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展望

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展望


(3)全体农户中畜禽养殖户的比重显著下降。20 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民收入增 加。散养农户开始分化,一部分农户正逐渐放弃畜 禽的养殖。另一部分农户则从半自给半商品的少量 畜禽经营模式逐步过渡到一家一品的商品生产者模 式。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农户调查数据, 全部样本农户中,养畜(禽)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 已经由1990年的88%减少到2005年的51%,其中养 猪户由73%减少到38.3%。养禽户由79.6%减到 29.5%,养牛、羊户由37.6%减少为6.5%。 1.3畜牧业经营为农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和重要收入

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展望
张晓辉梁森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梅西大学经济系)
摘要:从生产量、生产经营方式、产业优势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十几年来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畜 牧业发展所面临的f*q题和挑战.展望了中国畜牧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现状;趋势
农村.农民特别是专业户往往要靠大量的抗生素来 提高动物保健水平,以维持较低的动物死亡率。他 们往往不遵守用药规则.滥用甚至大剂量使用违禁 药物.动物屠宰前或出售前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停药 期,这样造成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超标。这种生产的 高度分散性.也为销售违禁药品、饲料添加剂提供 了条件。 (3)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应引起关注。随着我 国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由于规模养 殖在带来饲养畜禽技术水平提高、畜产品总量和经 济效益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畜禽粪尿相对集中和 处理难的问题。大量粪便不能被农田及时销纳,随 之将会对大气,土壤和水质也造成严重破坏。除了 粪污处理的技术措施有待改进之外,养殖企业的环 境保护意识偏差,环境管理的系统也不健全。 (4)饲料供给不足。随着市场对畜产品需求的 日趋旺盛,以及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饲 料粮和优质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部分饲料原 料出现较大缺口。首先是蛋白质饲料长期短缺。我 国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主要依靠进口.其中重要的
来源
尽管过去十年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每年 有超过1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营。同时城 市周边的村庄逐渐城镇化,相当多的农户放弃经营 畜禽养殖业。但是农村的畜牧产业非但没有萎缩, 而是对农村经济作出了更大贡献。其原因主要有两 点: (1)畜牧业仍是养畜农户收入的重要和稳定来 源。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跟踪调查,从事畜 牧和渔业生产的农户.其畜禽和渔业生产的收人在 整个农业收入中呈稳定上升的趋势.按1995年不变 价格计算,2005年达2051元,占农(林、牧、渔) 业收入的30.9%,比1995年和2000年分别增长了 8.4和1.7个百分点。在农户家庭净收人中,工资或 劳务性收入呈现更快速的增长趋势.2005年达 33.3%,较1995年增长了21.5个百分点.是拉动农
近十年来,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依赖他们的饲料 产地优势和富裕劳动力供给优势,中原交通运输的 优势,迅速的发展成为畜禽生产大省,即生猪生产 第3~5名,肉牛和蛋禽生产的1~3名。奶业生产进 入前10名。 2中国畜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但也是畜牧业资源短缺 的国家。过去二十年畜牧产业高速发展,满足了国 内居民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 如下影响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和必须面对的挑战。 (1)缺乏对动物疫病的严格检验与有效防治, 严重降低了国内消费者信任度和在在国际市场的竞 争力。 我国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因生产成本较低。 在国际畜产品贸易中具有强的价格比较优势。然而,
1中国畜牧业经济状况及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畜牧业产业快速发 展,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份额 稳定上升,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呈 现如下特点。 1.1肉、蛋、奶产量持续增长 为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畜牧业产业 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肉产量从1990年的 2867万t增加到2005年的7743.1万t,增长171%; 蛋产量2005年达到了2879.5万t。较1990年的 794.6万t增长了262%:奶产量达到了2864.8万t, 较1990年的475.1万t增长了503%(图1)。在伴随 肉、蛋、奶总量增长的同时,畜产品的品种结构也 随之向低脂肪、高蛋白的品种调整与改善。在肉类
50以上
28.7%
