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经营性资产调整方法与注意事项探讨34页

非经营性资产调整方法与注意事项探讨34页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 调整方法与注意事项探讨
目录
第一部分 参考定义 第二部分 调整目的 第三部分 调整原则 第四部分 调整事项
第一部分 参考定义
一.《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定义 二.《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定义 三.《企业价值评估准则》(ASA)定义 四. 投资百科(investopedia)定义 五. 相关定义比较
二.全面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 当与被评估企业进行沟通,了解被评估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 的情况,谨慎识别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并对被 评估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独分析和 评估。
举例1:假如甲企业应收账款中有一笔借出款项1000万元, 如果误作营运资金处理,有可能导致低评企业价值。
在计算企业价值或权益价值时,需要考虑冗余资产( Redundant Assets ),即非经营性资产( Non-Operating Assets )。
三. 《企业价值评估准则》(ASA)定义
非经营性资产( Non-Operating Assets ) ,是指企业持续 经营不必要的资产
注释:在加拿大,该术语称作“冗余资产” (Redundant Assets) 。
+其他资产 总资产
-负债 股东权益
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
在预测现金流量时,首先需要调整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 ,其次是根据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调整评估基准日的利润表 。
应当对被评估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 独分析和评估。
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
重构资产负债表
营运资金 +
经营性流动资产 -
经营性流动负债 (不含短期借款)
=
有息负债 +
经营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 负债
股东权益
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企业资产构成
图 重构资产负债表
企业资金来源
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
重构利润表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一.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定义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资产 。企业中的非经营性资产,可能与创造收益相关,但并不直 接产生收益。如股东自己居住的房屋、自用的汽车,制造企 业的短期股票投资,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关联公司的往来 款项,等等。
溢余资产是指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的、超过企业经营所需 的多余资产。
+其他资产 总资产
-负债 股东权益
期间流量 (期间数)
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现金净增加额
股东权益变动表 股东投入和减少 其他综合收益
利润分配 净利润 股东权益的净增加额
利润表 收入
-成本 -费用
净利润
图 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
期末存量 (时点数)
期末资产负债表 现金
来收益)所必需为标准。
返回
第二部分 调整目的
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 二.全面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
(一)收益法 收益法中的当期现金流量表是由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和当期 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钩稽生成。
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
期初存量 (时点数)
期初资产负债表 现金
一. 资产与收益匹配原则
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财 务报表为反映三种基本活动的信息提供了框架。
投资活动
筹资活动
财务报表
经营活动
图 财务报表与企业活动的关系
一. 资产与收益匹配原则(基本原则)
资产负债表右边代表了资金的来源(对应企业融资活动的成 果)。资产负债表左边代表了企业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即资 产(对应企业投资活动的成果),这些资源构成了企业收益 的潜在来源。
举例2:假如甲企业房屋中有一套闲置商品房,如果误作固定 资产处理,按照历史成本通过折旧收回有可能低于按照市价 单独的评估值。
返回
第三部分 调整原则
一.资产与收益匹配原则(基本原则) 二.按照基本活动分类原则(第一层次调整) 三.按照经营活动分类原则(第二层次调整) 四.报表项目不重不漏原则 五.资产类型界定总结
四.投资百科(investopedia)定义
非经营性资产( Non-Operating Assets ) ,是指企业持续 经营不必要的,但是仍然能够产生收益或提供投资回报的资 产。企业持有非经营性资产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可能是为了 将来出售而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可能是为了分散经营风 险(例如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或专利),或者是简单的用于现 金投资。非经营性资产也称作冗余资产(Redundant Assets )。
五.相关定义比较
从所参考的三个定义来看,共同点如下: 1.没有关于溢余资产的定义; 2.强调非经营性资产是企业持续经营不必要的资产。
和《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定义的区别如下: 1.将我们通常理解的溢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视作非经营性资
产; 2.资产类型的划分以评估基准日后是否为企业持续经营(未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过利润 表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报表使 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和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损失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损失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一.保持会计报表口径的一致性
(二)市场法 市场法用到的价值比率P/E、P/B中的收益和账面资产也需要 对评估基准日的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进行调整。
溢余资产包括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等。但非经经营性资 产与溢余资产并不完全相同,非经营性资产对于经营性资产 而言有些部分是必须的,但溢余资产则是指与收益无关的资 产。
二.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定义
了解评估基准日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判断哪些项目是创 造收益所必须的,哪些项目对于企业是冗余的很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