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克服马虎的几个有效办法考试马虎指的是考生在能力可及的题目上因为粗心出错,从而造成人为失分。
它是人为习惯造成的非智力因素失分,而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
即有形成后便难以改变的一面;又有出于自身,可加以重视和完善的一面。
要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首先要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找出相应原因,并且在后续的复习训练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审题和解题习惯。
考试马虎造成失分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方面:一、思想上重视不够;二、读题上有跳跃,有加字减字及错漏,或对题目中重点字词缺乏敏感甚至把题意弄反;三、审题不系统全面,不善于查找到隐含条件和题设陷阱;四、计算方面容易出现错误;五、审题解题严谨度不够,不善于把解答过程完整清晰叙述;六、做题过程跳跃较大,漏题或漏做暂时搁置的题目。
应对方法如下:关于思想重视,我曾给我儿子说:“如果你像现在一样粗心,杨利伟就回不来了。
”“十多年的努力,可别因为粗心造成终身遗憾。
”“要把今天在草稿纸上的演算当作明日为国担责设计的蓝图。
”戒除粗心后来成了我孩子平和心态、成功高考的有力武器。
如果你把高考当做你乘坐自己设计制作的飞船航行,让它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你就一定能在高考前完善自己的习惯,最大限度的戒除粗心。
二、三两点与读题审题有关。
你可请家长同学协助,用两份相同的报纸,选读一段文章。
你读的过程中对方对照,一看有无加字减字及错漏;二听你语调是否平平。
有第一个问题则可通过每天认真读一小段文字训练,并在做题时多读两遍题。
有第二个问题则反映你对题目中重点字词缺乏敏感甚至可能把题意弄反,也不善于查找到隐含条件和题设陷阱。
可在阅读训练时用笔点着逐字读,学会抓关键词,找中心句,确保重点字词和有用信息不遗漏。
第四个问题由常计算器演算引起,可通过近期增加笔算训练,演算不跳步解决。
第五个问题出在解题过程跳步或分析解答缺乏相应的文字说明。
训练中我们要注意过程、思路的完整和清晰,解答加入相应的文字说明,让人看得懂,看得明白。
第六个问题可通过整齐规范使用草稿纸,把暂时搁置的题目在草稿纸上加注明显标识,以便回头解决。
这还有一个好处是方便检查。
切记“习惯源于自身”。
只要用好习惯克制坏习惯,代替坏习惯,坚持下来,好习惯就成为习惯__自然成习惯。
高中生考试马虎怎么办这位家长:您好!我理解当家长的这种心情,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本来就很不错了,只不过“孩子从小考试就经常马虎”,孩子并不是不用心学习,也不是不聪明,只是考试容易马虎丢分,真让人感觉有点可惜,如果再改掉考试马虎的问题,他的考试成绩还应该更高一些,应该更优秀一些。
我们当家长的,甚至当老师的,好像认为孩子的学习没有问题,只是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细心扎实这本来就是一种学习能力要求,更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只是偏颇地轻描淡写地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托辞。
这里说“托辞”可能有些让人不好接受,后面的解答中你就会明白的。
首先说,没有什么事情是“莫名其妙”的,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本来就是很清楚的,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探究,会感到莫名其妙;或者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不想去探究那些会影响到自面子的问题,也会不自觉地用“莫名其妙”来做一个理由,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理由,既可以维护自己或者孩子的优秀形象,也可以推脱本来应该承担的责任。
其实,“莫名其妙”会直接诱导我们偏离关注问题的正确方向,消极对待,或者给孩子以消极的暗示,或者就是对问题置之不理,任其蔓延和发展。
像你孩子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中小学生当中,并不少见,问题的规律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1、研究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中发现,凡是考试中马虎比较多的学生,在平时做练习题的时候,错误率也是很高的,只不过出了错误,学生并不以为那是错误,只是在老师订正答案的过程中,随手一改就可以了,以为自己本来就是会的,并不很在意;反过来,凡是在考试中失误率比较小的学生,他们在平时做练习题时,对正确率的要求也很高,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个练习题的答案和老师的不一样而责怪自己,做题时小心谨慎,尽管是一般的练习,也要求自己一遍全对。
2、考试马虎的学生一般自信程度比较高,不会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审查,即使做完题目进行检查也只是走过场,他不愿意在这方面多花一些功夫;而考试中不马虎的学生,本身可能自信不足,或者考虑问题很周到,做题的时候,常常会反复多方面地考虑,如果不小心出了问题就更会显得有些自馁自责,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3、考试好爱失误的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练习当中,往往不注重细节和做题规范,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他们还会埋怨老师过分严格,不予理睬,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在考试当中就会注意的,也会做好的。
殊不知,平时养成的习惯,一定会在考试中表现出来。
因为,考试大都有一定的难度,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当学生在难度和时间的限制当中,就会很容易地暴露出自己不良的习惯和态度。
细心,认真,这本身就是国家考试的一个检测要点,就是要通过一些需要稍微有些复杂的题目,来测试和检查学生做事情是否能够细心认真,不马虎。
好爱马虎的学生,大都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养成的,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学习任务,可能问题不大,但在高中的学习考试当中,就难免不露马脚。
