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一轮月考你沉着应战,我拭目以待!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台湾省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胡锦涛主席之邀来访,受到了大陆同胞由zhōng()的热烈欢迎,树立了中华民族同宗同脉,团结奋进的里程碑。
宋楚瑜先生说,他此次来,寻血缘之根,jì()黄帝陵和先祖,yè()中山陵,访岳lù()书院,圆了他50多年的一个梦。
2.填空。
(4分)(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面对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陈胜发出了“”的呼喊。
(3)《浣溪纱》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4)若夫,,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A、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写下了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这一社会现实的《捕蛇者说》。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郭沫若对《史记》这部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著作所做出的极高的评价。
C、骈文又称四六文,南朝梁吴均所作《与朱元思书》一洗骈文的弊病,文字精炼,生动地描述了春天富春江山水的秀丽景色。
D、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陶渊明虽已隐居,但是仍然关心国事,可惜他无力改变现状,只好将美好的理想寄托于诗文之中,《桃花源记》就是一例。
4.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格处。
(3分)[备选词语:平等仁爱沟通]生活中不同的开始方式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陌生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的开始;市民和进城民工在心中用尊重握手,是的开始;看到口渴难耐的漂泊者,递上一瓢水,是的开始;送人玫瑰,发现手有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5.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2分)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A 淋浴器——随心所浴( )B.咳嗽药——咳不容缓( )C.洗衣机——爱不湿手( )D.蚊香——默默无蚊( )6.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发表看法。
(3分)2006年4月30日晚,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北京如期进行,青年歌手们在演唱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多为中学课本内容的文化素质测验题面前,他们却过不了关。
例如,歌手在被问及“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时,选择了“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的答案;“一日不见”接下一句,竟然说出“好想你”;还有选手分不清中国书法的行书和草书……让现场评委和观众瞠目结舌,也遭到众多网民的非议。
看了这则材料,如果让你在CCTV网站论坛上针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你最想说什么?二、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完成7-18题。
(一)(11分)茫茫太空中,生活着很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
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寿命越长。
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
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
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
1966年,前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卫星——“月亮10号”。
这颗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
因为这颗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
其实,当时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倘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会报废。
也有的是“急性病”。
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起飞后46小时,飞船里的一个燃油箱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溅落在太平洋上。
卫星或飞船生“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天飞行。
从此,航天飞机成为“太空医生”极其合适的“候选人”。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航天飞机呢?这是因为航天飞机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使花钱如流水的空间科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费用。
据美国科学家统计,“阿波罗”太阳观测卫星发射5次,耗资达200多亿美元,而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大约只花费1000万美元,这比重新发射一颗卫星要合算得多。
随着航天飞机技术的改进,它的飞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航天飞机返回之后,一般经过两星期检修,又可上天,使用方便。
科学家建议,今后在发射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航天飞机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卫星在发射后生了“急性病”,“太空医生”就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7.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分)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
(4分)9.文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10.本文通篇采用了拟人和比喻来说明,请你说说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3分)(二)(13分)“信任”试验(1)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的周严教授。
(2)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的同学接住。
(3)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地“哈哈”笑起来。
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
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4)周教授见我们都准备好了,他说了一声“开始”。
听了周教授的指令后,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
后面的同学见了,知道前面的同学并不真倒,所以只是伸出手来,象征性地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轻轻碰了一碰,算是扶住了前面的同学。
(5)这时,一个我们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平时上课坐在我前面个头有一米八零的一位男生,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向后直直地倒去。
在他后面接他的是一位小巧的女生,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
看得出,女生非常吃力,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男生。
(6)试验结束后,周教授走上讲台,他指着那位男生和女生说:“今天的…信任‟试验,他们两人做得是最成功的。
同学们,什么是信任呢?信任便是像刚才这位男同学一样,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这位女同学,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
他们两人之所以把这场试验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相互信任演绎到最为完美。
”(7)“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在我们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
”说到这里,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
同学们,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8)教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久久的掌声……11.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我们”曾经私下做游戏的情景。
(2分)12.细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分)⑴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处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
⑵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
13.请用原文回答,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值得信任”?(4分)14.周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先做信任别人的人,再做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3分)(三)(10分)不该遗忘的“自省”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
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
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
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
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
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15.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分)16.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2分)17.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2分)18.“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请你结合下面任何一则链接材料,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链接材料:⑴巴金先生晚年写了《随想录》,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为进行反省,并将自己认为可耻的地方公之于众。
这是对自己灵魂的无情拷问,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有学者评论,此举凸显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树立了不朽的精神路标。
⑵1971年,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为了忏悔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