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优秀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优秀课件

歌词改编:你是风儿,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 点缀荒漠化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分散土
变 异 等 自


创 造 条
过 程
地退化 最终连接
过 程
加 剧 加 速 发
人 类 活 动
然件


荒漠般景观

三、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1)请用箭头表示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关系 (2)由此得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图中还能分析出荒漠化的什么原因?
海洋水汽 来源少。
自然因 素

漠 化
地理位 置
物质基 础
工程建设
破坏植被,加速了1% 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土
地丧失了生水资产源当利力用不。
10%
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
32%
27%
过度放牧 30%
人 人口增加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活动不当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三、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2.人类的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1%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 当 10%
过度农垦 27%
过度樵采 32%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30%
荒漠化的成因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自然原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过度开垦
人口激增
扩大开垦规模
灌溉用水量增加
植被退化
灌溉方式不当 —次生盐渍化
土地荒漠化
※归纳: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 区
主要危害
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 牧区,干旱
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农恳区周围 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樵采天然植物
无节制采挖药、菜
过度樵采
破坏固沙植物
严重破坏草场
加速荒漠化
2 过度放牧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土地沙化
3 过度开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抑制风沙活动
持续干旱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一) 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即发生土地
退化
继续发展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2、荒漠化的概念 (分布、成因、表现)
干旱、半 干旱地区
半湿润 区
人类过度经济 活动
耕地退化


退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 素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 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昆仑山-阿尔金 山-祁连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大兴安 岭以西
行政区:新、宁、甘(或陇)、内蒙古 的大部分,吉、辽、冀、陕等省区的 小部分
长城以北
2.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
<200mm 200-400mm
400-800mm >800mm
气候:干旱
为什么?
A B C
?洋湿润气流
区 气候: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

在20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
内 部
植被 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差 水文: 多内流河、湖泊,河流稀少 异
矿产 煤、石油、天然气、铁等矿产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 原因有哪些?
关键为词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 着荒漠干化旱的潜物在威理胁风?化 风力作用
小结:
降水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以东

以下200mm以上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小 沙漠、戈壁 干旱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二、区域特征
范围(地形区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西 位置: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
北 地
地形: 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西 部为“三山夹两盆”
?洋湿润气流
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①干旱的原因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位 西北 地 山脉和盆地 置 地区 形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水文:多为内流河,湖; 河流稀少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 ④气候异常 Nhomakorabea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1 过度樵采
缺乏能源的地区 防风固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人们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过度樵采
燃料需求多
人口激增
为了增加收入
浏览思考
满城尽披黄金甲
摧毁易 再造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述
没有植被保护
土地缺少了 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 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极 易遭受风沙侵 蚀和水土流失
土地生产力 荒漠化的过程
长期丧失,
形成如同荒 漠般的景观,
使土壤中水分和 养分进一步流失
次生盐渍化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成因
西北 地 区
华 北 平 原
云贵高原
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
热带荒漠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寒流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温带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荒漠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
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自然背景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平地多疏松的 大风日数多,且 力作用强盛 沙质沉积物 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 的潜在威胁
1.干旱的气候与荒漠化-----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植被稀少,平地 多沙质沉积物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 强,多戈壁和沙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