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PVC树脂加工助剂
3)高分子量加工改性剂 分子量130-250万(η sp=330-600cm3/g) 采用乳液聚合制备. 性能特点: A.具有良好的塑化性能。 B.能增加PVC的熔体强度 C.极大改进PVC树脂的热成型性能 D.对PVC透明性略有影响 此类产品应用于吹塑和PVC泡沫制品
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 性能特点: A.价格便宜 B.改进塑化效果较差 C.可改善加工时外滑性
3.品种牌号(按分子量分类) 1)低分子量加工改性剂 分子量12-18万(η sp=50-130cm3/g) 一般采用悬浮聚合制备. 性能特点: A.具有极好的塑化性能。 B.降低PVC的熔体强度 C.改善PVC树脂的热弹性性能 主要用于改善和加速塑化作用;也起到外 滑作用
2)中等分子量加工改性剂 分子量50-130万(η sp=190-330cm3/g) 一般采用乳液聚合制备. 性能特点: A.具有良好的塑化性能。 B.能略增加PVC的熔体强度 C.改进PVC树脂的热成型性能 此类产品适应性宽,广泛用于PVC各种制品
影响因素: A.核/壳比例:当核/壳比例适当时,才体现出较好 的加工性能,促进PVC塑化 一般核/壳比为30/70. B.交联度:交联度越大,越有利于促进塑化。 C.壳层分子量:壳层分子量增大,塑化速度快,凝 胶作用均匀性提高。
五.其它加工助剂 1.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早期使用的加工助剂,其 效果不如ACR。 2.聚α -甲基苯乙烯:可缩短PVC的融化过程,降低 熔体粘度,改善树脂的稳定性。 3.聚乙烯接枝聚合物:如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4.粒子表面覆盖丙烯酸酯的糊状PVC树脂
哈克流变仪
二.加工改性剂的作用和机理 1.加工改性剂的作用 1)促进塑化过程:促进PVC树脂同步均匀塑化, 缩短熔融时间。
转矩流变曲线:
OA:在给定温度和转速下,物料开始压实粘连,转矩上 升到A点; AB:受转子的旋转作用,物料很快被压实(赶气),转矩下 降到B点(有的样品没有AB段); BC:物料在热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开始塑化(软化或熔融), 物料即由粘连转向塑化,转矩上升至C点; CD:物料在混合器中塑化,逐渐均匀,达到平衡,转矩下 降到 D; DE:维持恒定转矩,物料平衡阶段;E之后:继续延长塑 化时间,将导致物料发生分解、交联、固化,使转矩上升或 下降。
2.赋予PVC树脂润滑性 润滑性:减少加工过程中PVC分子间,粒子之间 及树脂熔体与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 -----加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加工改性剂,兼有加 工改性和润滑性的双重功效。 组成:包括与PVC相容和不相容两部分。 与PVC相容部分首先融化,起到促进塑化的作 用,与PVC不相容部分向熔融树脂体系之外迁移, 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思考题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助剂的作用机理 2.塑化曲线各段的物理意义
4)在PVC树脂中均匀分散,提高颜料和填料 加入量 5)适应于深度拉伸、真空成型和热成型制品 6)减少流纹和熔体破裂,以及透明制品的晶点 2.加工ACR制备 1)工艺流程: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酯 苯乙烯 一次乳液聚合 引发剂 乳化剂 产品 二次乳液聚合 喷雾干燥 丙烯酸酯
2)技术关键 A.组成:通过调节各种单体比例,调节塑化性能 和润滑性能,以及玻璃化温度 B.分子量:准确控制ACR分子量(粘度)
图中绿色曲线为纯PVC
PVC微颗粒结构形成过程
PVC树脂的熔融过程是树脂微颗粒结构形成的逆过程
160℃以下:
160℃: 190 ℃:
树脂粉料
树脂粉料破裂成初级粒子 初级粒子解体
热源:外部加热;剪切热
作用机理: 加工改性剂和PVC树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 加工改性剂表面没有外壳,在受到剪切应力加热 时,可首先软化,粘附在PVC树脂微粒的表面,使 PVC配合体系的粘度和摩擦力增加,于是能有效地 将热和剪切应力传递给整个PVC树脂,促进了PVC 树脂的塑化。 其本质是起热和剪切力传递作用
