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论播音备课稿

评论播音备课稿

评论播音备课稿一、教学内容评论稿件的准确表达评论稿件的分析二、教学目的通过有稿播音的训练,使同学们基本掌握广播有声语言传播的一种基本语体---议论语体的播音主持(新闻评论类)。

为今后播出议论性的文章或主持评论性节目打下基础。

三、难点重点评论稿件的准确表达评论稿件的分析四、教学过程(一)理论概要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广播、电视宣传中的评论性稿件大多属于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

评论播音的特点: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

广播评论稿件的分类,从不同角度有着多种不同的分法。

(1)本台评论(2)本台评论员的评论(3)本台短评(4)广播谈话(5)述评(6)编后话(7)国际评论(二)评论稿件的分析1、特点: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

一方面他具有政治论文的鲜明的特点,及从政治思想的角度以说理为主要手段,对一些重大事件、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另一方面他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2、对象:重要新闻事件、问题、倾向。

3、任务:通过对新闻事件或新近出现的问题、动向的分析直接的、明确的发表作者的观点,表明态度,提出解决的办法,起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指导社会生活的作用。

4、了解内容、抓住结构了解内容就是弄清文章根据什么事实、讲什么道理、说明了什么看法、主张等等。

这些可以用归纳、提炼自然段大意的方法作到。

抓住结构时要注意文章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层次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就是把层次划分放在文章的整体去考虑。

找出论点--层层分析--步步论证--受众留有印象5、弄清主题、抓逻辑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是文章政治性思想性的集中体现,是文章全部观点的概括和集中。

弄清主题:找出文章的所有论点,然后在论点中比较,看哪些论点是为一个论点服务的,这个论点就是中心论点就是主题。

找论点:研究文章结构,表现形式有两种1、全篇只有一个论点2、全篇有多个论点。

主---次位置:注意: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没有直接表露需要我们去总结、归纳。

抓逻辑:是指对评论的逻辑结构及逻辑的方法的分析。

1、对总体的逻辑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总纲”。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递进、并列、接续关系。

2、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分析层次内部论点和论据的论证方法的分析。

观点与材料的分析。

注意:按思维(文章)去分析勿太死太细。

6、结合实际、抓目的结合实际是指结合社会实际,目的是指宣传目的,也就是播讲目的。

可增强精神(如文章等)理解,做到有感而播。

结合实际可以借鉴自己身边发生的和稿件相似的事情去感受。

平时的积累、观察、看、听。

抓目的:文章针对什么问题、为什么发表、作用如何。

系列报道,主题不同但有统一的宣传目的。

7、确定对象、抓态度确定对象要注意两点:⑴确定什么样的对象⑵和对象交流。

对象最好设计成对所播内容有关的、最感兴趣的人,便于交流。

和对象交流:要感到听众在听,随内容深入而产生共鸣,同时反作用于播音员,使之产生强烈的播讲愿望。

抓态度:是指播音员对稿件的看法。

首先要有态度,与原稿一致。

其次态度鲜明。

态度要分寸得当符合稿件原意的政治界限。

(三)评论稿件的表达㈠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

1、观点鲜明A、全文态度、倾向要十分明确播音员的态度、感情要与稿件相吻合,并准确表达出来,这一般过程中由语气来体现的。

B、论点部分强调得鲜明得当。

(1)中心论点在全文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首括式、尾括式(抑加重中的方法,水到渠成之感)(2)分论点的强调要与中心论点区分开来,力度不能等同重点段的中心分论点介于中心论点与普通论点之间的语气。

2、逻辑严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评论文章的逻辑力量是指文章中心思想相互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有声语言的准确再现。

包括层次、论证。

A、层次清楚(条理清楚)包括:大层次、小层次、句子的相互关系三方面。

层次清楚是靠运用停顿和语气转换来实现。

大层次与小层次转换和停顿要有所区别。

一般前者语势大、停长,后者则相反。

B、论证能力准确表达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论证方法:归纳、演绎、例证、反证、引证等。

注重:摆事实、讲道理。

一步步感染,使其接受文章观点。

C、重点突出:重点段落的确定,用语言重点表达出来。

㈡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感情和语气评论文章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评论播音中的“情”,应该说通过前面的分析理解一开始就明确的。

