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瑾12 盆部及会阴局解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1.位臵: 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其位臵可随膀胱 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成人正常子宫呈前倾 前屈姿势: 前倾: 即子宫长轴与阴道之间 呈向前开放的角度。 前屈: 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 的弯曲。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2.毗邻: 子宫前面隔膀胱子宫陷 凹与膀胱上面相邻, 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前面 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部 相邻, 子宫颈阴道部借尿 道阴道隔与尿道相邻 子宫后面借直肠子宫陷 凹及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 邻。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二)盆壁的肌肉 有闭孔内肌和梨状肌。 闭孔内肌:位于盆侧壁的 前份。 梨状肌:位于盆侧壁的后 份,该肌将坐骨大孔分 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 下孔。
盆部
(三)盆膈(盆底) 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 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四)盆筋膜 为腹内筋膜的延续。按其部 位不同可分为: 盆壁筋膜 盆膈上筋膜 盆脏筋膜 (五)盆筋膜间隙 盆壁、脏 筋膜之间形成许多筋膜间隙, 计有: 耻骨后隙(膀胱前隙) 直肠周间隙(直肠后隙)
会阴
会阴
层次结构: 5.会阴间隙: B.会阴深隙: 又称会阴深袋,位于尿生殖 膈上、下筋膜之间。此隙封闭,其内有: 会阴肌深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 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还有:尿道膜部及尿道球腺。 女性还有:尿道及阴道下部。
会阴
肛管: 2.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 肛门外括约肌为横纹肌 包括皮下部、浅部及深部。
会阴
坐骨直肠窝 位臵 肛管两侧尖上底下的腔隙 边界 内侧壁 下为肛门外括约肌 上为肛提肌、尾骨肌及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下为坐骨结节内侧面 上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 前壁 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 后壁 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 骶结节韧带 尖 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汇合 底 浅筋膜及皮肤 内容 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淋巴及脂肪组织
Scarpa’s fascia Line of fusion Camper’s fascia
Position of penis Fascia later
Position of scrotum
会阴
层次结构: 3.深筋膜 分为浅层的尿生殖膈下筋膜及深层的尿生殖膈上 筋膜。 4.会阴肌 浅层 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包括会阴浅 横肌、坐骨海绵体肌及球海绵体肌。 深层 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包括会阴深横肌及尿 道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括约肌) ,或合称为尿生殖三 角肌。
Pelvic & Perineum
盆部与会阴
本章介绍内容:
一、概述--境界与分区 二、盆壁及盆筋膜 三、盆部的血管、神经及淋巴 四、盆内脏器 五、会阴
盆部
一、概述 盆部: 以骨盆为支架,由覆盖于其内的盆壁肌、盆底肌及 其筋膜共同围成盆腔和盆腔内的脏器所组成。 会阴: 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境界与分区 境界 前面以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嵴前份的 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面以髂嵴后份和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区及骶 尾区分界。
盆部及会阴
会阴
层次结构: 1.皮肤: 被以阴毛,富有汗腺及皮脂腺。 2.浅筋膜: 分浅、深两层 浅层:为脂肪层 深层:为膜样层,又称浅会阴筋膜 (Colles筋膜),向前延续为阴囊肉膜、 浅阴茎筋膜及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 深层(Scarpa筋膜),两侧附着于耻骨 弓和坐骨结节下缘;向后在会阴浅 横肌后缘处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 相愈着。
会阴
肛管: 1.内面结构: 肛 管内 有 6~ 10条 纵 向 的粘膜皱襞称肛柱。相邻 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的 粘膜皱襞称肛瓣。肛瓣与 相邻肛柱下端围成的小隐 窝称肛窦。通过肛柱下端 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 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或肛皮 线。齿状线稍下方有一呈 环状隆起的光滑区称肛梳 或痔环。肛梳的下缘为一 条略呈波浪形的线称白线 或Hilton线。
会阴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区别
齿状线以上 上皮 动脉 静脉 复层立方上皮(粘膜,属内胚层) 直肠上下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属门静脉系) 肛动脉 阴部内静脉(属下腔静脉系) 腹股沟浅淋巴结 躯体神经(痛觉敏锐) 齿状线以下 复层扁平上皮(皮肤,属外胚层)
淋巴引流 髂内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 神经分布 内脏神经(痛觉不敏锐)
盆部及会阴
