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题目: 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姓名: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专业: 动物科学班级: 动科103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2012 年5 月25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畜牧业与环境保护马22 指导教师:朱伟云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应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衰竭和退化,气候变化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畜牧业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畜牧业;粪便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环境保护前言:近二十年,尤其是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的肉类和禽蛋均跃居世界第一位。
畜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牧场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规模化养殖场往往建在大中城市的近郊和城乡的结合部,由于环境法规不健全和资金短缺,绝大多数养殖场在建场初期未考虑畜禽粪便处理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不少养殖场粪便随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养殖场本身的卫生防疫,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
畜牧业也是大气污染气体排放的源头,会产生温室效应。
畜牧生产的持续增长会加重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畜牧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正文:1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现状畜牧业污染主要指畜牧业生产粪尿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用来自畜禽场(户)的废物。
包括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饮用后的污水;鸡、死猪;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粪等;含有致癌性毒素的霉变饲料;预防用各种疫(菌)苗空瓶和抗生药物的瓶、袋等;饲料加工粉尘;内烯机废气;屠宰场(户)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苍蝇、蚊虫等昆虫;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畜禽粪尿污染和畜禽产品残留构成的对人类健康的困扰,据测定,一只鸡日产风干粪便0.1kg,一个万只鸡场年产粪便约360t;一头肉牛日产粪尿19kg,一个百头牛场年产粪尿684t;一头猪日排泄粪尿按5kg计,一个千头猪场年产粪尿达2000t左右,如采用水冲清粪则日产污水25t,年排污水1万吨左右。
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牧业生态环境考察组报告资料,上海郊区畜禽年粪便量就已突破120万t,远远超过工业废渣的排放量(66.311万t),超过全市居民生活废弃物的排放量(66.344万t)。
[1]上个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约0.7 °C(IPCC,2007)。
农业尤其是畜牧业,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有直接的(例如来自牲畜肠道发酵),有间接的。
(例如来自饲料生产活动,砍伐森林以开辟新的牧场等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畜禽生产规模愈来愈大,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对人类、其它生物及畜禽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总是愈来愈大。
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畜牧生产过程不难看出畜牧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2]2畜牧业环境污染特点与危害2.1臭气问题畜牧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是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CO2、水和最终产物—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
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带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烂白菜味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若臭气浓度不大、量少,可由大气释稀扩散到上空,不引起公害问题,若量大且长期高浓度析臭气存在,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
[3]2.2水体的富营养化家畜粪尿、畜产加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据统计,年产肥猪2万头的生产线的猪场(按6个月出栏)每天排污量,相当于5万人的粪尿的BOD(生化需氧气量)值,如此大量的需氧腐败有机物,不经处理排入水流缓慢的水体,如水库、湖泊、稻田、内海等水域,水中的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获得氮、磷、钾等丰富的营养后立即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在池塘威胁鱼类生存;在稻田使禾苗徒长、倒伏、稻谷晚熟或捕捞业。
由于水生生物发育生长,溶解氧耗,植物根系腐烂,鱼虾死亡,在水底层进行厌氧分解,产生H2S、NH3、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呈黑色,这种现象称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家畜粪尿污染水体的一个重要标志,腐败有机物的污水,排入水体,人们使用此水,易引起过敏反应。
[4]2.3畜产品的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58),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至少有90余种。
其中可由猪传染的有25种,由禽类传染的24种,羊传染的25种,马传染的13种,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载体主要是家率粪便及排泄物。
[滥用抗生素添加剂及饲喂霉变饲料,造成畜产品的污染。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如果不控制用量以及畜禽在屠宰前或其产品(蛋、乳)上市前未能按规定停止用蕴含,可使抗生素在禽产品中残留,从而通过食物链使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的过敏反应。
