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简介
1.调研时间: 1月20日至 2月10日
2.调研地点:乡村、乡镇企业、市场、政府机关
3.调研人员:曹蓝月
4.调查手段:采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
5.调研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
但与此同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仍重重的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和尖锐,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推进,随着加入WTO,农业应该奋勇自保,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为此,本次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解决办法。
二、相关背景
进入20 世纪末期, 农民增收低速徘徊, 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
农民增收减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生活
造成了不利影响。
首先, 制约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 制约农民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再次, 制约工业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综合国力、省力的跨跃式发展;第四,制约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力的提高;第五,制约改革的深化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三、调研结论:
【一】影响中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
(一) 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 影响农民增收的途径。
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近年来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农民收入的渠道不断拓宽。
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依然偏高, 与之相应的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大约占50%, 而发达国家, 如日本早在80年代中期农户总收入中已有84%来自农业以外。
同时, “小农业”( 90%以上是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偏高, 超过40%,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仅占7. 9%、20. 0%和31. 4%, 第一产业生产结构尚处原始的低级水平。
这种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收入结构,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 农民增收门路显得十分狭窄。
(二) 农产品供需脱节、价格低, 直接影响农民增加收入。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提出了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的需求。
而中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农产品中大路货和初级产品供过于求, 优质高档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如中国是稻谷生产及消费大国, 而稻谷生产中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人们的仍有近50%的是低质常规品种, 少人问津, 而优质稻谷及饲料粮严重不足, 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近年迅速发展的水果、蔬菜也存在类似问题, 优质品种少, 传统的普通品种多,在旺季上市时往往出现“卖难”现象, 价格一路走低。
尽管近年来大部分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市场不景气, 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
(三) 农业科技欠发达, 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成本高, 影响农民纯收入增加。
中国农业科技依然不够发达,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少且分布不均, 县级以上单位多, 乡级以下单位少; 兼职的多, 专职的少。
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三是农业科技缺乏创新机制, 农产品生产科技成果储备不足, 缺乏既能够大幅度增产又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农业收入的两大支柱, 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
中国大多数地区主要耕作工具依然是耕牛与锄头, 其生产效率之低不言而喻; 畜牧业基本以家庭饲养为主, 90%以上的生猪还是由一家一户饲养, 以传统的、落后的饲养技术为主, 饲养周期长、成本高。
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 严重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增加。
(四)生产组织方式落后, 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增收的风险加大。
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很低, 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规模不大, 对农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当前
农产品的加工量不及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对农产品的精加工则更少。
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设备、技术严重不足, 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以原料为主进入市场, 农产品难以实现多次增值。
农产品销售多处于自然状态,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直接上市, 产品的保鲜、贮藏、运输等技术非常落后。
在市场经济里农民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承担着全
部市场风险, 而无法享受农产品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
家庭式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
(五)农业比较成本高收益低, 抑制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影响农民增收。
中国农业生产成本一直以来相对较高, 农产品在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业特别是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突出。
同时改革开放后曾一度逐步缩小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 近年来又逐渐扩大。
剪刀差的逐年拉大,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效益。
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 已成为遏制中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投入减少, 发展缺乏后劲, 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政府对农业投入虽有增加, 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下降, 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 农业信贷占国家信贷总额的比重下降, 农户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
农业利用银行贷款难、引进外资难度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