四、盆内脏器 (二)膀胱 1.位臵: 空虚时呈锥体状,位于盆 腔前部。 充盈时呈球形,升至耻骨 联合上缘以上。 儿童的膀胱位臵较高,位 于 腹 腔 内 , 六 岁左 右 才降 至盆腔。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二)膀胱 2.毗邻: 前方:与耻骨联合相邻,其间为 耻骨后隙; 膀胱的下外侧面:与肛提肌、闭 孔内肌及其筋膜相邻,其间充满 疏松结缔组织,称为膀胱旁组织, 内有输尿管盆部穿行。 膀胱底上部: 男性:借直肠膀胱陷凹与直肠相 邻,腹膜反折线以下的膀胱底与 输精管壶腹和精囊相邻; 女性:与子宫及阴道前壁相邻。 膀胱上面与小肠袢相邻,女性还 与子宫相邻。 膀胱颈:下接尿道,男性邻接前列 腺,女性与尿生殖膈相邻。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3.韧带: ①子宫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为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 作用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②子宫主韧带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连于子宫颈 与盆侧壁之间作用是防止子宫下垂。 ③子宫圆韧带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起自子宫角, 在子宫阔韧带内前行经深环入腹股沟管,出浅环止于阴阜及 大阴唇皮下。作用是维持子宫前倾。 ④骶子宫韧带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起自子宫颈 后面过直肠, 附于骶骨前面。作用是维持子宫前屈。
盆部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三)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 壁内部: 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三角的输尿管口。 此部长约1.5cm,是输尿管的最狭窄处。膀胱充盈时,压 迫输尿管壁内部,可阻止尿液逆流。
盆部
四、盆内脏器 (四)前列腺 1.位臵: 位于膀胱颈与尿生殖膈之间。 2.毗邻: 上部宽大为前列腺底,与膀胱颈邻接; 下端尖细为前列腺尖,与尿生殖膈接触。 前面邻耻骨盆面 后面平坦,正中纵行浅沟称前列腺沟,借直肠膀胱隔与直肠壶腹相邻。
盆部及会阴
四、盆内脏器 (六)卵巢 1.位臵: 位于髂内、外 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 内。 2.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 连于 卵巢下端与子宫角之 间。 卵巢悬韧带: 连于卵 巢上端与盆侧壁之间, 此韧带为腹膜皱襞, 内有卵巢血管、淋巴 管及神经丛等。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七)输卵管 1. 位 臵 : 位 于 子 宫 阔 韧 带 的上缘内。 2.分部: 由内向外分为4部: 子宫部 输卵管峡 输卵管壶腹 输卵管漏斗
盆部
四、盆内脏器 (八)阴道 阴道是由粘膜、肌层及 外膜构成的肌性管道,富 于伸展性,上端环绕子宫 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 子宫颈与阴道壁之间形成 的环行腔隙称阴道穹。可 分为前、后及左、右侧部。 其中阴道穹后部较深,与 直肠子宫陷凹紧邻。
会阴
五、会阴 (一)定义: 狭义会阴: 男性 阴茎根与肛门之间的部分; 女性 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部分 广义会阴: 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 的全部软组织。呈菱形,其境界与 骨盆下口一致,前为耻骨联合下缘, 两侧为耻骨弓、坐骨结节及骶结节 韧带,后为尾骨尖。 (二)分区: 通过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将会阴 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与后方的肛 三角。
盆部
分区
会阴可分为肛区和尿生殖区。 体表标志: 盆部 可触及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髂前上 棘、髂嵴、髂后上棘。 会阴部可触及耻骨弓、坐骨结节及尾骨尖。
Urogenital triangle Anal triangle
盆部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一)盆壁的骨骼 由两侧的髋骨及后方的骶、尾骨,借关节、韧带和软骨 连接构成骨盆。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界线: 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及耻骨联合上 缘共同围成。 小骨盆的上口:即界线; 小骨盆的下口:由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支、坐骨支、坐 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和尾骨尖共同围成。
盆部
3.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三角 形的平滑区,其两侧角为 左右输尿管口,下角为尿 道内口。 两输尿管口之间有横向 隆起的粘膜皱襞,称输尿 管间襞,是寻找输尿管口 的重要标志。膀胱三角是 膀胱癌和膀胱结核的好发 部位。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三)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 盆部: 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 的前方入盆; 右输尿管越过右髂外动脉的起 始部前方入盆。 沿盆侧壁下行至坐骨棘附近向 前穿入膀胱旁组织中。 男性:输尿管于输精管的后外 方,经输精管壶腹与精囊之 间达膀胱底。 女性:输尿管由后外向前内, 经子宫阔韧带基底部至子宫 颈外侧约2cm处,有子宫动脉 从前上方跨过。
盆部
男性: 直肠上部隔直肠膀 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 和精囊相邻; 直肠下部借直肠膀 胱隔与膀胱底下部、 前列腺、精囊、 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 盆部相邻。
盆部
女性: 直肠上部隔直肠子 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 后穹相邻; 直肠下部借直肠阴 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
盆部
4.内面观: 直肠腔内由粘膜和环行平滑肌形成半月形的直肠横襞 一般有3条: 上直肠横襞 中直肠横襞 下直肠横襞 其中,中直肠横襞最 大且恒定,位居直肠 右前壁。
会阴
A.会阴浅隙: 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 膜之间。此隙向前开放,其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 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还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道; 女性还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及前庭大腺。
会阴
后尿道断裂: 尿液渗于腹膜后间隙 前尿道断裂: 尿液渗于阴茎、阴囊和腹前壁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一)直肠 1.位臵: 位于盆腔后部,上 平第3腰椎接乙状结肠,向 下穿盆膈续为肛管。 2.形态: 下份肠腔膨大称直 肠壶腹,矢状位有两个弯 曲, 上部的弯曲与骶骨曲度 一致,称骶曲。 下部绕尾骨尖的弯曲, 称会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