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纸船和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纸船和风筝》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这个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

《纸船与风筝》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讲的是两个住的比较远的好朋友小熊和小松鼠之间发生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

故事动人之处在于。

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

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因此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而且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反思自己的言行,学会谅解和尊重。

并且这篇课文中有优美的语言,还出现了排比句式,可以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对象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

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放声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中悟理,对于低年级好动的学生来说,比光听老师讲来得有趣,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理解词语“飘荡、漂流”。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预设切入点问题,培养思维想象力。

把学后感受说出来和写出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喜欢维护友谊、主动和好的松鼠。

小熊和小松鼠通过纸船和风筝表达祝福,传递谅解,同时告诉我们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也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宽容。

让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四、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感知内容,感悟真情。

让学生在读中真正悟出“乐坏了”和“伤感”的感情,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教学策略:1.《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应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的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纸船和风筝》这篇讲读课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图文并茂。

(2)词句生动,用词准确。

依据以上特点,加之课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因而本文可采取以读为主的学法,求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3.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强朗读课文的趣味性,可让学生扮演角色,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等方法练读。

5.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1.教学媒体:课文相关动画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维系友谊的故事或名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预设一、以“和”为点,切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形成到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任何一个看似平常的字背后或许都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特殊的含义呢!比如,这个简简单单的“和”字,板书。

2.小朋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这个“和”字呢?如:你和我等,说得是人。

小花和小草,这是物。

跳高和跑步,这是运动项目……两个同类的词都能用“和”联系起来。

(学生自由说)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纸船和风筝》。

(板书)(齐读)【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主题。

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汉字趣味性的认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过渡:其实今天咱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与“和”字可大有联系呢!1.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小伙伴。

想一想你能从课文里找到几对“和”。

2.生自由读课文。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接下来就考考小朋友们的眼睛亮不亮了,小脑筋动得快不快了,快速读课文你从课文里能找到几对“和”呢?4.生汇报。

(预设:纸船和风筝、松鼠和小熊、山顶和山脚、松果和草莓、快乐和幸福、等。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预设: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同学们,你们真会说,一下子就找到出了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句子: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注意力集中,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同时通过说句子,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归纳能力)三、巧设悬念,领悟情感。

1.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他们虽然一个住在山脚下,一个住在山顶,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不信,请看——(出示多媒体课件)两个隔得那么远的小动物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有神奇的魔法帮助他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到6自然段。

设计意图:疑点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局促感,同时体现出以生为本,自主学习2.师:他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指生说,精彩的发言掌声鼓励。

3.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松鼠亲手折的小船顺着这条小河慢慢的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小熊怎么样了?看图指导朗读,师:你瞧!小熊收到纸船后怎样啦?(生汇报)对啊!不能光在心里高兴,通过朗读把你的快乐传染给大家。

生读完后师顺势采访:小熊,你为什么这么高兴?4.是呀,从山上的小溪里以外的飘下来一只纸船,里面还有一份祝福,小熊能不乐坏了吗?(谁还想读读)5.不光小熊乐坏了,小松鼠呢?(图)是的,他收到了松鼠送的风筝,也乐坏了。

这次,谁相信自己比刚才读得还好?(指名读)【设计意图:抓住生成,利用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融入角色进行表情和心情表达并随机进行指导感情朗读。

】6.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

现在就借着小熊和松鼠的纸船和风筝,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想读那段读那段,好吗?开始吧!(自由找伙伴读)(指读)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配上轻快音乐齐读)7.学习书写“幸福”和区别“漂”和“飘”。

(1)过渡:纸船给小熊漂来了快乐,风筝给松鼠飘来了幸福。

幸福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写出来。

让我们一起来写出“幸福”。

师范写,生书空再书写练习。

(2)展示、互评(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写字是语文教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课文内容引入,使得写字环节不会脱离课文,达到字不离句,字词连文。

】(3)幸福和快乐是“飘”上来也是“漂”下来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两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生汇报)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设计意图:“漂、飘”字的区别很好地反映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借机进行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四、体悟情感过渡:(配悲伤的音乐)“纸船和风筝”好像有魔力一样,把小熊和松鼠他们两个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设计意图:音乐由欢乐变为忧伤,教师深情朗诵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吵架了,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随机采访学生(很难过)那就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齐读。

)原来小熊和松鼠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出示“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生齐读这句话)师:那么“风筝”在哪儿呢?“纸船”在哪儿呢?请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熊和松鼠读读第8和第9自然段。

师随机采访“小熊”和“松鼠”,说说此时的你在想什么?(预设)生:我真后悔,真不该和松鼠吵架。

师:带着你的后悔,读这句话。

生读:山顶上再也看不见……生:我该不该主动去道歉呢?师:带着你的为难,读这句话。

生读:山顶上再也看不见……过渡:小伙伴离开了,友谊消失了,小熊和松鼠多么难过啊!生齐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设计意图:“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

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这个活动板块中,学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了课文中两个人物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相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已经紧紧跟松鼠和小熊的心连在一起,读这句话时能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是谁最先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再次伸出了友谊之手呢?(齐读第10自然段)出示小松鼠那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师采访“小松鼠”:当你写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生汇报)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吧,担心的,紧张的,急切的……(指名读这句话)风筝最终飞起来了吗?(学生齐答:飞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放飞这只友谊风筝吧!(齐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吧!(高兴、激动、兴奋)(指名读——齐读第11段)五、课题小结1.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生自由读第11自然段)2.是啊,我们都为他们的友谊而深深的感动了,当松鼠把一只只小纸船放到小溪里,他会在小纸船里说些什么呢?(生汇报)让我们把松鼠心里的高兴、激动和兴奋再次读出来吧。

(齐读第11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述情景,谈体会,说感受,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与体验,使学生由心底迸发出对松鼠和小熊之间真挚的友谊或感动或兴奋的情感,再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在这里,朗读不在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感情的宣泄。

】3.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为小熊、松鼠的故事高兴着、感动着,尤其你们读最后一句时,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就会默默地为小熊说一句话,他会说什么呢?(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师:如果没有小松鼠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把纸船放进小溪,他们会怎么样呢?(指名回答)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