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几减5432教案与反思

十几减5432教案与反思

《十几减5、4、3、2》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而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吗?今天的数学课堂里就有关于熊大、熊二的故事,想听吗?课老师想看看你们有多大本领,出了几道题考考你,怕吗?
2、出示题目,说明规则
师:看见题目后,迅速思考,想出答案就可以站起来,读出算式与结果。

点击课件,一题一题出示,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哪些方法来计算呢?
指明1~2名学生回顾方法。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本领真大,已经完全掌握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十几减5、4、3、2
【反思:开课的师生对话看似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对复习导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因为这个情境本身跟复习旧知没有任何关联。

对于这节课,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本节课就是要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探究出十几减5、4、3、2的算法。

因此复习导入应该直接而迅速,学生抢答了复习题目后,指名学生以1~2题为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回顾算法。

由于学生们对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很熟练了,评价学生的回答要恰当,不宜每道题都问“对吗”,而应该直接根据课件出示的答案进行评价。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
师:咱们现在去看看熊大和熊二在干嘛,好么?原来呀,熊大和熊二正想着明天去哪里找工作,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他们得努力工作养活自己。

第二天,他们俩来到了一家邮局门口,这里正好需要两位邮差。

可是熊大和熊二两人得先试用一天,邮局要看看他俩的表现出示课本例题4道题目
师:邮局需要熊大和熊二将这4封信送到大森林的几位住户家。

熊大和熊二拿着这4封信来到大森林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们能帮忙吗?
【反思:创设情境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避免进行枯燥的计算教学。

情境的叙述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不能够给学生太多的干扰信息。

这个情境其实就是要引出4道题目,可以直接这样叙述:同学们,喜欢看《熊出没》吗?老师带你们去看看熊大和熊二,他们还当起了邮递员呢!他们手里有4封信,需要送到大森里的小动物家。

你们能帮帮忙吗?】
2、出示4道题目,让学生探究算法
(1)提问:要想把这4封信送到住户家里,怎么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地方呢?(根据什么来送信呢?)
(生1: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生2:看得数)
明确:计算出算式得数,就是房子的门牌号码。

【反思:这样的提问非常没有价值,学生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如果上课时没有及时追问“根据什么来送信呢”,学生很难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根据算式得数来送信。

其实根据学生的经验,他们知道计算出算式得数,找到对应的门牌号码。


(2)尝试计算
师:请与你的同桌一起,每人选2道算式,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算完后可以用举手的方式告诉老师。

老师来找找谁是第一。

【反思: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是自主探究的第一步,但是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否则学生将会不知所措。

例如,这里可以直接规定一、二组完成第1、2题,三四组完成第3、4题。


(3)同桌互相交流
师:你们真棒!接下来向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并一起检查你们的计算是否有错,有错就改。

比一比,看那两位同学最会交流。

【反思:交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他能和同桌说说想法就好,不能要求语言表达尽善尽美。

同桌之间的互相交流是每个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好机会,要给予鼓励。

实施此教学环节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得到明确的学习要求,平时的教学中也没有同桌交流的习惯。

因此对于平时的常规教学,我认为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全班交流
师:看着同学们讨论得如此热烈,你们能和我分享一下吗?
指名回报思考方法,教师适当板书。

师:汇报时先说算式,再说计算方法。

预设:12-5=7 12-4=8 11-3=8 11-2=9
10-5=5 10-4=6 10-3=7 10-2=8
5+2=7 6+2=8 7+1=8 8+1=9
7+5=12 8+4=12 8+3=11 9+2=11
12-5=7 12-4=8 11-3=8 11-2=9
师:计算12-5,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反思:从同桌的互相交流到全班的汇报交流,是十几减5、4、3、2的算法集中呈现的时刻,所以教师应该选择表达清晰完整、方法合理的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

同时应该注意不必刻意限定学生的思维,允许其他算法或者心算的出现,更加不必对算法进行比较和优化。

教师的板书不必求全,每道题可以只出现一种算法,做到简洁而不简单。


3、小结算法
【反思:“小结”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的探究,自己总结出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是自主探究的成果呈现阶段。

如果老师代劳了,那么自主探究实际上失去了意义。


三、应用促学
师:那接下来就看看同学们这节课有没有努力学习吧。

1、填一填(课本做一做,口答)
2、看图列式(课本联系一第1题,板演)
(1)指4名学生板演,其余练习本上完成。

(2)汇报思考方法,订正答案;汇报时要求学生先说说图义,再说算式。

3、解决问题
(1)学生默读题目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数学信息和问题
(3)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计算。

(4)指名汇报。

4、小游戏:找得数相同的算式。

师:剩下的时间咱们来玩个小游戏吧。

坐姿端正的同学才有机会上台。

这个游戏就是把桃子放进筐。

1、2、3、4组各请一位同学,四组比比谁最先找到属于自己的桃子。

【反思:巩固练习的设计有层次,处理方式得当,但是第4题的内容实际上有些多余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学时间不能超过35分钟。

为了在练习时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将第1题改成小游戏形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这节课你认为你和同学的表现怎样?
【反思:课堂总结用了3个问题来引导一年级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尝试评价他人和自己。


整体反思
这节课从课件到教案,我用了不到6个小时完成了。

客观来说,时间准备不足,设计教案时思考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教案反面存在很多不足。

听完专家的点评,我深感惭愧,下面我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整体设计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本节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

由于本节课是在教学了十几减9、8、7、6以后进行的,学生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有了较深的认识,也能熟练运用。

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大胆尝试。

“放”与“收”的权利都要留在学生自己手中,老师只能为他们做好分配“放”和“收”的时间点。

二、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
数学本身是简洁的,所以数学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简洁精炼的,否则就有点喧宾夺主了。

本节课的情境叙述和过渡性语言都有些罗嗦,以后要特别注意。

而有些口头禅如“对不对”则是一节漂亮的数学课最致命的地方。

那么平时的教学也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评
价性语言。

三、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我很惭愧地说,我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就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没有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单纯去追求了“情境创设”和“交流”的形式,从而忽略了它们的本质。

因此今后设计教学得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心中明了后再思考“怎样做”,不能让自己的教学变成了附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