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茄子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茄子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从南至北,从东至西的广大区域均有广泛种植,栽培面积大,市场需求也大。

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大的种植面积,随着品种的选育,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茄子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本论文是作者参考了广大茄子生产和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以及作者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经验编纂而成。

文中阐述了茄子的性状;以及生长发育规律,温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关键词】:茄子高产生长周期栽培技术1 生物学特性1.1 生长发育周期茄子的生长发育周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结果期1.1.1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露出为发芽期,明显的特征是种子的萌发。

1.1.2幼苗期第一片真叶吐出至茄子门茄现蕾开花为苗期。

在苗期同时进行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分化,茄子的营养器官不断被增大,明显的特征是叶片增多,分枝增加,根系扩展,花呀分化,为开花坐果积累必要的养分。

1.1.3开花坐果期从门茄开花坐果至收获为开花坐果期。

门茄的现蕾开花期是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过渡期。

这个时期以前以营养生长为优势,门茄坐果到达瞪眼期后,营养生长逐渐减弱,果实生长占优势,即植株的营养物质分配已转到以生殖器官为中心。

在开花坐果期,在下部果实膨大的同时,在它的上面则在结果.开花,再上面的则在进行花芽发育,分化,在更上部的在进行茎叶生长,发育分化在同一个体上,同时并进行存着果花茎叶的发育,当茎叶增长的同时,不断进行花芽分化,分化的各个花芽,从各器官的形成,发育到果实发育的生殖生长就不断的连续进行,果实与生长点之间争夺养分,结果盛期时下层果实还对上层果实有抑制作用。

因此,必须注意经常保持茄子营养生长的生殖生长的平衡[2]。

1.2 茄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2.1温度茄子属喜温蔬菜,不耐寒。

发芽期:茄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适宜温度为25-35℃,最高在40℃左右。

出苗期,白天保持30℃左右,夜间维持在20℃左右,能够保证出苗整齐。

而在恒温条件下,种子发芽不良。

所以,生产中常对种子进行变温处理。

幼苗期:茄子苗期生长最适温度为22--30℃,能正常发育的最高温度为32-33℃;最低温度5-6℃。

花芽分化期:气温对茄子花芽分化的影响主要是昼夜温差,在白天30℃左右、夜温24-25℃,秧苗生长旺盛,花芽分化早。

结果期:控制好结果期的温度有利于获得高产。

白天温度在20--30℃范围内,开花结实正常,出现35℃左右的高温易产生结实障碍。

夜间最适温度为18-20℃。

1.2.2光照条件茄子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

日照长,生长旺盛,尤其在苗期,连续24小时的光照处理条件下,花芽分化快、开花早;而光照不足时,花芽分化及开花延迟。

发芽期:茄科作物的种子,一般是嫌光性的,在光照下发芽慢。

而在暗处发芽快。

幼苗期:幼苗生长发育不仅受光照度的影响,而且受日照长短的影响,一般在光照时间为15-16小时的条件下,幼苗初期生长旺盛。

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主要受日照长度的影响,15-16小时的光照,花芽分化早,着花节位低。

开花结果及果实发育期:光照强,开花数多,落花数少;反之,开花结实不良。

1.2.3 土壤条件茄子对土质的适应性较强,不论是砂质土壤还是粘质土壤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是,由于茄子耐旱性差、喜肥,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以利茄子根系生长。

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地块,不宜栽植茄子。

另外,茄子的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有所差异,弱酸性的土壤有利于植株的生长,中性的土壤有利于果实发育。

1.2.4 水分条件:茄子不耐旱,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

当根系充分伸展后,才有一定的耐旱性。

发芽期:茄子种子含量一般在5%-6%,发芽时吸收的水分接近其重量的60%,所以茄子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

否则,发芽率低、出苗慢。

幼苗期:幼苗生长初期,要求水分充足。

随着幼苗的不断生长,植株根系逐渐发达,吸水能力增强,这时如果水分过多,再遇上光照不足或夜温过高或密度过大,均易引起幼苗徒长。

花芽分化期:在正常光照、温度条件下,充足的水分能够促进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

但如果水分过多,幼苗长势弱,花芽形成质量差。

开花结果期茄子栽培中后期,如果出现高温干旱,茄子植株生长势减弱,生长发育受阻,易引起植株早衰并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现象。

果实发育期:茄子果实中含93%--95%的水分。

水分对果肉细胞的膨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水分不足,果实发育不良,多形成无光泽的僵果,品质变劣。

1.2.5 气体条件茄子不仅从土壤中吸收营养,而且还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形成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碳水化合物。

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着茄子的生长发育。

研究显示;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0.03%)提高到0.1%--0.15%,其光合效率可比正常情况下提高2--3倍。

所以说,在保护地中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对茄子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2 茄子量的构成因素茄子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有效株数,每株开花数,坐果率,商品果率和果重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只有在各因素协调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茄子产量各因素的形成过程,也是茄子一生中各器官的建成过程。

各器官的生长发育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首先是生长发育吸收养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的营养器官,其次形成生殖器官,再将同化产物运转到果实中形成产量。

茄子的产量就是群体的物质积累不断增长的结果。

2.1有效株数茄子在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是其他产量因素的基础,提高秧苗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危害,植株生长健壮,是确保有效株数的重要条件。

2.2 开花数每株花数是有花芽分化数的退化花芽之差决定的。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培育健壮植株,就能促进花芽分化,减少花芽退化,增加开花数。

