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定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巴塞多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
德绍五项包括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实现了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的培养劳动者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
启蒙运动是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将体育作为学校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苏联凯洛夫构建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的课程体系。
三个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
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
201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二、身体形态指标一般是由整体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长度指标、宽度指标和围度指标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1、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2、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性别差异3、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这些器官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绝对力量(10~13岁)、相对力量(14~17岁)、速度力量(7~13岁)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体能的分类:1、与健康相关的体能:身体成分、心肺耐受力的最大能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2、与技能相关的体能: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产生的能力、反应时间速度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身体发展发育的特点,科学地安排学生体育锻炼锻炼的内容,尤其对中小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正确的坐、立、走、跑等身体姿态加强胸腰腹部肌肉的锻炼。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等素质提高较快,但他们的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落后于运动系统的发育不宜进行运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的活动。
(2)在安排大负荷量大强度或耐力练习时要谨慎,避免引起运动损伤(3)尤其在安排耐力练习时,因注意加强肺功能的锻炼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尽量避免憋气练习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增加,要循序渐进,以免对心脏造成损害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中小学体育课应抓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不失时机地、循序渐进的、带有侧重性地进行身体练习充分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耐力、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
三、个性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格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
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四、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精神、角色意识和道德规范第三章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3、学校体育目标是:有效的增进学生的健康:(1)使学生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形成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6)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4、中小学校体育的分目标,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方面(领域)目标(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习方面目标内容。
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习方面(领域)目标内容。
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5、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水平一(1-2年级)、水平二(3-4年级) 、水平三(5-6年级)、水平四(初中)4个水平,并具体制定了各水平的具体目标第四章(表格P72)第五章1、课程设计应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教学大纲、教科书编写2、体育课程的概念:(1)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2)体育课程是活动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与运动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第六章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2、体育教学的概念:1、强调体育教学的双边性2、强调体育教学的教育性3、强调体育教学的技能传习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境中产生的结果。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地程序1、分析教学对象2、分析体育教学内容3、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体育教学目标应是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化(2)体育教学目标应凸显教育价值(3)体育教学目标要有准确的措辞(4)体育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5)体育教学目标应找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6)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进行准确的逻辑分析(7)及时调整3、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内容的总称4、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1、身体运动性2、健身性3、娱乐性4、非阶梯性第七章1、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1、语言法(语言法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
讲解是指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习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2、直观法(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3、完整法与分解法(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的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学,最后完整呈现教学动作技术的方法)4、预防和纠正错误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是指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的运动动作中产生的错误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
)5、游戏与竞赛法(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3、现代体育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探究式学习法。
3、发现式教学法4、合作学习法5、领会教学法4、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学)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内容、完成体育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1)有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3)有利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5、自主学习的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二、自主学习的教学步骤(1)制定目标(2)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3)自主评价(4)自我调整6、探究式学习的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7、同质分组,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在同一小组内按统一目标、内容、进度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
优点: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缺点: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8、异质分组: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优点:在于不同基础与水平的学生互帮互学、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共处。
缺点:学生之间在体能、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给体能训练,技能学习的区别对待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八章1、体育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的区别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水平、学年、学期、模块/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最优化的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体育教学计划与体育教学设计。
是相近的概念,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具体的表现形式,把体育教学的各种要素综合起来,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即为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计划是表与里的关系,体育教学设计是形成体育教学计划的思路的和工作程序,而体育教学计划则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形式。
2、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的关系(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计划>教案)相同点: 1、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同时对教学的研究和筹划2、教学设计和教学计画的工作对象,同时体育教学的过程。
3、教学设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的工作有时是交叉进行不同点: 1、教学设计是研究的过程,而教学计划是研究的成果。
2、教学设计完成的主要标志是思路的形成,而教学计划完成的主要标志是方案的形成。
3、教学设计往往宏观而全面,而教学计划往往具体而细致。
3、一节课应包括的九个教学事件: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促进先行知识的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反馈8.评估成绩9.提高保持和迁移4、课时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逻辑程序分割而成的一节课的教学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