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等

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等

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等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

绘画中的线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线条只不过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的地方,是我们想象力在他们之间创造出来的可视语言。

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条”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并有“线条是绘画的灵魂”之称。

一、线条是最幼稚的造型语汇
艺术起源于人类对线条的认识。

当原始人最早用石块和树枝在地上和洞壁上随意画出一些线的痕迹时,他们就发现了线条的表达功能,其结果是他们那些原始的情感就在那些画中流泻出来。

例如,15000年前的西班牙《阿尔泰米拉石窟壁画》,一二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以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都是以线条表现出来的。

儿童涂鸦阶段的第一笔绘画也是用线条表现的。

所以,线条是最原始、最朴实、最直接的艺术语言,成为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成为美术家常使用的一种美术语言,被称为第一美术语言。

二、线条是最高级的造型语汇
德国伟大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这句话道出了线条的本质。

即它的情感意味,也就是用线条来表达画家的精妙的感觉和细腻的情感。

当画家用笔画过纸张时,标出了
空间的界限,同时也表现着时间的流动,画家的感觉和情感,也随着这种流动而凝聚在画幅上。

线的软硬坚柔、轻重缓急、光滑滞涩、清晰含混等品格,线的长短、粗细、疏密、干湿、曲直、慢快等节奏变化都可以表现丰富的层次。

不同的线条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垂直线庄严、挺拔、刚毅、正直的感觉;水平线给人以平和、安定、静止、沉稳的感受;斜线则富有变化、运动、紧张、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给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的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例如,现代抽象主义画家蒙德里安的多伯格教堂,用许多直线和水平线彼此并行并又隔开,形成一种律动的节奏,给人以庄严、肃穆、平和、安定的感觉;保罗·克利的作品,采用许多并列的曲线表现奔流着的水,给人流畅、优美而生动的感觉。

又如中国山水画中的披麻皴,近似平行的线条组成,给人以宁静、谐和、淡远的感受;斧劈皴由粗壮的短线和断线组成,运动疾速、锋利逼人,给人激越兴奋的感觉。

三、画家的线条品格,就是他的笔法,也是他的品格
线是画家们之间绝不会混淆的个性显示。

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好运用线条,并把它发挥到了极致。

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和表现方法各不相同。

反映的民族风格及精神内涵也有所不同。

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情感表现,西方绘画中的线有较强的理性情感特征。

梵高的线条弯曲、活泼、动荡,反映画家本人急躁而冲动的感性。

表现对生活的渴望;达·芬奇的作品中冷静、准确的线条,表
现出艺术家的精确、理性、富于逻辑性的个性,表现了对物象的认识为理性高度自觉和自信的一种状态;德拉克洛瓦奔放有力的线条。

反映了这位浪漫主义艺术家火焰般的激昂和热烈的性格。

晋朝顾恺之的线条敛约娴静,反映画家内向深思的性格;唐朝吴道子的线条体现了高度“运动感”和“节奏感”豪放飘洒,用力不一,迟速不一,反映了作者奔放、雄浑的气质,充分发挥线描艺术的效果,素有“吴带当风”之称;元代倪云林的线条,枯涩中见丰润,疏荡中见遒劲,表现了作者飘逸和空灵。

不同的艺术大师表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但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感,法国马蒂斯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以一种新的美的感受,线在人类的绘画历史表现中会不断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它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力,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启发着我们丰富的联想。

我们必须把线条造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来抓,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对培养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对事物有良好的感觉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最终提高审美境界,构建健康美好的心灵。

浅谈古筝艺术与教学
孙乐琼
摘要:古筝是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它有着高雅的气质与独一无二的音色。

它源于秦而盛于唐,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

学习古筝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学习古筝的过程并不容易,要求学生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积极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虚心地听取意见,只有端正态度,才能真正学好古筝。

关键词:古筝艺术;琴韵音韵;技法
古筝是一种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乐器,作为民俗艺术中瑰宝,它有着雅俗共赏的优势,是乐器中的奇葩。

如今,我国民族音乐正在渐渐走向世界,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在古筝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在多下功夫。

为此,我国不少师范类院校中也开设了古筝课程,但大多以选修课为主,希望以此来普及古筝艺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学习古筝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好的,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学好一首曲子后再去学下一首,而不是学到半路就换,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学生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表扬与夸奖,关键是要不断追求更好,不断自我纠正。

学习古筝,要有端正的态度,坚持到底,切忌三分钟热度,只有具备坚定意志的人才能学好古筝。

一、注重开展“教与学”的双向教学模式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老师与学生是其行动的主体,必须是双方互动、双向努力才能完成这一项工作,如果在教学中只
有老师灌输,学生没有听进去,那也是徒劳无功。

教学知识要真正被学生消化掉,关键就在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运转,注意学生有没有接受所讲的信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采用“教与学”的双向教模式,就是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摇指技法训练时,可以先讲解并示范摇指的定义、类型训练难点及解决办法,支出学习中将会遇到的难点,然后再开始实际教学,第一,在每根弦上做慢摇托劈托,第二,在每根弦上做快摇托劈托,第三,以一个八度为练习单元做慢速长摇,然后速度慢慢加快,通过这三步,使手腕从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能较放松的长摇。

每一步都是由老师亲自展示后再交由学生实践,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摇指是一种点成线的技法,在强弱控制和音色的变化上更能够表现内心的情感,必须根据不同乐曲决定不同的表现方式,以便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准。

二、采用集体课教学
进行集体古筝课教学可有效节省资源,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全面提高整体能力。

古筝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高级音乐家,而是旨在培养专业的教学型人才。

集体课上,老师会对练习的要求、乐曲内容的表现和容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在掌握古筝技法的同时还能总结经验,完善学习方法,并提高实践能力。

集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避免学生对老师过度依赖,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留其个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曲的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听到一个名词叫做“以曲代功”,就是指有的老师在古筝教学中只注重乐曲的传授,希望学生通过乐曲的联系掌握演奏技巧和训练基本功,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虽然音乐都是通过乐曲来表现的,但以乐曲作为基本功练习手段的方式还是不可取。

我们都知道,扎实的基本功是完美演示音乐的前提,这就是修建高楼的地基,不容忽视。

扎实的基本功是通过练习曲的练习和特定技巧的强化训练来实现的,我们在教学中可布置一些乐曲让学生去联系,但要有针对性,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乐谱,再根据同种训练进行归类,由浅入深排序。

对特定技巧的训练量应保证每个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做到科学、有序。

最好在学习古筝的前两年就解决技法问题,做到演奏乐曲时没有任何技术障碍。

古筝艺术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为主。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古筝教学,老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脚踏实地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去总结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古筝演奏人才,并促进古筝艺术进一步发展。

如今,古筝教学已成为一种艺术,是促进民族传统乐器发展的一种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面对各种困难,老师要有耐
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努力提高古筝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