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山水画家-郑板桥
坎坷人生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所题的“难得糊涂”,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方面似有鉴于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 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他 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 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 、黄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颇有骂名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 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 但笑而听之。” 好吃狗肉 等第狗肉(一黑、二黄、三花、四白),誉之“人间珍肴”。 板桥三绝 郑板桥三绝--诗、书、画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 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板桥轶事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 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 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 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 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 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 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 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 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 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 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 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 一生。
艺术特色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 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 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 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 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 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 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 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 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 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 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 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 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 《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 册》等
作品赏析(字)
作品赏析(画)
墨竹
竹兰
兰竹石图
over
清代著名山水画家
—郑板桥
郑板桥
人物简介 绘画艺术
人物生平
艺术特色
坎坷人生
诗词欣赏
板桥轶事
作品赏析
人物简介
一主 要 成 就 : “ 扬 州 八 怪 ” 之
乾 隆 时 进 士 , 曾 任 潍 县 县 令 清 代 著 名 画 家 、 书 法 家
江 汉 别 也原 苏 族 名 称名 : 郑郑 兴 郑 板燮 化 燮 桥, 人 字 , 克 祖 柔 籍 , 苏 号 州 板 桥 ,
竹石图
绘画艺术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 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 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 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 “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 寻常蹊径中也。” 当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 中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 叶总关情。” 这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 而发的诗题,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 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链系在百姓身 上 。 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 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 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不难发现,人 们的审美标准,喜欢有个性,有意境,有创新,有感染力的作品,这就给我们 启示: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才有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 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 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 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 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 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大约在二十岁 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 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 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 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擅画兰竹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 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坎坷人生 —身世穷困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 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 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 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 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 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 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 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 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 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坎坷人生 —仕途不顺
1. 任山东范县知县,审案 廉明。 2. 潍县知县,遇饥荒,修 筑城池,迫富豪平价售粮, 被密告,以赈灾不当被惩, 乃辞官归去 。 3. 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 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 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 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 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 叶总关情。”
诗词欣赏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 冤薮。前殿金 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 残霞舞袖。桃 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 菜圃。拾橡瑶 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 萧娘何处?清 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郑板桥故居
坎坷人生 —多才多艺
1. 画竹: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 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隶: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 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 化与立论的依据。 3. 擅画兰竹石: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 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 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 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 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4.书画特色:独创写意,着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5.诗文特性:(1)去陈旧套语。(2)白话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节。 6. 对联: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题焦山自然庵) ◎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题茶馆) ◎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