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 概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1.计算机发展史。

2.计算机文化、信息社会的特征。

3.对网络有初步认识。

熟悉: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掌握:1.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2.信息和数据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3.信息素养的概念及所包含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讲述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及趋势;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介绍信息素养、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保护及我国的现状。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趋势及应用领域。

2.信息技术概念、应用领域。

3.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

难点:1.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四.教案正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文化形态已形成,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也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1 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展望1.1.1近代计算机发展史中国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

公元600年左右,我国出现新的计算工具——算盘。

17世纪欧洲出现计算尺和机械式计算机。

19世纪英国数学家巴贝齐(1792-1871)提出通用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被世人公认为是“计算机之父”。

20世纪由于电器元件 的发展,出现了机电式计算机1.1.2现代计算机发展史现代计算机是指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装置。

程序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有限指令序列......。

解决不同的问题只需要执行不同的程序即可,因此它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在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布尔(1824 -1898)创立了布尔代数。

1937年英国数学家图灵(1912 -1954)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的模型。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公认的“大型计算机”。

体积:90立方米;重量:30 吨;占地:170 平方米;耗电:140 千瓦;使用器件:188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500个电容,6000个开关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500次乘法/秒,100次除法/秒.存储容量: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自从ENIAC 问世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变化。

传统的换代是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硬件)的更新为标志..的。

1.1.3按处理对象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模混合计算机。

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规模..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

1.1.4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是以微型计算机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PU ...的更新作为发展的标志..。

(1971年Intel 公司设计第一台微机)。

第一代微机:4-8位微机;第二代微机:16位微机;第三代微机:32位微机;第四代微机:64位微机1.1.5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非冯·诺依曼理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程序存储和控制”原理表现在“集中顺序控制”方面的串行机制,这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性能的瓶颈。

限制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发展高速度持续下去。

研制基于新理论(非冯·诺依曼理论)的计算机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2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1.2.1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新的生产力,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信息化就是全面发展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效率和创造能力,使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1.信息和数据信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运动状态,运动过程与规律的描述。

数据:是由一组物理或符号组成,含有某种或某些信息的序列。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得/传输/处理/控制和综合应用的技术,是在计算机/通信/微电子技术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高新技术。

信息技术核心: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通信技术:是快速、准确传递与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信息检测、信息变换、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及其信息控制等技术。

通信技术总是信息技术的先导。

3.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是构成世界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之一。

从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4.信息技术的应用工厂自动化技术:过程控制、生产管理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家庭自动化技术:家庭信息系统、家庭生活系统5.发展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使全球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引发了“第四次产业革命”。

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生活乐趣,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工业社会那种极端的社会化生活,逐步演变为信息社会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个性化生活。

1.2.2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文化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1.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熟悉常用软件的操作4.能够了解计算机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1.3计算机应用1.3.1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教学..........、计算机模拟.....。

1.3.2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1.单主机模式:大型机被当作主机,许多终端用户共享主机的CPU 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2.客户-服务器模式C/S(Client/Server ):3.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Browser/Server ):最主要的优点是客户端软件的易用性,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客户机 服务器提出请求提供服务B/S模式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以前)为静态Web技术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8)为动态Web访问技术第三阶段:除上一阶段的应用外,还具备电子商务、协同工作和事务处理。

新一代的B/S模式:将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具有实时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的协同事物处理功能和浏览三维动画、超媒体技术的功能。

1.4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保护1.4.1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已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素养:定义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内涵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1998年制定的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为:(1)有效/高效的获取信息(2)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3)精确/创造性的使用信息(4)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创造性表达的内容(6)力争在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的更好(7)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8)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积极的参加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3.信息素养内容信息素养主要包括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品质、信息能力。

1.4.2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财产权,知识所有权,又被称为“精神产权”,“智力成果权”。

知识产权的范围十分广泛,对于广义的知识产权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给出了八类规定。

2.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1978我国基本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订了多部相关法律,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现实。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3.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软件是脑力劳动的创造性产物,是一种商品。

软件盗版的严重危害。

中国颁布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

软件和其他的著作一样,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提高全体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软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内容:软件的著作权、软件中包含的专利权和营业秘密所有权、软件商标专用权。

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于1991年6月颁布,于199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共分为5章40条。

1.4.3增强信息素养,培养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素养1.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素质。

2.应从自我做起,不从事各种侵权行为。

不越权访问、窃听、攻击他人系统,不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及各种恶意程序。

在网上,不能发布无根据的消息,更不能阅读、复制、传播、制作妨碍社会治安和污染社会的有关反动、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也不要模仿“黑客”行为。

3.对用户的要求(1)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爱惜设备(2)禁止私自拷出有版权保护的文件(3)禁止制作、传播病毒和黄色信息(4)禁止侵入网络管理员帐号(5)禁止盗用他人帐号,或与他人共用帐号(6)保护好自己的帐号,经常更换口令【课堂小结】这节课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及趋势;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介绍信息素养、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保护及我国的现状。

【实验】实验内容: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实验》P1 实验1.1。

【思考题、作业】(1)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2)现代计算机是如何进行分类的?(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2.1 计算机系统组成 2.2微机硬件组成(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1.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及功能。

2.操作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3.存储器的种类、地址、存储容量等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