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考试——分子结构2(物质结构)本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 姓名 分数1.008Zr Nb Mo T cRu Rh Pd Ag Cd In S n S b T e I Hf T a W Re OsIr Pt Au Hg T l Pb Bi Po At Ac-Lr HLi BeB C N O F Na MgAl S i P Cl S K Ca S c T 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 a G e As S e BrRb Cs Fr S r Ba RaY La Lu -6.9419.01222.9924.31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210]126.979.9035.454.00320.1839.9583.80131.3[222]He Ne Ar Kr Xe Rn 相对原子质量Rf Db Sg Bh Hs MtⅠ卷(共40分)一 判断题(请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 . CO 分子不含有配位键。
()2. CHe 4+采取sp 3杂化,其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
( )3.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N 2+和N 2-的键级相等。
( )4. 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
( )5. 氢键只存在于NH 3、H 2O 、HF 的分子之间,其它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 ) 二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 6、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A 、ns 2np 3B 、ns 2np 4C 、ns 2np 5D 、ns 2np 6 7、NO 2分子的键角应该是:A 、大于120°B 、等于120°C 、小于120°,但大于109°D 、大于或小于109° 8、下列晶体的颜色变化,不是由浅至深的是:A 、HgCl 2,HgBr 2,HgI 2;B 、BiI 3,BiBr 3,BiCl 3C 、ZnS ,CdS ,HgS ;D 、 AgF ,AgBr ,AgI 9、下列晶体中晶格结点间作用力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的是: A 、SiC B 、SO 2 C 、KBr D 、金刚石 10、下列离子中半径变小的顺序是:A 、F -、Na +、Mg 2+、Al 3+B 、Na +、Mg 2+、Al 3+、F -C 、Al 3+、Mg 2+、Na +、F -D 、F -、Al 3+、Mg 2+、Na + 11、下列各分子或离子中,对热最稳定的是:A、O2+B、O2C、O2-D、O22-12. 下列各组卤化物中,离子键成分大小顺序最有可能合理的是()。
(A) CsF > RbCl > KBr > NaI;(B) CsF > RbBr > KCl > NaF;(C) RbBr > CsI > NaF > KCl;(D) KCl > NaF > CsI > RbBr。
13. 下列化学键中键能最大者是()。
(A) N - H;(B) O - H;(C) F - H;(D) H - H。
14. 若HgI2分子中Hg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则HgI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 直线形;(B) 平面正方形;(C) 平面三角形;(D) 四面体。
15. C2-的分子轨道布式正确的是()。
(A) KK (σ2s )2 (σ2s* )2 (π2p )4 (π2p* )1;(B) KK (σ2s )2 (σ2s* )2 (π2p )4 (σ2p )1;(C) KK (σ2s )2 (σ2s*)2 (π2p )4 (σ2p* )1;(D) KK (σ2s )2 (σ2s* )2 (σ2p )2 (π2p )3。
16.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可能存在的是(〕。
(A) B2;(B) He2+;(C) Be2;(D) O22+。
17 . H2O 在同族氢化物中呈现反常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这主要是由于H2O分子间存在()。
(A) 取向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
18.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nCl2的几何形状为()。
(A) 直线形;(B) 三角形;(C) V字形;(D) T形。
19. 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中孤对电子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I3- > H2O > SnCl2 > CO2;(B) H2O > I3- > CO2 > SnCl2;(C) CO2 > SnCl2 > I3- > H2O;(D) CO2 > SnCl2 > H2O > I3-。
20. 下列同核双原子分子具有顺磁性的是()。
(A) B2;(B) C2;(C) N2;(D) F2。
Ⅱ卷(共8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21. ICl2—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I可采用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分子的几何构型为__ ___形。
22. Cl2、F2、I2、Br2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__ __,它们都是______ 分子。
23. 第四周期+2价阳离子3d轨道为全充满,元素名称为,氢氧化物分子式为。
24. 2006年3月有人预言,未知超重元素第126号元素有可能与氟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按元素周期系的已知规律,该元素应位于第周期,它未填满电子的能级应是,在该能级上有个电子,而这个能级总共可填充个电子。
25. 在CO、HBr、H2O等物质的分子中,取向力最大的为;诱导力最小的为,色散力最大的为。
26. 指出下列情况下需要克服哪种类型的作用力:冰融化:;NaCl固体溶于水:;碘单质升华:。
27.根据晶体结构理论和化学键理论,试比较下列物质的性质:(1) 熔点:ZnCl2CaCl2NaBr NaCl(2) 键的极性:AsH3NH3 ZnO ZnS(3)键角:ClO3-ClO4-NH3H2O(4) 极化作用:Cu+Cu2+;H+Li+;Ca2+Zn2+;(5) 变形性:S2-Cl-;Al3+In3+;Ca2+Fe2+。
(6) 离解能:N2N2+O2O2+H2He2+28 用正确的形式表示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离域π键。
(1)N2O4(2)NO3—(3)N3—(4)ClO2(5)OCN—(6)CH(7)C+四简答题(共40分)29.(9分)用相关化学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PF3和BF3的分子组成相似,而它们的偶极矩却明显不同,PF3(1.03D)而BF3(0.00D),为什么?(2)为什么AgF易溶于水,而AgCl,AgBr,AgI在水中溶解度依次减小?(3)SnCl4在水中水解的程度比SnCl2更完全,试解释之。
30.(5分)已知: Na(s)+½F2(g)=NaF(s) △Hø=-576kJ·mol-1Na+(g)+F-(g)=NaF(s) △Hø=-920kJ·mol-1Na(s)=Na(g) △Hø=102kJ·mol-1F2(g)=2F(g) △Hø=159kJ·mol-1F(g)+e=F-(g) △Hø=-340kJ·mol-1求Na的电离能.31.(4分)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
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32.(6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2)该离子是()。
A.质子酸B.路易斯酸C.自由基D.亲核试剂33 . (10分) 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和氟反应得到一种铵盐和一种三角锥体分子A(键角102°,偶极矩0.78×10-30C·m;对比:氨的键角107.3°,偶极矩4.74×10-30C·m);(1)写出A的分子式和它的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明显小于氨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
为什么?(3)A与汞共热,得到一种汞盐(Hg为+2价)和一对互为同分异构体的B和C(相对分子质量66)。
写出化学方程式及B和C的立体结构。
(提示:同分异构体为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分子)34.(6分)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NH2OH+HN﹡O2→A+H2ONH2OH+HN﹡O2→B+H2OA、B脱水都能形成N2O,由A得到N﹡NO和NN﹡O,而由B只得到NN﹡O。
请分别写出A和B的路易斯结构式。
一 判断题(共10分)1 2 3 4 5 ×√√√×二 选择题(共30分。
) 6 7 8 9 10 11 12 13 B A B B A A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ABCDCAA三 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21. 5;sp 3d ;直线 。
22. I 2 > Br 2 > Cl 2 > F 2; 色散力; 非极性。
23. Zn ,Zn(OH)224. 第 八 周期, 5g , 6 , 18 。
(各1分) 25. H 2O ,CO ,HBr ;2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 27. (1)< <(2) AsH 3<NH 3 ZnO >ZnS (3) ClO 3- <ClO 4- NH 3 > H 2O(4) 极化作用: Cu +<Cu 2+; H +>Li +; Ca 2+<Zn 2+; (5) 变形性: S 2->Cl -; Al 3+<In 3+; Ca 2+<F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