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机撤机困难策略完整版本

呼吸机撤机困难策略完整版本

•与常规撤机组比较,拔管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组 有创通气时间 入住NICU时间 明显缩短 住院时间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存活率明显增加。
5、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后发生喘鸣的患者可用激素治疗 也可考虑应用无创通气治疗 并不一定需要重新插管
四、撤机失败
• 撤离呼吸机后:48小时内患儿出现呼吸窘迫; • 血气分析: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 需要重新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
严密监护评估撤机病儿早期评估撤机失败
撤机危象
•①窒息表现为呼吸停止或呼吸频率过慢。 原因:呼吸道梗阻,心跳呼吸骤停。给予吸痰、心肺复苏、 恢复机械通气。 •②严重心律失常 自主呼吸不能维持足够的氧供,心肌缺氧,出现心律不齐或 异位心律,应恢复机械通气并采取抗心律失常的治疗。 •③严重通气不足 呼吸越来越快、出汗、血压升高、矛盾呼吸、氧饱和度下降 、神志朦胧甚至昏迷。呼吸肌疲劳为常见原因,应终止撤机 。
基础病的严重程度 临床治疗是否有效 正确的撤机技术
一、上机指征
(1)在 FiO2为 0.6 的情况下,PO2く50mmHg 或经皮血 氧饱和度 (TcO2)く 85%(紫绀型先心除外) ; (2)PCO2 〉60~70mmHg伴pH 值く7.25; (3)严重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具备其中之一者。 •已确诊为RDS者可适当放宽指征。
• 动脉血气正常 • 酸碱水电质紊乱已经纠正, • 胸片提示原发病明显好转或吸收 • 如果有条件检测肺功能,应参考 • 综上进行临床评估,可决定撤机。
二、撤离呼吸机指征(LBW)
•低出生体重儿自主呼吸弱,气管导管细,阻力较大 ,故也可不经过CPAP而直接撤离呼吸机。 •目前不主张拔管前应用CPAP,因为气管插管CPAP 增加患儿呼吸功。
近期结果: 提早1周撤离机械通气,BPD降低(36% VS 47%) 远期结果:随访18个月,病死率和残疾率降低,OR 0.77
脑瘫降低,OR 0.58 认知延迟率降低,OR 0.8
•机械通气后越早用效果越好(J Pediatr 2010;156:382) •RDS撤机时应常规使用咖啡因(Neonatology 2008; 93:284 )
感染
• 患儿生后24h心率快,心音低钝,肠鸣音弱,存
在喂养不耐受
存在循环功能不稳定
• 血气与胸片一过性好转
病例分析2
• 足月儿,40+4周,3500g,自然分娩,宫内胎心减慢, 羊水Ⅲ°,Apgar4/8,给予清理呼吸道,吸出胎粪颗 粒,外院分娩。
• n-CPAP可保证呼吸道通畅、增加功能残气量 • 从而减少呼吸暂停 • 在气管插管拔出不久的早产儿 • n-CPAP是治疗和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 一般 n-CPAP 的压力不高于 5cmH20
6、早产儿尽早撤离呼吸机策略
⑴、使用咖啡因 •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近期疗效比较好 •为观察远期结果,最近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研究 2006例,体 重<1250克,生后10天内开始用咖啡因直到呼吸暂停消失, 对照组用安慰剂 •(N Engl J Med 2006; 354:2112-2121)
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准备撤离呼吸机时应使用咖啡因(A) 50 食 0物 一
对所有需要机械通气的高危险新生儿,如体重<1250克,
使用CPAP或NIPPV者,都应考虑使用咖啡因(B)
⑵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在撤离机械通气时,应尽量耐受中等程度的高碳酸 血症,使pH维持在7.22以上(D)
⑶使用SIMV和目标潮气量
早期(轻中度) 严重期 恢复期 无创通气 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
病例分析1
• 早产儿,29+4周,1200g,自然分娩,孕母胎膜早破3天 • 产前给予地塞米松肌注促进肺成熟 • 生后30分钟出现呻吟 • 2h给予固尔苏200mg/kg后给予无创呼吸机(FiO2 40%) • 生后7h呼吸困难症状明显,RR 60次/分 • 给予调整呼吸机参数(FiO2 60%)症状无缓解 • 血气分析:PO2 40mmHg,PCO2 65mmHg,SPO2 80%, PH 7.27
5、并发症
肺不张
感染
分泌物 引流不 畅
插管过深 通气 不足
意外 脱管
肺出血
肺泡内压 力降低
肺泡壁毛 细血管扩