(2)牧业为农村中不易外出的劳动力提供了稳 定的就业机会。根据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跟 踪调查系统2005年调查数据分析,推算出当前我国的 畜牧业为大约15%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 小农户饲养业有效的利用了农户家庭中那部分需要 照顾子女、体质较弱、年龄老、受教育较低,从而 缺少非农就业机会的劳动力,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 就业岗位。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外出务工者和从事非 农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家庭经营收入。 1.4畜牧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区 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生猪产业带10省(区7(按 产量排序依次是: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 广东、广西、江苏、湖北、安徽)产量占据了全国 总量的66%,尤其四川、湖南两省一直是传统生猪生 产大省,其产量占据总量的22%。肉牛产业带主要集 中分布在华北、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11省(区),其 产量占到总量的72%。奶牛产业集中在内蒙古、黑龙 江、河北、山东、新疆五省(区),其产量占总量的 62%。禽蛋产业带地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辽 宁、湖北、安徽七省,禽蛋产量占据总量的73%.其 中仅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产量就占据总量47%。
中.猪肉比重由1990年的79.8%下降到64.7%;’牛羊 肉比重由1990年的8.1%提高到14.8%;禽肉比重由 1990年的12%提高到了20.5%,是肉类中增长最快的 品种。 1.2生产方式逐渐变化.规模化生产增长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畜产品生产开始由个 体散户饲养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现阶段主要是小农 户家庭畜禽饲养、养畜专业户饲养与企业化规模饲 养三种共存方式。而这三种畜禽生产方式在提供畜 产品总量,产品总量中所占份额,以及三种生产方 式的内部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为: (1)小农户畜牧业生产规模普遍提高。自1996 年第一次农业普查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单位,无 论是小农户还是畜禽专业户的经营规模普遍有显著 提高。1996年生猪饲养户(场)的出栏头数平均为 2.9头,2003年增加到6.1头,达2.1倍。其中年出 栏1~49头生猪的小农户的平均出栏规模达到4.4头/ 年.较1996年的2.5头/年,提高76%;50~3000头 出栏的专业养猪农户平均规模达到137头/年,较 1996年的135头提高0.8%。2003年生猪企业的规模 平均达到年出栏7845头.较1996年的3930头提高 了1倍。1996年肉禽养殖户的平均规模为30只, 2003年增加到113只。为1996年的3.8倍。 (2)我国畜禽业的生产方式开始从小农户,副
万方数据
AO农业展望圈2007年第1期
I瞄圈隰圜
INDUSTRY DEVELClPMENT
由于对动物疫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科学的检验 手段,我国近年来的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并呈下降 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动物疫病的检验 检疫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 国家都对进口动物产品进行极为严格的检验检疫, 对细菌病不仅要进行细菌培养,而且还要检测细菌 毒素;对病毒病不仅要进行病毒分离,而且还要进 行基因检测。然而,与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基因 检测和顺序分析等更精确的检测病毒的分子诊断方 法相比.我国对某些疫病的检测还停留在检测抗体 的血清学方法上。这就容易导致我国的动物产品在 出口前没有检出病原体而在出口后被进口国检出的 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因 为卫生监督防疫体系的薄弱,使得我国畜禽类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倍受质疑,并对进口禽畜产品在卫生 检疫、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设置 了多重贸易壁垒。由于非典、禽流感、口蹄疫等疾 病的频发,欧盟仍未解除对我国主要动物源性食品 以及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日、韩等国也没有恢复 我国冻鸡等禽产品的进口:俄罗斯不仅继续对我国 肉类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而且又宣布禁止我国 肉类产品的输入。粗略估算,近年来由于各类重大 疾病在中国的时有发生,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近1000亿元,同时对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社会秩序也 存在潜在的威胁。 (2)畜禽食品安全急需加强。长期以来,由于 农畜产品的短缺,我国主要重视了产量的提高,而 忽视了质量上的管理。从目前已经制定的900多个农 业标准来看,多处涉及到肉类、奶制品等,但涉及 的领域及深度仍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且现有的质 检机构数量和质检手段与社会需求也存在差距。从 畜产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政府的监管主 要体现在被动的、强制性的对企业产品实施事后检 验监督,缺乏前瞻性,不能做到事前预防。企业没 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政府监管部门也没有建立帮助 企业实施质量控制的机制。这种质量生产与质量管 理脱节的状况,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 大部分的畜牧业生产单位无需在兽医部门进行登记, 对市场准入没有门槛,这也是管理中的一项疏漏。 由于畜牧业生产的分散性,且绝大部分生产分布在
1996—2003年主要畜禽产品不同规模生产bB重
1996 2003 1996 2003 11~50 18.4% 11—100 22.0%8.2% 6~100 19.9% 13.8% 1996
增长了2.2个百分点,成为畜牧业和渔业农户净收入 中重要和稳定来源。
生猪(头) (出栏) 肉牛(头)
出栏
1~10 71.2%52.9%15.0% 1~10 79.9%71.9%1 1.9% 1~5
100以上
6.2%
奶牛(头)
100以上
12.5%
存栏41.6%46.7%38.5%40.9% 家禽(只)1~50 出栏
1~99 51—1000 100~1999 16.0%
1001以上2000以上
56.8% 67.1%
27.0%16.9%16.3%
数据来源:1996年数据是作者根据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数 据计算,2003数据来自于《中国畜牧业年鉴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