加工改性剂与PVC相容性 的差别便是区分其促进塑 化和赋予润滑性的界限
3.赋予PVC弹性 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剪切热,加工改性剂大分子缠 绕在PVC分子上,使PVC树脂在拉伸时能较大幅度 伸长或收缩,具有和橡胶交联相同的效果,使PVC 树脂的弹性增大。 现象:挤出制品时离模膨胀增大 条件:加工改性剂分子量/PVC分子量为4--5
六.加工改性剂技术进展 1.润滑型加工改性剂 具有核/壳型的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兼有加工改 性剂和聚合型外润滑剂的双重作用 1)改善PVC树脂熔融加工特性 2)降低与金属表面的粘附力 2.低粉尘加工改性剂 压力式喷雾干燥 3.硬质PVC低发泡加工改性剂 提高PVC熔体强度,泡孔均匀,提高表面质量
4.兼有抗冲性加工改性剂
4.增加PVC熔体强度 PVC挤出低发泡制品中添加发泡调节剂ACR, 能促进PVC的凝胶化,提高熔体的热强度及延伸 性;改善制品的表面质量;使发泡剂形成的细微 泡孔稳定,不使泡孔壁破裂而相互穿透而形成大 孔,故所得的泡沫不仅密度小而且强度好。
三.加工改性剂种类 (一) 丙烯酸酯类加工改性剂 是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 主要原料的共聚物。 1.性能特点: 1)在加工温度下与PVC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 促进PVC塑化 2)加工温度下,增加PVC熔体强度,制品表面 光滑 3)改善加工过程
3.压延:通常采用中等分子量的加工助剂,加量13%,可以加快压延速度,提高熔体的均一 性,提高表明光洁度,提高产品剥离性改 进热成型行为。 4.吹塑:通常采用中等分子量的加工助剂,其作用 是原料均匀分散,改善制品外观,防止型 坯损失。
(二)具有核/壳结构的ACR加工改性剂 一般采用乳液种子聚合方法制备。 1.工艺流程
丙烯酸酯 交联剂 助剂 产品 乳液聚合 接枝聚合 喷雾干燥
接枝聚合单元流程
2.核/壳型ACR加工改性剂性能 核/壳型ACR加工改性剂由于外壳是与PVC相容 性较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能迅速均匀地分散于 PVC粒子之间,形成粘附力较大的粒子界面,增大 了粒子之间的摩擦力,使体系温度升高,促进塑化。 另外,由于核/壳结构的ACR壳层的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硬度较大在热和机械力的作用下,具有强的 粒子破碎能力。
四.ACR加工改性剂的选择 根据加工方式选择合适的加工助剂 1.挤出: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选择低分子量和中 等分子量加工改性剂,加量1-5%。 分子量高:树脂熔体弹性大,背压增加,生产效 率低,离模膨胀大,挤出复杂制品困 难。 分子量低:促进塑化,不增加背压,离模膨胀 小,生产效率高
2.注塑:注塑成型在单螺杆挤出机上进行,其过程 包括,干混料的塑化;自由射流成型;熔 体与模腔的分离。 一般选用中等分子量和高分子量加工改性剂,加 量1-3%。
第七章 塑料加工助剂
化学工程学院
概念:凡是能改善热塑性树脂加工性能的助剂,统 称为塑料加工改性剂。 1.发展概况: 1)1953年Goodrich公司首先发明了用于硬质 PVC的加工改性剂,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 2)1955年美国Rohm-Haas公司开发出ACR 3)60年代后,塑料加工改性剂的研究十分活跃 4)目前美国Rohm-Haas公司其产量和质量占据 优势 5)国内20世纪80年代上海珊瑚化工厂,山西化学 所开始研究,90年代实现工业化。 6)目前国内研发和生产状况
根据作用方式分为: 赋予橡胶弹性型 赋予润滑型 ●赋予橡胶弹性型功效 1)促进塑化,提高制品表明光洁度 2)提高成型加工时的断裂伸长率 3)防止吹塑成型及真空成型时的收缩 4)使发泡孔均匀 5)防止制品产生银纹 6)提高填料和颜料的分散
●赋予润滑性型功效 1)延迟树脂凝胶化,减少设备负荷 2)改善制品的离型性,防止物料滞留 3)防止物料析出 4)防止成品收缩 5)对制品透明性几乎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