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成绩的方法一、读书看图对照法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
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如山脉、河流)以至地图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表象。
这些正确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
根据表象的来源,可以把地理表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地貌表象,即由直接观察局部地区的实际面貌所形成的表象,如人眼所见的山地、河流等形象所形成的表象。
这类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小的空间。
另一类是地图表象,即由观察地图而形成的表象。
地图是表示地理空间关系的图形。
它所包括的领域比较大,远远超出视力所及的范围。
所以,地图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大的空间。
我们学习地理不能到处去实地考察,主要还是通过地图表象来学习的。
因此,我们学好地理,必须掌握图、书对照法,即一边看书,一边看图,把书中用语言表述的内容移到图上。
只有这样形成习惯,才能建立正确的地理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识。
这里应引起重视的是地图的学习和运用。
须知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的图表语言是国际通用的。
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
离开了它,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
因此,在16 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这是学好地理关键所在。
要学会读图、用图,先要学好地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和地形图,以及图例、注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如果这些基础概念不清,不会运用,就不可能正确地阅读地图。
例如,不懂得经纬线的性质,就谈不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不了解比例尺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意义,就不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同样,不明白等高线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也谈不上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等等。
掌握了地图知识后,还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反复练习,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作为帮助自己继续学习的工具。
常用的地图有:挂图、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学习中要配合使用。
例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地表高低起伏,色彩鲜明,但不易看清山脉分布和走向;而在课本中的山河分布示意图上,山脉走向却十分鲜明突出。
二者结合对照使用,就能达到互为补充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地图册和插图的注记不尽相同,要仔细查看注记,对照使用。
二、用好同类比较法比较法是识记地理知识的有效方法。
地理学习中的比较法,从形式角度来看,有列表比较、单项比较、综合比较或地图对照比较等方式。
从内容角度来看,可有以下几种:①类比法,即将同类地理现象或不同类地理现象的相同属性作比较。
②纵比法,即将同一地理对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
③横比法,即将同类地理对象在同一发展的阶段上加以比较。
④对比法,即将对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区域的特征进行比较,使各自的特点显明有力地显示出来。
⑤联系比较法,是揭示地理内在联系和相互联系的比较方法。
三、培养学习兴趣法培养兴趣是学好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
初学地理时往往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感到枯燥、抽象。
这是由于感性认识不多,对学习地理的意义认识不深的缘故。
怎样培养兴趣呢,这就需要不断深入认识学地理的意义,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学习地理的意义。
自从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后,大量的地下资源被发掘利用,而随着作为动力资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废气、废水、废碴无尽止地向外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同时,不可更新的资源越用越少,出现某些资源日益短缺的危险。
地球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愈来愈快,在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同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这样就出现了世界性的人口问题。
因此,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何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现在我国正进行四化建设,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具有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懂得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在从事建设时,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不去干那种杀鸡取卵、自毁家园、贻害子孙后代的蠢事,这是时代赋予地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
如果能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就一定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还要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对地理本身的逻辑体系产生兴趣。
地理课程具有文理相通、人地结合的特点,它的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很强,而且人、地、物紧密相关。
因此,联系当时当地的实际,最易引起学习兴趣。
例如在农村、牧区与城市一节中,既讲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情况,南方与北方如何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作物、采用不同的耕作制度等,还讲了同南方、北方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人民生活风俗习惯:北方农村房屋的建筑材料,原来多就地取材,以土坯垒墙,屋内有土炕,可以生火取暖;南方则以石块、竹木、砖瓦为主,屋顶斜坡大,便于排水。
北方人的主食多为面食,逢年过节有吃饺子的习惯,冬天下雪后,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们最有趣的游戏;南方人的主食多为大米,生长在江河湖海17 边的孩子们多爱游泳,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是南方水乡传统的娱乐和运动节目。
思索这些联系,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这种联系实际的思考是十分有趣的。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探究-摘要: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改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因此,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效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化学教学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化学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的延续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ﻭ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ﻪ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例如合成新材料、物质的净化等,均使人类的衣、食、住、行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合成的新型药物,还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
总之,化学使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ﻭ二、加强实验探究教学ﻪ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只有将眼、手、脑协调运用,才能达到熟练实验技能的目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ﻭ教师要用自己熟练的实验技巧、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感化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从而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
首先,对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我是通过教师规范的演示实验来完成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探究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的变化。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从而初步得出化学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总质量的结论。
最后,再让学生自选仪器,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相等进行探究。
通过测定敞口容器中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本质。
强调称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素养,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ﻪﻭ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ﻭ全面发展观下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因此,优1.化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ﻭ情境的价值在于“学”,而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应想方设法,使自己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应联系生活实际,如身边一些物质的PH值;洗头发时为何要用护发素;酸雨的危害等。
其次,情境创设应生动有趣,如演示实验,展示化学变化、化学现象来引入学习主题。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微观世界,让学生感受微粒的存在。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
2. 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ﻭ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选择教学方式时,除了要考虑学生因素、学校条件因素外,教学内容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例如,“燃烧的条件”是“燃烧与灭火”一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宜选择交流型或自主型等高水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是“燃烧和灭火”一节中的非重点内容,学生只需“知道”就可以了,教师宜选择直授型或自答型等较低水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在化学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一要注重针对性。
例如,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的教学,应展示该物质的实物,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来归纳该物质的性质;微粒性质的教学,应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使微观本质形象化。
二要重视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配合使用。
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性质”时,可将实验过程用多媒体实物展台来呈现,现象十分明显。
实验和多媒体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对浑浊现象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ﻭ四、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ﻪ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可将知识网络整合,使每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联系和不同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其次,练习题应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要适中。
习题的讲解,应注重将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起来进行讲评,使学生对问题的划归意识得到加强和训练。
例如,在复习碱的内容时,我围绕着氢氧化钠的性质,提了这样几个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如果变质,又如何检验其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后,如何除去杂质?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分析、解决,使学生巩固了碱的相关性质,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化学教师应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实际,勇于探索,才能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课堂教学也就一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