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氏世系-----苏

苏氏世系-----苏

苏氏宗族前言苏氏宗族,在华夏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从最早的苏城(今河北临漳县)发祥地迁至洛阳,形成以苏秦为代表的苏氏宗族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进入汉代,苏建开创武功派,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唐代,苏世长,苏瓌,苏頲等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宋代,蜀派苏易简、苏舜钦祖孙,闽派苏绅、苏颂父子,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共同创造了苏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苏氏子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早自宋代,苏氏子孙就开始进入台湾开发。

近代以来,苏氏子孙跨出国门、远涉重洋,几十万苏氏后裔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等国,部分后裔投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济建设中,参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追本溯源、缅怀先贤,苏氏先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一、黄帝至昆吾樊世系表中华民族皆是炎黄子孙,而苏氏一族是黄帝之孙颛顼帝(即高阳氏)之苗裔。

高阳氏六世孙樊·昆吾伯之子封于苏(今河北临漳县),我国历史上的苏姓一族,以此为始。

二、苏氏受姓后至春秋战国世系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

战国时代,东周洛阳出现苏秦,他用合纵之说拒秦,拜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汉平陵侯分为六个派系苏健,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

其后代遂居家于此。

苏氏至此称武功人,武功成为苏姓总派系。

今世界各地苏氏皆宗武功,后分为六派:赵郡苏氏 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其后人在邯郸做官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始有苏姓,苏味道最为显赫。

襄阳苏氏 魏都亭侯苏则,其后人迁徙于襄阳,这支苏姓,苏灌最为知名。

武邑苏氏 前燕那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之苏氏,显赫者为苏礼、苏克忠、苏列。

武疆苏氏 魏卫少卿苏备,为长乐武疆(今河南安阳以东)之苏氏,有名者为苏琼。

蓝田苏氏 唐刑部尚书苏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今陕西),苏晋、苏瞻、苏弘最有名望。

河南苏氏 后魏恒州刺史苏强,迁徙于河南(今洛阳),显赫者为苏孝慈、苏康。

唐代苏氏分为三派蜀派 苏瓌,(唐中宗景龙年间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谥“文贞”)。

其长子苏頲六世孙苏传(荆州刺史)避广明乱,迁徙四川盐泉(今川南筠连县西一带)。

苏传长子苏振为铜山县(今四川中江县)令,孙苏协(刑部侍郎)定居开封。

苏协长子苏易简(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其长子苏寿(知歙州),这一支派为新安派。

闽派 苏瓌(唐许公国)第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隰州刺史)定居闽(福建)中,幼子苏光诲(屯卫大将军)世代为泉州同安县人,故称为闽派。

苏光诲三世孙苏绅(魏国公),葬润州(今镇江市)京口(今丹阳)。

苏绅之子颂(宋元祐时宰相)定居京口,这一支派为京口派。

眉派苏味道(唐凤阁侍郎后贬为眉州刺史)留一子苏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

其后人苏序生苏东坡父子。

宋元祐期间的宰相苏颂曾与文安公苏洵叙宗盟。

有诗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

”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孙。

”三派都是平陵侯苏建的后代,这一支派为眉阳派。

唐代苏氏分为三派眉派 苏味道(唐凤阁侍郎后贬为眉州刺史)留一子苏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

其后人苏序生苏东坡父子。

宋元祐期间的宰相苏颂曾与文安公苏洵叙宗盟。

有诗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

”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孙。

”三派都是平陵侯苏建的后代,这一支派为眉阳派。

蜀派 苏瓌,(唐中宗景龙年间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谥“文贞”)。

其长子苏頲六世孙苏传(荆州刺史)避广明乱,迁徙四川盐泉(今川南筠连县西一带)。

苏传长子苏振为铜山县(今四川中江县)令,孙苏协(刑部侍郎)定居开封。

苏协长子苏易简(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其长子苏寿(知歙州),这一支派为新安派。

闽派 苏瓌(唐许公国)第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隰州刺史)定居闽(福建)中,幼子苏光诲(屯卫大将军)世代为泉州同安县人,故称为闽派。

苏光诲三世孙苏绅(魏国公),葬润州(今镇江市)京口(今丹阳)。

苏绅之子颂(宋元祐时宰相)定居京口,这一支派为京口派。

苏轼汉唐宋世系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期人,武帝天汉元年(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

匈奴胁降苏武,苏武不,屈,留于匈奴十九年,雪旃毛,于北海无人处仗节牧羊,奉使不辱使命。

汉昭帝即位,苏武得归汉,任命为掌管蛮夷投降的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苏武卒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年80余岁。

汉宣帝时赐爵关内候、画像于宫中麒麟阁,得到汉皇朝的最高荣誉。

旷世才女—苏若兰《璇玑图》千年回文织就爱情经典人世间最美妙的旋律,莫过于心心相印的情侣用心谱奏的爱情乐章。

晋代苏蕙的五彩回文诗锦帕《璇玑图》,千百年来不知惹出多少痴男痴女的眼泪,揉进了多少思恋和哀怨。

晋前秦王苻坚建元年间,陈留县令武功人苏道质的三女儿,名蕙,字若兰。

从小聪慧过人,五岁能作诗,七岁会绘画,十二岁即操梭织锦。

“智识精明,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

年十六,归于窦氏。

”其夫窦滔,字连波,“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文。

”深得苻坚信任。

苏若兰因丈夫征战在外,倍感思念。

襄阳名妓赵阳台仰慕连波英武过人,主动投怀送抱,连波竟将发妻的苦苦守盼丢在了脑后。

若兰得知这一消息,揉满腔哀怨愁愤,吟哦成情诗数百首,用841字巧妙编织成五彩回文诗锦帕《璇玑图》,托人带给窦滔,滔读懂了妻子的心声,良心发现,幡然醒悟,将苏若兰接到襄阳,夫妻恩爱如初。