其实有马虎问题的学生,本来就不应该得高分,不然的话,他们将来还会在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出现马虎,比如,建筑高楼大厦,发射神州飞船,高精尖的科技研发,其中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小事上,不符合规范,不注重小节细末,都可能会酿成不可弥补的灾祸。
4、有些学生的马虎,其实,只是一种借口,因为,他们在考试中,谁也不会有意识地马虎,甚至也大都会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马虎出错。
可是,出题的老师,往往专爱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陷阱。
学生如果对学过得知识和方法掌握的不熟练,或者不够理解的情况下,就会很容易在陷阱的面前上当受骗,调进老师的陷阱,等看到标准答案,才会恍然大悟,好像自己本来就会。
其实,只要是马虎,就说明他并不是真会,说马虎,只不过是在为这些低级的错误找一个容易推脱的借口。
我们想一想,让一个高中生,做小学一年级的四则运算,他们也能马虎吗?不会的,因为,这些题目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错,他们心里已经很清楚了,出题老师有意设下的陷阱很容易被他们这些高手看破,也很容易绕过去。
真正学会了的学生绝对不会在容易出错的地方上当受骗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应该知道如何纠正学生在考试中马虎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了。
1、不要期望在考试中纠正马虎的毛病,要在平时学习和练习中下功夫。
一要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要在练习中注重正确率,放慢做题速度,把能够出错的地方先想好,再做题,一旦出现错误也不要给自己找理由,要认真地追究自己的问题原因何在,找到自己出错的具体情景,总结自己出错的规律,接受经验教训,有意识地进行专门训练,直到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为止。
2、平时练习,注重做题规范,不要期望在考试中就会认真。
养成良好的书写、计算、列式、作答等良好的习惯,要熟练到不再需要提醒自己也能很认真,很规范,即使在很紧急的情况下,还会做得很好。
这样的习惯养成后,考试中就不会,也不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了,也不会出现问题。
3、树立陷阱意识,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要找出这一部分知识容易在哪些地方设置问题,设置陷阱,学会审题,学会识别陷阱,学会绕开陷阱。
其实,当知识学得熟练后,看到题目就会知道出题老师的目的是什么,要考察的要点在什么地方。
总起来说,不马虎,是一个能力问题。
马虎的后果表现在考试当中,原因却在于平时要求不严。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从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入手。
只有平时能够做的规范和认真,做题有很高的正确率,考试的时候,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高中生考试马虎怎么办?同学们刚刚经历了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分数有高有低,心情有好有坏,同学们纷纷给我留言诉说考试心得。
我从同学们的反馈中发现,有关“马虎”失分的情况相当严重。
“当时就是马虎了”、“我没看清题意”、“丢了个小数点”……这样的留言充斥在我的博客里,让我唏嘘不已。
本应拿到的分数,就这样白白丢掉了,我不禁感叹这幸好不是高考。
今天我想就困扰大家的“马虎”问题展开论述,为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马虎”现象面面观1.漏看条件(本来会做的题,因为漏看条件或问题,造成丢分。
)2.计算错误(会做的题,列错条件;列对条件的题,代错数字;代对数字的题,做错简单的运算;更甚之,在稿纸上演算很正确,偏偏在试卷上抄错答案。
)3.看错条件(刚看一半条件,就以为是某个以前自己学过的某个知识点,然后也不看后面,就直接往这个知识点去靠;发现可能做过类似的模拟题,心里一阵狂喜,却没有看清题目。
)4.推导错误(按照条件推导下去,过程中发现推不下去了,前面的条件也忘得差不多了,结果只能是馒头雾水,不知所措。
)5.做不下去(做着做着就没有信心了,怀疑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不敢继续往下进行。
等到看到答案后,发现自己的思路是对的,很后悔。
)二、“马虎”现象的真实面目1.“看错条件”、“遗忘条件”=主观想象“主观想象”是考场上丢分的罪魁祸首,然而却是传统复习中极少被关注的思维错误。
大家都有“看错条件”的时候,可是大家是否都仔细想过,“看错条件”的瞬间,你的思维经历了怎样的错误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究竟该怎么避免?其实,所谓“看错条件”,真实的过程是:考生在读已知信息的时候边读边想当然地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等题目读完,考生头脑中的信心已经不再是出题者想告知的信息了。
2.“计算错误”=盲目自信=盲目紧张会做的题目,且没有看错条件的情况下,考生往往放松警惕,潜意识里假设自己已经稳稳拿到分数,草草计算,只为尽快进入下一题。
不会做的题目,为了多实验几个途径,却对每个途径都含糊对待。
3.“步骤不全”=不精确做事理念、不尊重考试的“游戏规则”在考场上会做题的学生因为没有写全解题步骤而丢分,一般不会受到责怪。
但是,标准化考试有十分客观的评分规则,如果平时不练习追求精确,考场上就会忽视自己在临场解题思维上已经跳跃过的主要得分点。
这种失分虽然极其容易避免,却因为传统学习不关注学生平时不精确的做事理念和做题方法而没有得到即使纠正。
4.“做不下去”=信心不足入手的时候就怀疑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者即使做完题目也不敢确定。
这种心态会使得考生鬼使神差的修改答案,而且越来越觉得不像。
在做后面的题更是诚惶诚恐,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心平气和的去做后面的题,(因为老师告诉过你,后边比前边的难度还要大)。
三、纠正方法1.如何避免主观想象①信息优先级的概念。
题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读取题目信息过程中联想的东西。
不能边看题边想,而应该看完题再想。
②懂得答案相对好的概念。
高考是标准化考试,正确的答案是比其它的相对好的,而不一定是绝对好的,懂得这一点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