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PPT课件
易之名。道藏云: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参同契曰:
日月为易,刚柔相推。这些注释,都是取象于日月
往来、寒暑更迭的作用,以阐明阴阳絪缊、盈虚消
息的道理。
.
13
佛学
❖ 佛学说:世事无常,成住坏空。总之,天道、地道 的演化,直接间接,无形有形,都影响着人道的精 神、思想、修养、学问、事业、家庭、婚姻、寿夭、 得失、成败。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换言之, 天道、地道、人道,在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之下, 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不过天理无或有,大道本自然。
.
14
学易的目的
❖ 所有的一切事事物物,虽然在万千变化之中,然 而有其不变的法则,以支持其变。故易之为易, 除“变易”意外,尚有“不易”之易,及“简易” 之易。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学易在探求变 易的现象,寻求不易的法则,以确定人类做人处 事的方针,指导应变的方法。易之主旨在此,学 易的目的也在于此。
.
15
第二节 易学的渊源——三圣治易
汉书艺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的集
礼创作(孟康注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
孔子曰下古),乃中华文化之,是学术思想的根
源。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现在传说已经有六
千四百多年了。在时间上来说,是历史悠久,事
历三古。轮其传承系统与派别,也极为复杂,对
.
10
❖ 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 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 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 、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 典忘祖之概了。
.
1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易”的认识
❖ 易系辞传曰:“生生之谓易。”又曰:“天地之大德曰 生。”以上说明了天地生化万物,它的本能就是“ 生生”,就是“变化”。所以易就是指更换与变化。 根据东西方学说的的论证,宇宙的创始源于气化 ,本乎自然。
.
17
文王作卦
文王姬姓名昌,乃周代始祖后稷十五世之后,相 传生于涿州,即今陕西省以西地区,殷商时代为 西伯侯,因勤政爱民,尊老爱贤,为商纣所忌, 被囚于羑(you)里达七年之久,感于时艰,由于 忧患意识,乃专心一志,钻研羲皇所画之卦象, 并系之以辞,以阐明每一卦象之意义。
.
18
孔子赞十翼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昌平乡之陬(zou) 邑,即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为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精通六艺,注重礼文,敏而好学 ,有教无类,乃儒家学派之创始人。孔子晚而习易 ,孜孜不倦,竟至韦编三绝,足见其精研之深。孔 子钻研伏羲八卦之卦象及文王所系之卦辞,认为意 境高深,弥纶万千,惟文字古奥,艰涩难懂,乃立 志撰述十翼(后译),阐释易理,以辅助后之学者 。本诸象数,根据义理,探晦索隐,深入浅出。中 华文化之辉煌,易学之昌. 明,实赖于孔氏之弘扬。19
.
8
《易经》[传统典籍] - 简介
❖ 易是变化的意思,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 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 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 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 之说。《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 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 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 意。
.
12
老子的哲学
❖ 老子的自然哲学也提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以天地自然现象来讲,如日升月
恒、朝夕晴雨、春生秋实、沧海桑田;以社会演进
来讲,如国家兴亡、社会盛衰、政治兴革、经济起
伏;以人事际遇来讲,如得失成败、悲欢离合、吉
凶悔吝、否极泰来。这一切事事物物,时时刻刻都
在变化中,所以虞仲翔注曰:易字上日下月,以正
第三节 三易的解释
❖ 一、名称的区分 根据史籍,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出书之名称与 年代虽不相同,但其内容皆以八卦为基础,再由 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且其卦象之次序亦各不相 同,兹略举如下:
《易经》文学鉴赏
.
1
先天八卦图片
❖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
2
后天八卦图片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
3
八卦符号
.
4
六十四卦图片
.
5
先天六十四卦之组成次序
❖ 乾顺行:乾、夬(guai)、大有、大壮、小畜、 需、大畜、泰;
❖ 兑顺行:履、兑、睽(kui)、归妹、中孚、节、 损、临;
易理的主张和解释,或各有所宗,或各从其绪,
虽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对易学本身的价值
与意义并无影响。限于篇幅,不做考据,仅就前
贤所述,略志如下: .
16
伏羲画卦
伏羲氏,是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姓风,又名太 昊氏。昊就是日月光明的意思。一说他生于距今约 六千四百多年,建都于陈,古称陈国。即今河南省 开封东部地区。一说伏羲氏出生于我国大西北之文 化古城天水,古称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在其 附近之麦积山石窟中,仍有早期之石碑、雕塑古物, 此类史迹仍待考据)。为中华文化之始祖,秉承天 纵之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 文,与天地之宜,如是一画开天,始作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易经之创始者。
❖ 离顺行: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 (bi)、明夷;
❖ 震顺行:无妄、随、噬嗑(shi、he)、震、益、 屯(zhun)、颐、复;
.
6
❖ 巽逆行:姤(gou)、大过、鼎、恒、巽、井、 蛊、升;
❖ 坎逆行:讼、困、未济、解(xie)、涣、坎、 蒙、师;
❖ 艮逆行:遁(dun)、咸、旅、小过、渐、蹇、 艮、谦;
.
9
❖ 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 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 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 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 薄的讥刺。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 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 ,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 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 础。
❖ 坤逆行:否、萃、晋、豫、观、比、剥、坤。
.
7
后天六十四卦歌
❖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