随着议论的深入“情”也不断的运动,这就形成了“寓情于理”情的度:用语气来把握,体现宣传目的。

应运用中肯的、抒情的、亲切的还是批判的、严厉的等不同语气,要随逻辑不断深入,根据播讲的目的掌握度。

2、逻辑与重音确定重音要准确,文章的逻辑决定重音的确定,重音是否正确关系到逻辑的严密性,从而又决定分量。

3、讲道理与节奏“我要播”而不是“要我播”是进攻型创作。

不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节奏。

播音时不能速度过快、尽量给受众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节奏快的也要紧拉慢唱,内紧外松。

多停顿(不影响稿件时候)。

学习评论的修辞手法。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理服人,不要强压于人,大方而又宽广的气度,令人听后信服,严肃、郑重而又不缺乏亲切和信任感。

做到寓情于理、情景交融。

四、广播评论的类型及播报要求㈠报刊社论(相当于本台评论)报刊社论代表编辑布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评论。

对中央(或省、市、自治区党委)带有事关全局的新部署、新精神、新政策进行传达和阐述。

同时,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日也应发本台评论。

这类评论以下几点注意:(1)分量较重,政治性很强。

(2)针对性鲜明,指导性很很强。

(3)篇幅一般比较长。

播报特点:既应突出严肃庄重的特点,又忌端架子教训人,且因篇幅长,所以播讲的难度较大。

所播的社论特点不同,对表达有不同要求。

㈡、评论员文章(本台评论员文章)这类评论内容的重要性仅次于报纸社论(本台评论),是就当前工作的某一方面、某个问题进行评论。

其议论既带有专门性、部门性的特点,又具有普遍的意义。

从播音语言表达的角度讲,它与社论(本台评论)的区别是,社论(本台评论)的有声语言表达应体现面向全局、指导全局的高度,评论员文章(本台评论员文章)则应着重体现所评事件的个性特征。

㈢、报纸短评(本台短评)报纸短评(本台短评)是针对某个具体事情而发的。

他可以直接对这个问题、这个事情进行评议,也可以将其中的道理引申,使其具有新的高度个广度。

与社论和报纸评论员文章相比,短评的论题更单一、分析更扼要,一般的说篇幅更短一些、数字也少一些。

短评很少单独发表,一般都配合新闻播出(有时也配合通讯等),因此要与相应的新闻配合好,播音语言宜体现简捷明快的特点。

㈣、思想评论(广播谈话)这一类评论的任务是对现实生活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领域的问题,对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发表议论,当然,也可以就典型事例来解释某些政策。

报纸上的思想评论(相当与广播里的广播谈话)属于谈话体的评论。

选题大多偏重于思想、作风、道德方面,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

播音一定要抓住“谈”这个特点,用我们日常的话讲,播音员应该像和对方谈心做思想工作一样。

对象感要很强、很具体,语言应该亲切些、自然些、朴实些、顺畅些。

播这类评论有两点应注意:一是,这类评论对事有褒有贬,所以对“亲切”不能片面的理解成“笑眯眯”。

二是,“谈”这个特点也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自己熟悉的日常说的大白话才叫“谈”。

其实,不同的人,比如文化修养不同的人说话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所论的事情不同,“谈”的方式也不相同。

我们选的文章的语言特点就不相同,播音员应适应这种情况。

的“广播杂谈”、“广播漫谈”等都属于思想评论的范畴。

这类稿件在广播播音与主持人节目中会经常遇到,所以选入量也较大。

㈤、述评这一类稿件的特点是对新闻事实作夹叙夹议的评述,既具有对事实报道的特点,又具有评论的说理性特点,事实和道理紧密结合。

但从播音再创作的角度讲,述评类播音的语言表达必须集中表现“讲道理”这个特点。

也就是说,对新闻事实的“叙”,是服从和服务于对新闻事实的“议”,与新闻中“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不同。

述评的播音,属于评论播音的范畴。

(六)、编后话编后话也是在新闻节目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以短短的几句话对前面报道的新闻表明编辑部的态度,可以有说明、评价、建议、提示、表态、辩驳等多种样式。

播音时要注意和前面有关新闻报道的配合,发挥言简意赅、引人注目的特点。

(七)、国际评论这类稿件政策性极强,播音员(主持人)对我们党的外交政策、国际社会大背景发展的总态势,等等,要做到胸中有数。

语言表达既要尖锐、有锋芒,又要注意表现出大国的风度和胸怀,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小结新闻评论的播音主持是主流媒体的旗帜,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

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相应的政策理论水平,大众主流社会的道德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

在表达时又要以理服人,善于引导,把握好感情态度的分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