《璇玑图》流传极广,文人学士则从中玩味出许多风雅。

苏东坡就有三首极为工谨佳妙的回文诗,其中之一为:“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

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低日晚庭空。

”倒读即:“空庭晚日低丝柳,小字书情寄远人,桐井露残挥泪粉,锦文回织满机春。

”到明清两代,汤显祖、张芬、张淮、纪晓岚等人在回文诗中也各有建树。

“璇玑”虽繁衍不息流传千秋,认真考究起来,为文为诗的难度和读释的数量,竟至今无人超过回文诗老祖宗苏若兰。

苏轼汉唐宋世系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同安人(今属福建厦门市),庆历三年进士及第,后知江宁县,南京留守推官。

召试,授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曾编写成著名的《本草图经》等书。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为刑部尚书。

元祐五年为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侍读、尚书右丞。

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当上了宰相。

徽宗即位,进太子太保,封为赵郡公。

享年八十二岁。

苏颂是一位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自有文字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

编撰有《新仪象法要》一书,创制成功了水运仪象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将浑仪和混像黄置一个三层木台中,上部设置浑仪,中部设置浑像,下部设置司辰通过水激框轮自动转,一方面进行天文观察,一方面进行天象演示,同时又进行时辰报告,达到“制备二器,而通三用”。

北宋时期,科教文化技术高度发展,人才辈出由于当时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统治者重视历法的改进和天象观测仪器的改革,技术经验的积累和大胆创新,终于促使苏颂继张思训,韩显符,沈括等人之后,他造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水运仪,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位巨人。

《苏轼族谱引》苏洵《苏氏族谱引》,谱苏氏之族也。

苏氏出于高阳,而蔓延于天下。

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

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此始。

而谱不及者,亲尽也。

亲尽,则曷为不及?谱为亲作也。

凡子得书,而孙不得书者。

何也?以著代也。

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年卒,皆书;而他不书者,何也?详吾之所自出也。

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讳某,而他则遂名之。

何也?尊吾之一所自出也。

谱为苏氏作,而独吾之所自出得详与尊。

何也?谱,吾作也。

呜呼!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情见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

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涂人也。

吾所与相视如涂人者,其初兄弟也。

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

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涂人,吾谱之所以作也。

其意曰,分而至于涂人者,势也。

势,吾无如之何也。

幸其未至于涂人也,使其无至于忽忘焉可也。

呜呼!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系之以诗曰:吾父之子,今为吾兄。

吾疾在身,兄呻不宁。

数世之后,不知何人。

彼死而生,不为戚欣。

兄弟之情,如足如手,其能几何?彼不相能,彼独何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苏氏家族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家族。

苏氏家族源远流长,人才荟萃。

苏氏始祖之父昆吾,名樊,是黄帝之孙帝颛顼高阳的后代,在夏代被封为诸候伯。

昆吾之子苏,夏代末年为诸候伯,是苏国的始封君。

进入西周的苏忿生,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是朝中执政的六卿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苏忿生之后代,苏、苏公、苏甫人、苏貉、苏成公、苏子,西周晚期都是苏国国君。

可以说,西周晚期苏氏家族已开始进入兴盛时期。

进入战国,东周洛阳出现了苏代、苏厉、苏辟、苏鹄、苏秦五兄弟,尤以苏秦显赫一时,六国拜相,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汉武帝时期,苏氏家族出现了苏建,因从大将军卫青讨伐匈奴有功,封为平陵候,后归葬武功,其子苏武,出使匈奴,不辱使命,“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而受爵关内候,图像于麒麟阁,得到汉王朝的最高荣誉,流名青史。

汉代的苏氏子孙中还有苏竟、苏纯、苏章、苏谦、苏不韦等,皆有高名,特别是苏章的无畏无私,一身正气,深得后人敬仰。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苏氏家族出现了苏则、苏林、苏侃、苏湛、苏淑、苏琼、苏绰、苏椿、苏亮等名人。

隋唐时期,苏氏家族更是繁衍显盛,人才辈出,涌现了苏威、苏夔、苏孝慈、苏沙罗、苏世长、苏良嗣、苏定方、苏安恒、苏味道、苏瓌、苏頲、苏珦、苏晋、苏检等人物。

苏世长是太宗李世民智囊团的“十八学士”之一,苏味道少年即有文名,与李峤并称“苏李”,苏瓌、苏頲父子,在武则天时期同朝为官,名重一时,隋唐时期,苏氏家族先后出了六位宰相。

进入宋代,苏氏家族的子孙人才济济,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蜀派的苏易简,少中状元,未满三十岁便由知制诰入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政绩赫赫。

苏舜钦在散文和诗歌方面都有成就。

闽派中以苏绅、苏缄、苏颂最有名。

苏颂官至宰相,是一位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他创制的“水运仪象台”,对中国和世界科技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眉山派出现了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家,当时就造成了“苏文擅天下”的局面,苏轼被誉千古第一文人,唐宋八大家之首,眉山派苏氏子孙苏迈、苏迨、苏过在北宋末年有名,苏符、苏峤、苏岘、苏迟、苏简、苏策、苏籀、苏谔、苏林等在南宋皆有名,宋代是苏氏家族史上的黄金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