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及分析
班级:三班
专业:土管
姓名:王小董
学号:20106439
摘要: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新乡市主要以农用地为主,占全市土地70%左右,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占全市土地30%。
由于人口逐渐增加,土地利用紧张,应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但是目前在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对全市土地分析
新市乡位于河南省北部,紧邻省会郑州,新乡市辖二市(辉县市、卫辉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四区(凤泉区、牧野区、红旗区、卫滨区)和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及西工区。
土地,新乡市地势北高南低,北依太行山,南濒黄河。
北部主要是太行山地和丘陵岗地,南部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区。
关键字: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原则、土地利用目标、耕地的利用特点与存在问题
1耕地的利用特点与存在问题
1)总体质量差,生产力水平低
新乡市中部和西南部平原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耕地所占的比重高,西北部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布多,耕地少,且耕地中主;东部黄河故道区,盐碱、风沙、沼泽、贫以旱地为瘠地多,并且在全市范围有相当部分为近期难以开发的沼泽地和裸地。
全市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坪隙地较多,土地利用不够充分,近年来新乡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土地生产力低,未能最大策程度的利用可利用土地,农用地产量低。
2)存在多种不易改变的限制因素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和水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水环境恶化。
全市大多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河流水质较低水土流失面积大,需要治理。
全市还有部分山区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原阳县、封丘县和长垣县的黄河滩区、延津的黄河故道区和辉县、卫辉等低山丘陵区,对其开发既有来自生态保护等政策方面的制约,又有地形坡度大、水资源缺乏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较大。
另外有些耕地往往存在多种障碍因子,如风沙耕地又缺水,坡耕地又瘠薄等等。
2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条件下,保障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未来时期土地利用面临的艰巨任务。
1).战略发展机遇
国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新乡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是距离郑州核心增长极最近的城市,也是新-郑-漯和新-焦-济两大产业发展带的交汇点,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着手推进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率先发展,加快郑州同新乡的功能对接,使新乡成为大郑州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有利于新乡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全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从粮食需求角度讲对耕地的需求增加;城镇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占用耕地;而十分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和脆弱生态环境对开发利用的制约,加剧了未来全市耕地资源供需矛盾。
综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有限等多种因素,新乡市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3).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加大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新乡市城镇化率近年逐渐提高。
期间新乡市正值工业化加速阶段,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将直接带动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
规划实施期间,新乡市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目前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新乡市森林覆盖率与规划目标尚有差距。
大量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风沙区面积较少。
规划期间必须要坚持土地开发与保护并重,进一步加强土地退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新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立足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
非农业建设优先利用未利用地和其它农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和能源、交通、水利、林业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土地供应能力,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合理确定城乡、区域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空间,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模式,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4土地利用目标
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加大农田整理和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新技术,不断推进农用地利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城乡和区域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
4)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面推进
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整理取得明显成效,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
5)土地退化和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5退耕还林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6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在保证农田产量的同时,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1)适当增加园地
稳定平原区园地面积,利用浅山、丘陵区荒坡地等适当集中发展园地。
2)逐步增加林地
空闲地,建设一批以速生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
在太行山、南水北调中线沿线、黄河故道区、黄河滩区等重要生态区域,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区、丘陵区和平原
3)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等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的结构与布局。
4)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
5)适度开发其他用地
基本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国家及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7原阳县——核心城市圈节点城市
发展方向:重点向南、向西发展。
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汽车零部件、市场物流等产业,建设生态商贸城。
发展规模:2005年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050公顷,城镇人口9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5平方米。
2010年规划城区规模为1250公顷,城镇人口11.4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2020年规划城区规模为1550公顷,城镇人口15.5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2020年扩展区面积400公顷
8总结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土地可利用资源的减少,土地资源现状令人担忧,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减少土地流
参考文献:《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