某字在此诗中用得很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投影:
答题步骤和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即时反馈练习,学生在学案上面完成。
西江月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答:“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步骤一),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步骤二)。
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
6.强化巩固练习,学生在学案上面完成。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答:诗眼是“咽”和“冷”(2分,指出诗眼——步骤一)。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2分,就词语和句子本身分析——步骤二)。
“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2分,就全诗意境情感分析——步骤三)。
三.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1.投影:
“赏析炼字型”试题变形:
·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此诗有点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2.简要分析“赏析炼字型”题目变形示例练习(结合学案加强答题归纳练习,强化得分意识)。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农村风光,请你抓住具体某个词,谈谈作者是怎样把景色写得情味盎然的?(4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中“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和“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6分)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弄”字。
(4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船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分)
四.限时检测,即时反馈
1.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以下检测。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即今洞庭湖,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本诗的首句中“____”字让人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
末句中的“_____”字用得最为传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温馨提示:注意“3个意识”——时间意识、分数意识、规范答题意识
2.教师明确答案,学生交换批改
本诗的首句中“老”字让人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
末句中的“压”字用得最为传神,因为:“压”,物多才能有此神态,表明清梦的浓郁。
梦本无形,却说“满船”,被“压”在星河上,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真切。
作者在此以梦境中淡淡的喜悦来衬托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五.总结归纳,反思升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用以表现思想内容,反应思想感情的最基本的手段。
因此,通过今天对“赏析炼字型”考题的分析与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鉴赏诗歌时,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并玩味推敲,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抒发的情感;同时,在下笔答题时要审清题干,无论题目怎样变形,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规范作答,严谨细密,定能突破诗歌鉴赏拿不到高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