此外,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细菌对该种抗生互产生适应或遗伟物质发生突变而形成耐药细菌。
耐药性的出现,使这类抗生素的疗效大大降低,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即饲料、畜、禽休产品(奶、肉、蛋)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
经检测,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可测出极微量的黄曲霉毒素B1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致癌的危险性很大。
[6]2.4引起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对放牧和非放牧畜牧生产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将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放牧系统,尤其是在低纬度地区(Hoffman和V ogel,2008)。
通过影响草料和牧场生产力,气候变化将给畜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降低了牧场的产量,加剧了牧场的退化。
高气温通常会减少牲畜的饲料摄入,降低饲料转化率。
降水量的减少和干旱频率的上升将降低牧场的初级生产力,导致过度放牧或退化,并且可能危及粮食安全,引起争夺稀缺资源的冲突。
气候变化将在媒介传播疾病和牲畜寄生虫的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将对畜牧业中最弱势人群产生极大的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新的传播机制和新的寄主。
所有国家都有可能出现牲畜疾病发生率上升的情况,但穷国因缺乏兽医服务,面对新出现疾病时将变得更加脆弱。
气候变化能否使畜牧业受益?气温升高可能会为畜牧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主要取决于气温变化发生在何时何地。
因而,无法一概而论。
例如,冬季气温升高能够减少户外饲养牲畜的抗寒压力。
此外,冬天气候变暖可能会降低牲畜饲养的能源要求,降低牲畜厩舍的供暖需要。
3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3.1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我国传统畜牧业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所以污染影响不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饲养规模较大。
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2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污水污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工厂化养猪在我国刚刚兴起,当时人们没有环保观念,为了省人力,大多都采用水冲式。
很多2000年以前建的万头猪场自身基本上都在污水的包围当中,污水渗透到农田,烧死农作物的事件时有发生。
村内饲养养殖业过去作为农村副业生产,大都在庭院内经营。
个别户养上十几头猪、几十只鸡,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如在有的养殖专业村,数公里之外都能闻到畜禽粪便的恶臭气味,一些村遇到雨天粪水到处乱流,自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还会引发纠纷。
目前大多数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对养殖场的环保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特别是一些政府花大力引进的大型养殖场。
所谓的环保处理设施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起到任何作用。
污染处理设施基本没有运行。
[7]3.3畜牧场地由农牧区向城郊区转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奶、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畜牧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了农牧脱节,家畜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养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原来的农村变成了市区。
规划不当的地方甚至会出现城中村。
在这些地方搞养殖,不仅污染环境,与城市的整体发展也是极其不协调的。
3.4农业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农业上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有机肥使用减少,造成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形成公害。
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主要收入不依靠农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耕地撂荒现象,由于没有耕地吸纳,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就会随之出现。
笔者曾对浙江省西部某市进行考察,猪场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凉干后做成有机肥料白送都没有人要,大量的畜禽粪便堆积无法处理。
3.5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地下水污染一些饲料商为了商业利益,违规在饲料中大剂量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有机砷制剂,这些制剂排出畜禽体外,渗透到地下水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变成无机砷,对人畜的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3.6温室气体排放牲畜生产周期的所有主要环节都可能排放温室气体。
饲料作物生产和牧场的排放来自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土壤有机物的流失和交通运输。
当森林被砍伐用作牧场和种植饲料作物时,储存在植被和土壤中的大量碳也被释放到了大气中。
相反,如果对退化的土地进行良好的管理,牧场和农田可以变成净碳汇,吸收大气中的碳。
在农场层面,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的排放主要来自牲畜肠道发酵和粪肥。
在反刍动物(即牛、水牛、山羊和绵羊)中,瘤胃中微生物发酵把纤维和纤维素转化成动物可以消化利用的产物。
甲烷是反刍动物呼出的这个过程的副产品。
一氧化二氮是粪肥在储存和施用的过程中释放的。
如果粪肥堆放在缺氧而温暖的环境中,也会产生甲烷。
最后,畜产品的屠宰、加工和运输也会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来自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4目前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常用途径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通过畜牧环保技术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粪便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