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课件
2
基本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驱力理论 (四)性欲学说
PPT学习交流
3
1、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潜意识理论)
• 意识:
• 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部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 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 前意识:
• 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的内容,处于注意范 围之外的意识成分。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回到 意识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主要作用 是检查。
1、压抑
• 把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 中,使自己意识不到其存在,也就感觉不到焦虑和痛苦。 这 是最基本、最古老、最危险的防御机制。
• 例如:被压抑的记忆
2、否认
• 拒绝承认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似乎其根本未发生过。 常用语言:“这不可能”、“绝对不会”等。
• 与压抑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 实的。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 着。
3、潜意识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获得 满足;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经症症状等表现。
PPT学习交流
5
无意识存在的证据
• 催眠 •梦 • 日常生活中错误的行为(笔误、口误、错事) • 灵感和直觉 • 某些心身疾病 • 神经症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4
• 无意识(或潜意识 )
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影 响极大。其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是非性、非 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 到。其中包含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个人生活准 则的原始欲望;早期被压抑的愿望,被压抑的童年经历与 事件;来自种族遗传经验。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PPT学习交流
1
弗洛伊德的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1.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 的创始人。
2.犹太人。
3.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和伊底》《文明及其缺陷》
等。
PPT学习交流
6
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 三者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
• 冰山理论:意识、前意识(检查者,在本能朝向意识 的道路上建筑了防线)、潜意识(生物本能,欲望的 储藏库)
• 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可以逾越,因而前意识之 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互转换非常容易。 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 难。
• 如“迁怒”、对蛇恐惧置换成对绳恐惧。
PPT学习交流
19
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
6、合理化
• 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 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仿佛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以 达到心理平衡、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理由往往不正确、不 客观、不合逻辑)。如:吃不到葡萄产葡萄酸;阿Q精神 (儿子打老子);梦鸽说受害者是小姐。
自我,达到心理平衡。 • 防御机制是意识以外的心理成分。 • 防御机制可能是正常和适应的,也可能是病态的。 • 防御机制是动态、可变的,但在病理状态和性格形成中
也可能成为僵化、固着的系统。 • 不同防御机制与不同心理状态有关,例如,癔症中的压
抑、强迫症中的隔离与抵消。
PPT学习交流
15
常见的防御机制
压抑 本能冲动、欲望
意
☆无意识是一个
识
巨大的领域,犹
前
意
如一座“冰山”
识
☆无意识活动是
无 意
人的一切意识行
识
为的基础。
PPT学习交流
12
小孩、罪犯、警察
现实
自我
超我
本我
PPT学习交流
13
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神经衰弱)
现实
自我
超我
本我
PPT学习交流
14
自我防御机制
• 防御机制是自我的功能,作用是应付焦虑,保护
• 压抑(repression) • 升华(sublimation) • 替代/置换(displacement) • 否认(denial) •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 投射(projection)
PPT学习交流
16
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
• 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意识领域 的,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手的患者。
走廊—门厅—暗室
PPT学习交流
7
弗洛伊德冰山假说
人格,如一座漂浮于海洋中的 冰山,水面上下比例为1:9, 本我完全位于底部,是无意识 部分;自我和超我的大部分也 位于水面以下,是前意识;露 出水面的是有意识部分,只占 到整个人格的十分之一,大部 分是自我,还有一部分是超我。
PPT学习交流
8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
本我:
1.最原始的本能、冲动、欲望,如安全、饥饿、性欲等; 2.永远是无意识的; 3. 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一切本能的驱动力; 4.快乐原则。
超我:
1.代表良心、伦理道德、社会准则、自我理想等; 2.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3.至善原则。
自我:
1.理性和机智; 2.本我、超我和现实世界的协调者; 3.现实原则。
7、理智化:指对本能的欲望或巨大的痛苦以情感平淡
的方式表达出来。(去情绪化)
如:经常有人表述“我有一个朋友。。。”
PPT学习交流
20
主要的自我防御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
PPT学习交流
10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
本我与自我的关 系:本我是马, 自我是马车夫。
自我像一下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 夹缝里:现实环境、超我、本我,努力调 节三者之间的冲突,因此自我永远是永远 的矛盾产物。
PPT学习交流
11
(一)意识—无意识理论
PPT学习交流
17
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
3、退行
• 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就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 为模式,使用童年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的欲望。
4、幻想
• 一个人无力处理现实困难时,用幻想满足内心的愿望。 如:“英雄”型幻想、“灰姑娘”型幻想。
PPT学习交流
18
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
5、置换
• 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合社会习惯、道德或比 较危险)无法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易被接受 的对象身上,使自己情感得以宣泄,心理得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