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PPT课件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中央——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调兵权:枢密院 2.兵权分离
统兵权:三衙 3.更戍法:时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 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实现了将、兵分离)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中央——相权 皇帝
——分权
枢密院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军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皇帝:赵匡胤(宋太祖) (3)都城:东京(开封)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中央——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看图说话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中央——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调兵权
枢密院
2.兵权分离 统兵权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清 268 114 26888 100(进士)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
(1)重用文臣,提升文臣地位,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
(2)改革发展科举制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考中进士者大多授 予官职等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 剑,至如毛锥子(毛笔,代指读 书人),焉足用哉!
60000+ 诸科)
“北宋共开科举考特试奏8名1榜,期间所取文太士庙合,其计荣60犹03不5及人矣,。平均 每年元“北36宋09人8武。举”16共开1科15309考0(00试左281榜2(,进共士取)士868—人—,(宋年)均田5况人《。儒林” 公议》
右榜—)—《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明 277 93 24624 89(进士) 历代科举取士数额略计
中书门下
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
参知政事
行政
三司
(盐铁、户部度支)
三司使
财政
【读一读】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太祖问赵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数十十 年年间间,,帝帝王王凡凡易易八八姓姓,,战战斗斗不不息息,,生生民民 涂涂地地,其故何也?”赵普答道:“方镇 太太重重,,君君弱弱臣臣强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惟 稍稍夺夺其其权权,,制制其其钱钱谷谷,,收收其其精精兵兵,则天 下自安矣。”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5.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 的人物 个性化 的语言 刻画了 人物的 性格, 一些段 落浓墨 重彩, 如刘、 焦话别 ,兰芝 辞母等 ,使人 物形象 更鲜明 。
——《旧五代史》!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尚武
崇文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宋朝重文轻武 政策有什么影
响呢?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 风气,有效地防止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的弊政;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消极:导致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加重,办 事效率低下,军事战斗力削弱。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
(1)重用文臣,提升文臣地位,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
(2)改革发展科举制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考中进士者大多授 予官职等
2.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效地防止了唐末 以来武将专权的弊政;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促进 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地方 ——收权
夺其权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制钱谷 地方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赋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地方 ——收权
夺其权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制钱谷 地方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赋 收精兵 将各地的精兵收到中央禁军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地方----收权 制钱谷: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转运至中央指定地方
收精兵:地方精兵收归到中央
北宋重文轻 武的政策
措施:重用文臣,抑制武将;改革发展科举制
影响:积极:扭转……、防止……、有利于……、促进…… 消极:导致军事战斗力下降
【】

1.取样要有专人负责,开始时隔-小 时取样 一次, 以后根 据取样 判定结 果再决 定取样 间隔时 间。
加强中央集权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地方 ——收权
禁军
军 队
厢军 乡兵
收精兵 将各地的精兵收到中央禁军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
宋太宗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 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 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 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 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 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一生, 就像早 晨的露 水,太 阳一晒 就消失 了。人 生好像 旅客寄 宿,但 人生功 绩却能 刻入金 石永远 流传。
消极:导致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加重,办事效率低下,军 事战斗力削弱。
板书设计
北宋的建 立与局部
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
北 宋 的 政
统一
统一:统一中原与江南地区
【】
北宋加强 中央---军权:杯酒释兵权、统兵全调兵权分离、更戍法;
中央集权 的措施
中央---相权:相权一分为三 夺其权:文臣知州、派通判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1)重用文臣,提升文臣地位,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年数 榜数 取士总数 年均取士
唐 290 266 6603 23(进士)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 宋 320 130 正奏名 340(进士、 回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