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机械》的发展现状
甲板机械即船舶甲板机械,是装在船舶甲板上的机械设备,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板机械是为了保证船舶正常航行及船舶停靠码头、装卸货物、上下旅客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装置。
甲板机械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系泊、营运和作业的设备。
各种甲板机械的任务是有所不同的,它们的品种和式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操舵装置、锚装置、起货装置、减摇装置、舱盖装置等。
按其动力源不同,甲板机械主要有人力、蒸汽、电动、电液传动四种。
与其他传动形式相比,电液传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调速范围广,工作寿命长和操纵方便等优点。
船舶甲板机械可以分为大甲板机械和小甲板机械。
主要包括电液操舵装置、锚装置、起货装置、舱盖装置和减摇装置。
现代甲板机械已逐步向电动—液压驱动式、封闭式,自动化、遥控化方向发展,他们融合了当代多项高新技术,具有快速、稳定、节能、可靠,便于操作与维护等诸多优点,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粗糙机械”;它们本身已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生产利润颇丰。
这也是欧洲造船工业虽已衰落,但其甲板机械工业却依然劲头十足,在世界甲板机械工业与市场中独占鳌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甲板机械生产与市场的分布虽然比船舶市场离散得多,但仍呈现不均衡性。
主要的生产厂家集中在西北欧和日本,主要的市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区。
在近十年的改革开放期间,船舶甲板机械在原有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一方面推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改进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在
自力更生基础上,开展了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有计划地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甲板机械产品能满足国内船舶配套的需要。
随着造船行业的和液压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类甲板机械已逐步普遍采用电液传动技术。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液压系统的发展现状。
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元件(油泵)、执行元件(油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阀)、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五部分组成。
其中动力元件(油泵),它的作用是把液体利用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是液压传动中的动力部分。
执行元件,又称液动机,它是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其中,油缸能将液压能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的机械能,输出的通常为推力及直线运动或摆动;油马达能将液压能转变为连续回转的机械能,输出的通常为扭矩及回转运动。
控制元件,它们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无级调节液动机的速度,并对液压系统中工作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控制,并保证执行元件具有完善的性能和准确的动作,主要是一些阀件,包括压力阀、流量阀、方向阀和特种阀等。
辅助元件,包括油管接头、滤油器、蓄能装置、冷却器、密封元件及油箱等,它们在系统中虽然处于辅助地位。
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元件,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甚至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也应给予重视。
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它经过油泵和液动机实现能量转换。
液压技术包括的内容很多,应用也很广泛。
根据其工作特性,一般将液压技术分为液压传动和液压控制的两种类型。
液压传动又可以分为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船舶上主要是以液压传动为主。
液压传动是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动力元件将原动机的机械效率转变为油液的压力能,再借助于辅助元件、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将油液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效率,驱动负载,实现直线运动或回转运动。
通过对控制元件的操纵,可以调节执行元件的力和速度。
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气压传动和电气传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易于获得很大的力或力矩,油泵和油马达与同功率的电动机相比,其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单位重量传递功率大,灵敏度高;能实现无级调速,且变速范围大,低速性能好;具有自润滑性能和吸振性能,因此传递运动均匀平稳,元件寿命长,负载变化时速度稳定,易于防止过载事故;液压元件易于实现标准化、系列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操纵方便,液压与电气配合,易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
同样的液压传动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下:难于避免液压油泄漏,油液泄漏不仅影响传动效率,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影响执行机构的动作精度,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后容易产生噪声、振动和爬行等不良现象;油液粘度易受温度影响,是执行机构工作不稳定;液压传动的总效率低;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高,使用和维护技术要求高。
液压控制与液压传动一样具有一些相同的缺点,但是液压控制系统不仅对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而且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也特别高。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有压的液体经由一些机件控制之后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近代液压传动技术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