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出神入化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多宝塔》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多宝塔》是继承传统的作品,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书画跋》云:“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

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

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

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

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

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

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

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

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

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

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

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

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

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

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

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

《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

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

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

虞世南以钟繇和王羲之楷书为基干,运笔稳健,转折轻缓,点画圆雅丰胰,骨力深藏,外柔内刚,笔下火气全消,超凡脱俗,不矜不滑、不激不历,意气平和,与王羲之姿韵相接,不愧山阴正脉,王氏嫡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