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墙壁上线盒内有三根电线,其中红色为火线、蓝色为零线、黄绿色为地线,现将三孔插座与三根电线连接,图中接线情况正确的是(▲)2.在研究拉力F与杠杆上物块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一轻质水平木板长为L,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左端可绕O点转动,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则下图所表示拉力F与物块的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3.生活中常有发生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错误的是(▲ )A.在食盐中加人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B.蒸干100克100℃食盐饱和溶液,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不是39.12克C.用pH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D.把食盐加热到3200C以上观察有无刺激性气体放出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S2,两灯都发光,当把开关S2断开时,灯泡L1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A.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B.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C.L1亮度增大,电流表示数不变D.L1亮度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小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 C .小灯L 2断路了 D .小灯L 2短路了 6.能在pH 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 A .FeCl 3、CuSO 4、NaCl B .BaCl 2、Na 2SO 4、NaOH C .CaCl 2、Na 2CO 3、AgNO 3 D .K 2SO 4、NaNO 3、NH 4Cl 7.将一个小球从同一高度h 处以相同的速度抛出,第一次斜向上抛出,落地时的动能为E 1;第二次水平抛出,落地时的动能为E 2,不计空气阻力。
那么( ▲ ) A .E 1>E 2 B .E 1=E 2 C .E 1<E 2 D .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A .甲:水 ①食盐; 乙:水 ②蔗糖 B .甲:水 ①硝酸铵; 乙:稀盐酸 ②铁 C .甲:水 ①氢氧化钠; 乙:稀硫酸 ②锌 D .甲:水 ①生石灰; 乙:稀盐酸 ②氢氧化钠 9. 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图要求的是( ▲ )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和灯L 的电阻不变,灯L 上标有“6V 3W ”字样。
当开关S 闭合,滑片P 移至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0A ,灯L 正常发光;当开关S 断开,滑片P 移至b 端时,电源电压U 和灯L消耗的电功率P 为( ▲ )A .6V 0.75WB .6V 1.5WC .12V 1.5WD .12V 3W10.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吗?其中包含许多的物理知识。
对于在公园荡秋千的小孩,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小孩从A 摆到B 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B .小孩受到的重力和拉力都对小孩做了功C .小孩摆到最高点C 时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D .小孩摆到最高点C 时,手中滑落的小玩具将落在C 点的正下方11.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Na2CO 3溶液/gA .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B .在NaOH 溶液中加入CaCO 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 .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O ,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D .在NaOH 溶液中加入Ba(NO 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12.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 2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10cm 2的圆柱形物体B 浸没在水中,杠杆CD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2DO ;物体A 是质量为100g 的配重。
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物体A 上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 为0.6N 时,物体B 有52的体积露出水面,筒中水的深度比图甲中水的深度下降了0.4cm ;此时,物体B 所受的浮力为F 浮,水在物体B 底面处产生的压强为p 。
g 取10N/kg ,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p 的大小为500PaB .F 浮的大小为0.2NC .物体B 的密度为7g/cm 3D .物体B 的体积为100cm 313.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 、AC 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 ,已知AB>AC ,施加的力分别为F 1、F 2,拉力做的功为W 1、W 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 1、P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F 1<F 2 , W 1=W 2 , P 1<P 2B .F 1>F 2 , W 1>W 2 , P 1>P 2C .F 1<F 2 , W 1<W 2 , P 1<P 2D .F 1<F 2 , W 1=W 2 , P 1>P 214.向一定质量含C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 2CO 3溶液。
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 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值为106.0B.b 点时,溶液中溶质有2种C.图中o a 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D.c 点时,溶液的pH=7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当滑片P 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伏;当滑片置于滑动变阻器的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伏,此后15秒内定值电阻R 1产生的热量为60焦。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为10伏B .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9欧C.R 1的阻值为18欧D .R 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4:316.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
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A 、①Na 2CO 3 ②SO 3 ③BaCO 3B 、①NaHCO 3 ②SO 2 ③KNO 3C 、①Fe 2O 3 ②CO 2 ③Ba(NO 3)2D 、①CuO ②CO ③HCl17.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铜块立即投入水中,则( )A. 水向铜块传递热B. 铜块向水传递热C.两者之间 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判断18. 标有“6V 3W ”的甲灯和“12V 12W ”的乙灯,并联接在6V 的电源上(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灯消耗的电能之比是1:4B.甲、乙两灯的电阻之比是1:2C.通过甲、乙两灯的电流之比是1:2D.甲、乙两灯的实际电功率之比是1:119.如图四圆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20.小科在探究两电阻R 1和R 2组成的电路电压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压U 2随电压U 1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根据该图像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电阻串联连接B.电源电压为9VC. R 1可能是滑动变阻器D. U 2﹥4.5V 时, R 1的电功率小于R 221. 如图的示的斜面,长5米,高3米,小轶用绳子沿斜面将一重为400N 的木块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的大小为320N ,绳子重不计。
则小轶对木块所做的有用功为 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22. 苹果手机越来越受青少年欢迎,其独特的电阻触摸屏已经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已普遍使用,当手指在触摸屏表面施以一定的压力时,触摸屏通过分别识别触摸点的水平与竖直位置,从而确定触摸的位置.(1)其工作原理利用了在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就越 ▲ 的规律.(2)以竖直方向为例,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时,触摸点P 将电阻丝分为上下两部分,设上部分电阻为R 1,下部分电阻为R 2,结构可等效为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触摸点在竖直方向移动时,若测得R 2两端电压增大,则可知R 2消耗的电功率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3.镍(Ni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价。
(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 。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4.宁波科技馆有一种神奇的装置,如图所示,借助该装置,小兴仅用150N的拉力就提起了重为600N 的摩托车,摩托车以0.2m/s 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及摩擦,问:(1)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 。
(2)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 。
25.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 、Na 2CO 3、BaCl 2、CuSO 4、Na 2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透明溶液;(2)向(1)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3)向(2)的溶液中再加入AgNO 3溶液,又生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
试通过上述实验确定:原混合物中可能有: ▲ ,一定有: ▲ ,一定没有▲ 。
26. 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27. 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 、B 、C 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 A 、h B 、h C 高处滚下(m A =m B <m C ,h A =h C >h B ),推动木块运动一小段距离后停止.(1)从图中可以看出,A 、B 、C 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C 球动能最大,原因是该球 ▲ 最多。
(2)图甲与图丙是让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撞击木块。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他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