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课例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课例

《小乌鸦爱妈妈》一、设计思路《小乌鸦爱妈妈》这篇课文围绕“爱”的主题展开,三小节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要求学生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流利,该篇课文生字较多,共八个,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设计教学时,我力求有情有趣,情,就是要围绕“爱”来设计,想象说话的设计、表演读的设计、包括用歌曲来帮助煽情,都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从而上升到自己对亲人的爱;趣,就是要上出低年级教学的趣味性,运用动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吸引孩子,用亮眼睛、快嘴巴游戏、比赛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多种趣味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分配识字过程,且不平均使用力量,分散难点。

二、教材分析《小乌鸦爱妈妈》是上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第28课。

这一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看拼音读课文识字。

这一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

前一单元训练目标是读儿歌识字学拼音。

可见,这一单元是把已学的汉语拼音得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识字、朗读课文。

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内容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儿歌以拟人化的手法,第一节由近及远,由景及物,展现了这样一幅场景:一条小路,路边盛开着一朵朵各色的野菊花,一只小乌鸦扑打着翅膀从远处飞来。

它顾不上和小蝴蝶、小蜻蜓们嬉戏玩耍,急急忙忙往家赶。

第二节镜头转到大树上的乌鸦巢,乌鸦妈妈已经无力拍打翅膀飞上蓝天,他焦急地等待着小乌鸦能平安地回家。

终于,小乌鸦叼着一条小虫子回来啦,它把小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

最后一节,作者夸奖小乌鸦懂事、孝敬,知道它是在妈妈的辛苦养育下才长大的。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从小学会关心别人。

三、学情分析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已逐渐能够适应开篇阅读,但还不熟,甚至有一些学生会感到学习困难。

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它简练,压韵,且富有童趣,他们很容易地就能读出、读熟。

教师应抓住这个让孩子增强信心的契机,鼓舞士气,多鼓励,多表扬,用朗读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作铺垫。

四、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借助音节读准“乌、鸦、爱、纪、虫、可、忘、记”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

认识部首“心字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忘”。

积累2句句子。

(2)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②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3)情感目标: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小乌鸦对于妈妈的爱,从中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并学习从小关心别人。

教学的的重点、难点是:(1)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生字“乌、鸦、爱、纪、虫、可、忘、记”,认识部首“心字底”。

(2)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五、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生字“乌、鸦、爱、纪、虫、可、忘、记”,认识部首“心字底”。

2、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1、创设情景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对课文的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小乌鸦喂妈妈的不容易,从而引出对懂事的小乌鸦的喜爱之情。

并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配以学生熟悉的乐曲让学生进行表演,既是对课文语句的积累,又是让学生在“自我发挥”中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关注学生的说话能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次进行说话练习。

为了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了学生说话语句规范,教师提示了句式,并组织学生围绕说话展开互评,评议是从说话是否完整清楚,想想是否合理等方面来进行评议。

4、唱唱演演,感悟体会。

我用一首和课文内容配套的歌曲动画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内容,在唱唱演演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从小学会关心别人,从而把两纲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七、课前准备学生的方面:预习课文、标上小节号、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八、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感知课文1、多媒体引入:小朋友,你们瞧,树林里飞来了一只鸟,它是谁呀?2、学习生字“乌、鸦”,谁有好办法记住他们?比较“乌------鸟”。

3、听故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朋友,别看乌鸦没有黄莺那鲜艳的羽毛,没有百灵鸟那动听的嗓子、也没有孔雀那婀娜的舞姿,但在它身上却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想了解它吗?好,你们可要认真听,等会把你听到的告诉大家,好吗?4、交流听到的内容。

5、揭示课题:28 、小乌鸦爱妈妈(指名读、齐读)6、学习生字“爱”。

(1)找朋友,“一字开花”的游戏。

(2)用“爱”说一句话。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一)读通课文1、听录音,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②读通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③想一想: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读后学生评议:从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声音响亮这几方面来评议)(3)愿意读的选自己喜欢的小节站起来读。

(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1、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出示第一、二节,交流: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2)根据回答随机板书。

