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必须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26-02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全球各大知名酒店集团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大力谋求在华市场的扩张,国内实力企业不断涉足或扩充酒店项目,酒店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扩大。

酒店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酒店专业人才,而职业技术教育是提供高素质酒店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更强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检验及综合运用。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为了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如何深化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工作,办出特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如果把学生比喻成产品,而教师就是生产者,那么学校就是一个工厂,产品到市场能否得到消费者的好评,关键要看产品是否是市场所需求的。

学校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首先产品的定位要准确。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定位于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即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研究型人才;以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行政能力区别于中职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他们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就可以,比如说中、西餐摆台,铺床,折花等。

其实不然,我们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做一些机械工作的“机器人”。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与人沟通、需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而这些非常重要的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几乎都没有涉及到。

1.2 学生对实践课程心态与思想认知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的认为“我是大学生了,毕业后我是到高星级酒店做管理者的,为什么还要我做这个最基层服务员的工作”,所以导致有些学生在教室上专业理论课程时非常认真,而到了实训室则是敷衍了事;还有的学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这是低级的工作,将来不会从事服务员这个岗位,毕业后只想拿个毕业证,将来又不做酒店行业,自己根本没有必要练习这个;还有的学生把实践课当作“放松课”,是理论知识紧张学习中的缓解时间,不需要学习什么知识。

总之,对实践课程认知存在着种种偏差。

另外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也反映出学生的情商相对较低的问题。

每年的实践教学中总有学生会因为达不到操作标准而沮丧,有的对自己失去信心,有的学生还自己跑出去偷偷的流泪。

他们这种要求上进的想法是好的,但采取的行为是不当的,遇到困难就退缩,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对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酒店是一个面向公众的职业,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需要高智商,更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员工。

1.3 现有师资状况限制实践教学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的现状,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部分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

究其原因,主要如下:首先是高职院校在引进师资时往往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学历、专业、职称等等,而我国酒店业起步较晚,那些最早进入酒店工作的员工甚至连高中文凭都没有,因此根本就没有资格到高职院校任教。

其次是由于我国酒店业的飞速发展,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一旦脱离原有岗位数年后,观念和实践操作能力等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按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这些教师很难重新回到酒店进行学习,因此这些教师的知识出现老化趋势。

学生实习之前一般经过了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是到实习酒店之后,发现所学与酒店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出入。

这种反差往往折射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的问题,对学生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比如实习回来后学院开设的一些专业课比较难上,学生认为所学内容与现实无关因而不感兴趣,出勤率和课堂秩序都不理想。

1.4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般都是设置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等。

但是在运作规模和部门系统性,软硬件更新速度等方面都无法与真正的酒店相比,根本无法营造出逼真的教学情境。

实训室的使用率也相对较低,只是在有相应实践课程教学期间才开放。

尽管现在有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开放了实训室,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学生的主动性等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对策2.1 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入校后就组织学生对当地酒店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社会调查;聘请校外酒店管理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详细介绍和客观分析目前酒店市场情况;组织酒店管理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为新生作报告,讲解自己成功的心得。

使学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了解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使学生明白将来自己要做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员工,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

在对酒店行业有了正确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帮助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学生将来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让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可以采取如邀请有成就的毕业生以身示范,影响在校生巩固从基层做起的观念;还可以聘请酒店高层主管、经理现身说法,树立学生从基层奋斗起来的目标。

培养学生纪律观念、服从意识。

从小事抓起,严格执行纪律,使学生克服自由散漫习气,学会服从。

把责任心培养的任务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结合教学与思想教育,设计经常性任务,包括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等等。

按一定的学分布置给学生完成,锻炼其责任心。

2.2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采取情境教学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情境教学就是使学生融入到职业角色中。

比如,在上中西餐实践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推选出一名领班,其他学生则是普通员工,老师就成了主管(部门经理)。

学生们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比如大家的仪容、仪表要符合行业要求,从头到脚进行全面包装,领班则每天开餐前会,协助主管的工作。

笔者做过一个实验,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上餐饮实践课程时采取情境教学法,而客房实践课则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

实验结果是学生上餐饮实践课程时的自律性、学习的主动性、团队意识、职业意识都明显好于客房实践课程。

所以,情境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法宝。

2.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所以,应该不断加强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适应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要求。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途径有二:第一,提高教师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计划的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当地、到全国知名的酒店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二,可以聘请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一些有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任实践指导教师,定期的来学校现场指导和授课,开展实践性教学与“传、帮、带”指导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加强和壮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

2.4 加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大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虽然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硬件设施及软件管理、服务等毕竟跟不上外面酒店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把部分实践环节安排到酒店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围绕酒店行业的实践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各种实训室,主要由校内公共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和创业教育中心三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实训室包括语音实训室和计算机公共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包括模拟前厅和客房,模拟酒吧,中餐烹调操作示范室、西餐烹调操作示范室、面点操作室、刀工操作室、实训餐厅、电子商务实训室、学生创业教育中心等。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与能力培养结构相适应,要求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并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与学校签订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的酒店、餐厅等相关企业。

校外实训基地具有客源稳定、管理规范、设施一流、实战训练等特点。

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并成为学生迅速成长、成熟的保障。

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认知实习、实践教学和顶岗实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专业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具有时代特征和未来岗位相对应的真实(仿真)职业氛围下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教师的实践锻炼提供便利条件。

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上岗就能顶岗”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心里与技术准备。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1]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校报,第38期.董慧.[2] 《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陈江.[3] 《浅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池州学院报,2008.12谌莲莲.齐炜.[4]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兵团教育学院报,2007.7. 吴淑琴.[5]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镇江高专学报,2009.4.罗春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