肺血流量 增多
•机械通气
气压伤 氧中毒
BPD
氧依赖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多脏器功能损害
•即使具备初步撤机指征时,也要慎重确定停 止机械通气的时机,过早不适时撤机会给呼 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及其他系统施加过重压 力,妨碍患儿病情恢复,甚至造成治疗失败 。
三、呼吸机撤离方法
• 直接撤机 • SIMV • PSV • CPAP撤机 • 拔除气管插管
1、直接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trial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SBT) 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严密监护SBT状态下所做的撤 机评价对指导撤机具有最重要价值。 无气道正压 低水平(5 cmH2O)的持续气道正压 低ve水nti平lat(i5o—n,8cPmSVH)20)的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 生后38h患儿精神反应差,面色发绀,呼吸困难症
状SPO明2显78,%P,OP2H357m.27mHg,PCO2 65mmHg,
• 复查胸片提示“白肺” • 再次气管插管给予高频呼吸机治疗 • 撤机失败!!!
失败原因?
• 1.肺部病变加重原因
血象:WBC3.5*109/L,PLT 75*109/L hs-CRP:8mg/dL IL-6:1500pg/ml PCT:35ng/ml
• 更改为常频呼吸机治疗
12h的X片
第二剂固尔苏200mg/kg
24小时后X片
• 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SIMV模式支持, PIP12cmH2O,PEEP4cmH2O,FiO2 25%
• 2S4POh后2 9血2%气, P分H析7.:36PO2 70mmHg,PCO2 45mmHg, • 生后28h给予撤机改无创呼吸治疗
2、营养支持 • 一直以来,正确合理的呼吸机模式和 参数被认为是撤机成功的关键 • 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重要性 往往被临床所忽视
• 机械通气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是 造成呼吸肌收缩无力或萎缩
• 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危重新生儿的病理特点
•应激状态 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营养素需求增
• 主要取决于主诊医生对于患儿病理生理状态的认识和治疗 •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尚属于正常,但循环状态不稳定,短时
间内不能恢复者 • 机体内稳态失衡较严重,短时间内不能纠正 • 存在脑细胞水肿,伴有呼吸、循环做功明显增加 • 严重的SIRS使机体外周循环灌注不足,并处于MODS早期
需呼吸支持
二、撤离呼吸机指征(临床)
加 消化吸收障碍
应激状态血流分布改变导致胃肠粘膜缺血
• 疾病状态 摄入不足 各种疾病原发、继发地导致的进食不能/不足
能正常进食,但仍然满足不了机体在疾病时的 营养要求:感染, 呼吸衰竭
营养支持的目的
• 维持与改善器官、细胞的代谢与功能 •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 • 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减少蛋白的分解和增加合成 • 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 • 促进患儿康复
约37%意外脱管的患儿不需要再插管,说明撤机延迟的现 象相当普遍 ,因此把握适当的撤机时间至关重要 。
4、早产儿
胎龄越小,撤机失败率越高
呼吸道发育不完善,黏膜容易水肿 ,对气管导管的刺激耐受性 差 ,容易发生呼吸肌疲劳; 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 ,呼吸功能不稳定; 咳嗽反射弱 ,不 易咳出气管、支气管 的黏液,肺不张或肺炎 ; 机体免疫功能 发育差
3、PSV撤机
• 在撤机过程中,能提高自主呼吸的有效性和减少呼吸肌的额外 呼吸做功及其氧耗量,帮助膈肌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 撤机时,每次递减压力为3cmH2O。
• 支持压力6cmH2O以下,主要用于克服呼吸机管道回路的阻力 ,并未对患者提供有意义的通气支持,因此可考虑撤机。
4、CPAP撤机
•无创正压通气成功地用于撤机
NICU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策略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生儿科 王乐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 竭 的重要手段 N I C U应用最为广泛的实用技术之一
撤离呼吸机的适合时间 临床医生研究重点
机械通气技术好似一把双刃剑
机械通气目标
撤离呼吸机
是一个呼吸机的作功逐渐向患儿转移的 过程()
撤机成败与否
•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在常规机械通气撤离过程中 , 应使用SIMV和目标潮气量(B) •即使在很小的早产儿,如常频通气MAP6-7 cmH2O •或高频通气CDP在8-9cmH2O都可以成功撤机
⑷撤离呼吸机后的无创通气 •为减少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尽早拔管撤离呼吸 机改为无创的呼吸支持,CPAP或鼻塞间隙正压通气 (NIPPV),可减少再次插管( B)
• 经过机械通气治疗一段时间后拔管的早产儿仍然存在发展 为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 存在暂时性的自主呼吸微弱或暂停,有肺泡塌陷倾向和呼 吸中枢相对抑制
• 需要逐渐成熟的过程 • 为减少呼吸暂停,避免再次插管 可以继续使用咖啡因
• 胎龄体重越小,需要无创通气时间越长
• 无创通气的撤离: • 积极治疗早产儿各种合并症 • 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逐渐撤离无创通气 • BiPAP nCPAP 鼻导管 • 也可间隙撤离,白天停无创通气,改为鼻导管 • 晚上继续无创通气
五、撤机失败 的因素
1、原发疾病 原发疾病控制 原发疾病不稳定期,呼吸功能暂时恢复,亦不能 撤机 。
2、肺部感染
是国内应用机械通气 治疗最多见的并发症 ,也是机械通气失败 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