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苦旅导读PPT课件

文化苦旅导读PPT课件


解读标题(旅)
•旅 • 基本词意:出行的(旅行),在外作客的(旅居)。这也
是全书分了两大部分的原因之一。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 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 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 涵义为:知行合一
9
解读标题(文)
《文化苦旅》导读
作者:余秋雨
导读的程序
• 作者 • 全书的结构 • 全书的基调 • 基本篇目导读 • 关于旅游与读书
2
关于作者
余秋雨简介1
• 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 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 术理论家.
•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 桥头镇(今属慈溪市),1962年毕 业于培进中学(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 高级中学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 学院戏剧文学系。1969年—1971年, 余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 (即下放五七干校)。学校复课后苦 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 文化,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 大革命结束。
18
道士塔
文化:敦煌文物大量流失的故 事
• 奇人遇奇事 • 道士成了莫高窟的守护神 • 发现藏经洞 • 引起人们对莫高窟的重视 • 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 斯坦因与王道士 • 官员千万百计窃为己有 敦煌学的兴起 苦: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
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 糟践的情景......宁肯存放在 19 伦敦博物馆里!
11
解读标题(文化)
• 无论“文”还是“化”,都与人有关。 • 词义不断演化,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
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 的教养,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 俗语:有文凭,没文化。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 • 这才是《文化苦旅》所要表达的文化。
13
《文化苦旅》文中的文化之苦
• 《文化苦旅》中有祖国的大江名川,很少对山水 名胜作具体的描述。作者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 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文化苦旅》中 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
• 从文化出发,写到历史,写到社会,写到哲学, 写到民族,写到人生,总是不断地向深处挖掘。 于是作者每到一处,总有一种沉重感。苦涩过后 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 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 中了。
14
甘肃
四川
重庆 湖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广东
15
基本篇目导读
第一大类:回忆类散文
• 《牌坊》《寺庙》《信客》 • 细想之下,百味皆备,只能莫名地发一声长长的感叹,感
叹人生的温馨和苍凉,感叹岁月的匆迫和绵长。
17
第二大类:文化历史类散文
甘肃敦煌
• 敦煌石窟:藏经洞穴 • 敦煌石窟:石窟壁画 • 阳关 • 鸣沙山、月牙泉
• 文化的永恒: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 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 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 永不漫漶。
• 文人的悲哀:长安的宫殿,只为艺 术家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 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 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重又迈 向三皇五帝的宗谱。
22
沙原隐泉
• 鸣沙山、月牙泉
• 重点写景的少数几篇文章,其 实作者企图对敦煌文化的产生 而寻找源头:简单到圣洁、机 巧到沉醉。
• 中国文化的保存和流传是何等艰辛,
号称第一文明古国的中国为何就容不
下几本图书,一个民族对文化的渴求
是何等悲怆和神圣。
21
人文山水类散文 阳关雪
•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北风、群山、积雪、土墩、石城
• 文人的魔力: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 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12
解读标题(旅之苦)
苦寒行(曹操)
•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 所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 伸长脖子眺望时,不 禁深深叹气,这次远 行,内心感触很多。
•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西 下,羁旅在外漂泊的 游子还在浪迹天涯。
• 旅行的劳苦,实在是 过于幼稚的理解。苦 于身无所谓苦,苦于 心才实为苦。
Hale Waihona Puke • 关于“文”•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 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 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 部画了“心”,含义:外 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 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 整体速写”。
10
解读标题(化)
• 关于“化”
• 由来:“化”字在甲 骨文中由一个正立的 人和一个倒立的人构 成,人倒过来了,正 是“变化”之意。
4
余秋雨简介2
• 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在长期钻研典籍后离开书斋,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辞职远行,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 文化的遗迹。
• 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点,后来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 览的热点。在这过程中,他又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 新文体而开启一代文风。
•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 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 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 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 家之一。
莫高窟
• 文化 • 60华里的壁画 • 文化的长廊、观看者
的心灵长廊 • 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仪式,人性的释放, 进入潜意识的蕴藏, 美的宗教。 • 苦:所谓善的堆垒 (山水的曲解),挤 走了美的踪影。
20
故事类游记
• 代表作二----《风雨天一阁》:一个藏 书楼的故事,诺大一个中国独存的一 个藏书楼,经历近五百年还存在的藏 书楼,创建人范钦全国四处为官,到 处收集书籍,以冷漠甚至不近人情的 意志力及遗嘱,让自己身后数百年藏 书楼屹立不倒。到了近代,天一阁被 上海书商所垂涎,近一半的书被盗, 虽有商务印书馆收购,大量图书却终 被日军炸毁。
5
全书的结构
《文化苦旅》的结构 • 一部分是历史、文化 散文,游历山川,探 寻文化。
• 《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 《沙原隐泉》《都江堰》《风雨天 一阁》……
• 《漂泊者》《这里真安静》…… • 《巴金百年》《佐临遗言》……
• 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 《牌坊》《寺庙》《信客》
7
全书的基调(解读标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