板书:不吵闹不玩耍叼虫子喂妈妈(3)学习生字“纪、虫”。

(4)师生合作读(师读第1、2节的前两句,生读第1、2节的后两句)。

(5)说一说:当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呢?①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它想:。

②交流③评议:从说话完整、表达清楚、想象合理来评议。

(6)小乌鸦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①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②理解词语“一口一口”,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三节。

(1)小乌鸦这么爱妈妈,你喜欢这只小乌鸦吗?那我们就来夸夸它吧!(自由夸)(2)出示第三节:自由读,读出你对小乌鸦的喜欢。

(3)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可、忘、记”,学习部首“心字底”。

①比较:记——纪②读句子:爷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如从前了。

③忘——认识心字底,描写“忘”。

三、唱唱演演,感悟体会1、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结:3、配乐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4、小乌鸦反哺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它没有忘记妈妈把它养育大,它要用爱来回报妈妈。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家人对我们也投入了无限的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长辈对我们的爱,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他们对你的爱。

5、是啊,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次严厉的批评都是长辈对我们的爱。

那么,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又会怎么做呢?四、复习巩固,课后拓展1、游戏:亮眼睛,快嘴巴(朗读词语)。

2、游戏:小小车轮滚起来(复习8个生字)。

3、推荐读《黄香温席》的故事。

4、收集有关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故事。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板书:28 小乌鸦爱妈妈不吵闹不玩耍叼虫子喂妈妈十、学习训练设计及依据十一、课例设计说明教学反思《小乌鸦爱妈妈》是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内容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本节课通过对儿歌的反复朗读,让小朋友了解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从而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从中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并学习从小关心别人。

在课堂上始终抓住“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这一问题来组织教学的,在反复吟颂中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以及妈妈的养育之恩。

课后,我们反思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我们觉得落实得较好:(一)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然而新教材一年级课本中大量的识字任务决定了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无味。

所以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在本节课中,识字作为重点,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的。

1、合理分配识字过程,分散难点。

本课8个生字,对于刚刚结束拼音教学进入识字教学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前提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识规律,把生字教学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是在教学伊始,通过多媒体引出乌鸦时认识了“乌鸦”这2个生字;在听故事揭题时学习了“爱”;然后在交流“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了“纪、虫”;最后在学习“课文中是怎样夸小乌鸦”时学习了“可、忘、记”3个生字。

这样的一个识字过程我认为是相当合理的,学生不会学得枯燥,老师也不会教的费力。

2、生字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各有侧重。

如“爱”给它找朋友,并用“爱”说一句话;学“乌”时,通过熟字带新字:“鸟”与“乌”进行比较;记——纪,通过字形比较来记住它们;“虫”注意翘舌音、后鼻音;“忘”是生字教学中的重点,认识新部首“心字底”,并指导书空、描写。

3、给学生自学的空间,体验成功。

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自己学习知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的方法、换一换的方法、合一合的方法、减一减的方法等,放手让学生自学。

通过自学,再交流、补充、纠正等。

这样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兴趣较浓,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发挥读的作用,读中感悟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让学生多读读,多念念,自己从朗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就是通过对课文的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对文章内容或人物的初步感受,积累直接经验,培养读的初步感受,最终积累好句好篇。

本课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每一次读都带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开始的两次读是让学生达到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的要求。

之后的读句子训练中,教师一步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乌鸦一口一口喂妈妈的不容易,从而引出对懂事的小乌鸦的喜爱之情。

前后两次读第3节,目的不一,效果不一,学生投注的感情可以说是渐读渐浓。

之后再以小结的形式点到本课的情意目标,水到渠成。

在学生几乎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配以学生熟悉的乐曲让学生进行表演,既是对课文语句的积累,又是让学生在“自我发挥”中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创情境练说话,提高语言能力低年级的学生是最爱说,最敢说的。

在语文课上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愉悦情感,创造说话的机会,并加以引导,使他们不仅爱说、敢说,还要会说。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说说当看见妈妈躺在床上飞不动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和结合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此时,你想对父母家人说些什么呢?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又会怎么做呢?等多次说话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