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3)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公平与效率的 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这方 面尚存在许多争议,对这些观点以及公平与效率关 系做进一步分析,对经济地理学为政府决策服务具 有重要意义。
(4)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 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这种 关系,试图找出两者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并服务 于实践。
(2)本书观点: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织及其 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①经济活动的内容:产业观、企业观。 ②经济活动区位:区位选择、经济组合。 ③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区域结构、区域发展。 ④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2 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
1、史志描述:17C以前 (1)特点: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与记述,多见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社 会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等,而经济 活动是基础与核心。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必在一定的空间地域范围内展 开,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探求人类经 济活动的空间区位与发展变化规律,是经济地理学学 科发展的目标对象。
1、欧美观点: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或方面 (1)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环节 (2)空间问题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分布、空间组
§5 经济地理学研究思路
1、指导思想 (1)以理论与研究方法为重点 (2)以可适用理论为主 (3)反映中国经济地理特色 (4)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2、结构安排 依据本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安排三编:经济
活动区位分析、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经济活动全球化 分析,以企业为线索,围绕企业区位展开。
①微观:从单企业-多企业-跨国公司进行区位及空 间组织分析(第二章-第六章)
理论分析 产业分析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
多部门企 业分析
跨国公 司分析
区域结构 与组织
区域发展 分析
区际分工 与合作
区域差异 分析
全球化理论 全球化影响 全球化趋势
汽车产业 电子产业 服务产业
案例分析
复活节岛的巨石像 人地关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
深圳特区经济奇迹 区域开发的良好区位选择,泛珠三角的发动机。
2、学科特征 (1)地域性:经济活动地域分异 (2)系统性: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空间综合、时间
综合
3、学科体系 (1)通论经济地理学
经济活动作为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 环境关系的一般理论 (2)区域经济地理学
以地域范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 件、经济结构、生产地域综合体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 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他区域的关系等
织与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等 (3)空间尺度分为微观、中观、宏观
2、前苏联观点:生产配置及规律 (1)地理学派:地域生产综合体或经济区 (2)经济学派:生产配置及其规律 (3)综合学派:经济区与生产配置
3、中国观点 (1)主流观点 ①吴传钧: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核心生产的地
域布局体系 ②曹廷藩: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 ③胡兆量、李振泉:生产力布局与地域生产综合体

第一章 绪论
§1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2 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 §3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4 经济地理学发展意义 §5 经济地理学研究思路
§1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在于其有独特的研 究对象,并指导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同时学科的研 究对象也是其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是其独立存在的 具体意义表现。
2、中期二分法 (1)自然地理学:地理环境 (2)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包含经济地理]
3、现今三分法 (1)自然地理学:地理环境 (2)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包含经济地理] (3)地理技术学:技术手段[包含3S技术]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说史、研 究对象、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及学科体系,掌握经 济活动区位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及 区域空间组织理论,以及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有关知识, 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进行部门经济地理、区域经济 地理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打下基础。
间中观分析——区间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分析; ②按研究企业组织:单体企业——区内多企业——间
跨国公司; ③按研究思维方法:规范分析——实证分析——行为
主义——结构主义。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3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1、学科属性 科学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根据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其学科属性 经历了从社会科学到边缘科学的再认识,现主流认为 其属于人文地理学。
世 界 人 口 增 长
(3)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 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多学科更能 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 环境的关系问题。
(4)贫富差异问题: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 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条件, 并借助一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课后小结
本章系统阐述了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理论体 系、社会实践意义、教材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重 点掌握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社会实践 意义和教材知识体系。从而对经济地理学有一个总 体宏观把握,以利于以后学习和研究。
课后习题
1、何谓经济地理学 2、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4、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5、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
3、经济地理学研究:初创时期18C中叶-20C初,壮 大时期20C初以来
(1)特点:学科名称确立、学科体系建立,成果大量 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思维方式演 变迅速
(2)代表著作: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理 论、公司地理学、全球化理论等。
(3)脉络梳理 ①按研究区域尺度:单体企业微观分析——区内企业
海地(左)的荒山与邻国多米尼加(右)的茂密森林
以大气为介质的污染让挪威人头痛
加拉加斯(委内瑞拉首都)巨大的社会差距
3、跨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经济地理视角 (1)CCTV中国热点:教育[受教育与就业]、医疗、
住房、反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倡自主创新]、 台湾问题、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
(2)ITNET中国热点:医疗制度、环境保护、社会保 障、腐败、食品安全、教育、社会治安、住房、道 德诚信、社会分配、能源资源、三农问题、下岗与 就业、城乡地区贫富差距等。
(2)与经济学关系 ①经济学:研究经济效率、资源配置。 ②区域经济学:接近经济地理学。 ③政治经济学: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
规律
(3)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 (4)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
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
§4 经济地理学发展意义
1、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计划经济:我国经济地理学家根据对经济实践的总结,
(3)部门经济地理学 以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结构及其与
环境的关系。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 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 (4)公司(企业)地理学
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学科联系 (1)与地理学关系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二分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 分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技术学)
于各种历史记述,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主要作 用。 (2)代表著作:我国史志巨著:《山海经》、《禹 贡》、二十五史,欧洲古希腊斯特拉波按政治单元 《地理学》17卷,14C殖民与地理大发现时期。
2、商业地理研究:17C-18C中叶 (1)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
研究的重点之一,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 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2)代表著作:最早商业地理专著瓦伦纽斯商业地理 教科书,最具影响商业地理专著奇泽姆《商业地理 手册》。
②中观:研究区域(内、间)经济活动结构组织(第 七章-第九章)
③宏观: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第十章-第十二章) ④经济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第十三章-第十四
章)
经济活动微观分析 区位分析
经济地理学
研究对象
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
经济活动中观分析 区域分析
经济活动宏观分析 全球化分析
单企业分析 多企业分析 区域分析 区际分析
第一章 绪论
讲授内容
知识点:经济地理学说简史,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重点:研究对象、特征、学科属性、任务 难点:研究对象、特征、任务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和方法,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发展简史、 社会经济作用,以及学习经济地理学应该注意的问 题。
(3)“十一五”规划:新兴工业化道路、开放型经济、 区域整合和自我发展、特色城市化道路、就业与收 入分配政策、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
4、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1)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 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2)全球与地方关系理论研究:全球与地方关系十分 复杂,且对区域和企业发展影响很大。经济地理学 需要从二者的均衡点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方面,探 讨建立有关理论体系。
经济地理学
“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要求人们将其活动 及其空间作为一个 统一的舞台,因而 叙述的不仅仅是这 个舞台本身,而是 其与人的关系。” — (德)卡尔.李特尔
(德)卡尔.李特尔( 1779~1859)
地理科学体系
1、早期三分法 (1)自然地理学:地理环境 (2)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 (3)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
提出空间格局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 市场经济:欧洲地理学家建立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理论。
2、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1)人口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