2.3坐果率和果数茄子坐果率是指开花数与坐果数的比例,花期发育不良或开花期温光不适,植株营养失调,是受精不良,落花增多,坐果率下降,果数减少。

2.4商品果率和果重受精和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异常,环境不良,养分不足,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畸形果增多,商品果较少,单果重减轻,产量减低。

3 茄子高产管理技术3.1 茄子的定植与田间管理3.1.1整地与施基肥茄子忌连作。

定植前再深翻一次。

施足基肥。

每亩用腐熟的厩肥500-7000千克,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在整地时撤施。

整地后要做畦、做垄。

定植方法及密度定植要选阴天过后、晴天开始时进行。

定植前7-10天,将棚膜扣上,用高温闷棚,杀死菌和虫卵,采用小高垄栽植。

早熟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每亩植3000余株。

中晚熟品种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可植2200余株。

定植前1—2天,育苗畦内浇水,待水渗下后,按8厘米×8厘米大小切块,待土块干湿相宜时起坨定植。

在栽苗处培成高15—20厘米,宽30—40厘米的小垄。

定植后覆膜,按苗处于膜的位置挖洞,把幼苗从洞中掏出,把膜洞周围压紧盖严,立即浇水。

浇水时将地膜一端支起,使水从沟膜下流进,将垄浇透,以利于缓苗。

3.1.1定植后的管理3.1.1.1温度定植后一周左右不通风,缓苗后的白天温度维持在25—28℃,夜间15℃左右。

缓苗不浇水,防止地温下降。

立春后天气变暖,要逐步加大通风量,使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3.1.1.2肥水缓苗后,浇缓苗水。

坐果初期开始追肥浇水,每次结合浇水每亩追就根一桶或就果一桶。

门茄现果后逐渐加大肥水,每隔一周浇一次水或追一次肥,随水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整个生长发育期追4—5次化肥。

3.1.1.3二氧化碳的施用在茄子幼苗期,每个盛有稀硫酸的桶内,放入包好的碳酸氢铵200—300克;定植至坐果期,每个桶放400—480克,坐果至收获期每桶放360-450克。

桶的设置方法同青椒。

3.1.1.4整枝一般多采用双干整枝法调整通风透光状况,双干整枝法是在对茄棵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形成两个向上的枝干,以后所有的侧枝都要打掉,结到7个果实后摘心,以促其成熟。

如果要延长茄子收获期,可采用剪枝再生枝技术。

在7个茄子收获后,在主干距地面10厘米处用利刀斜茬削除,然后加强土肥水管理,促其侧枝萌发;然后再选生长好的枝条进行双干整枝。

一个月后又可收获果实。

3.1.1.5 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茄子在生长前期或严寒季节,棚内温度低于15℃时,易引起落花落果,这时可用0.004%-0.005%浓度的番茄灵蘸花,保花保果。

当茄子果实结得过多时,单果重就减小,品质下降,此时可适当疏花疏果,从而提高质量,增加单果重。

3.1.1.6采收早熟品种,开花后25天即可收嫩果。

如果门茄不及时采收,会影响对茄发育,出现坠茄、秧现象。

因此门茄采收宜早不宜迟。

判断茄子果实是否可以采收,要看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如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或淡绿色的环状带,则说明果实正在快速生长。

如果环状带不明显或正在消失,则表明已经成熟。

3.2大棚茄子中后期管理技术3.2.1采取有效措施保花保果。

在茄子开花前1~2天或开花时,可用30mg/kg坐果灵+速克灵1000倍液进行喷花或蘸花,可以有效地保花保果,还可兼治灰霉病。

3.2.2重追肥,勤中耕培土,及时灌溉和排水。

宜小水勤浇,使土壤始终保持湿润和疏松状态,以利根系正常生长。

植株发育较小的门茄可以不留,当“对茄”坐稳后,亩施就果一桶,每隔7天1次,连泼2次;当“第3层果”坐稳后,亩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每隔6~7天1次,连追2~3次;中后期果实和植株生长缓慢出现脱肥时,可用0.3%的尿素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赛生海藻酸碘进行叶面喷洒。

茄子的叶面积大,水分蒸腾较多,一般要保持80%的土壤相对湿度。

当果实开始发育,露出萼片时,需灌水,以促进幼果的生长;果实生长最快时,是需水最多的时候,这时肥水充足,果皮鲜嫩有光泽;以后在每层果实发育的始期、中期都需及时灌水,以供果实生长的需要。

3.2.3适当摘叶,及时设立支架。

由于茄子的枝条生长及开花结果习性相当有规则,一般不进行整枝,而是把门茄以下的分枝除去,以免枝叶过多,通风不良。

但在生长强健有空间的植株上,可以在主干门茄下的叶腋留1~2条分枝,以增加同化面积。

摘叶有利通风,可减少落花,减少果实腐烂,促进果实着色。

但茄子产量与叶面积的多少密切相关,要获得丰产,叶面积指数要求在3以上的时期维持30~45天以上。

因此,摘叶要恰当。

当“门茄”直径生长到3~4厘米时,摘掉“门茄”下部的老叶即可。

为了有利于通风,防止茄子倒伏及烂果,应及时设立支架。

3.2.4注意防治病虫害。

中后期主要有黄萎病、灰霉病和斑潜蝇等,黄萎病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可用1.5%二硫氰基甲烷3500-5000倍液或30%DT杀菌剂混合花果医生生根清腐剂灌根,每株浇灌0.5-0.75公斤稀释液,连灌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灰霉病除在点花药内添加防病药外可通过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轮换使用嘧霉胺、速克灵、扑海因等农药进行防治;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或50%灭蝇胺5000倍进行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