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阅读散文

怎样阅读散文

怎样阅读散文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在阅读时要注意:1、抓住“文眼”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

抓住的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

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

那么,怎样识别文眼呢?文眼没有固定的位置,也不易分辨。

但只要精于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文眼出现的地方一定是那种最富有表现力的、最有助于把握全篇思想和脉络的关键性词语上。

比如《丑石》的文眼是最后一段话。

2、理清线索和脉络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在这“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

理清线索和脉络,不仅有助于领略散文精巧的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精髓所在。

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为线索的,如《庐山观云》;有以事物为线索的,如《丑石》,等等。

3、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

它像诗词般凝练、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浓淡咸有,自然流畅,朗朗上口。

那么,怎样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呢?最主要的就是在不断的阅读之中,仔细咀嚼,反复品味。

4、探求散文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对象融合为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阅读中探求散文的意境之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蕴,而且可以陶冶读者自身的心灵。

在阅读散文时,既要注意意境的探求,又要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将景、情、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意境之美。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冠以“随笔”,即强调它的随意记写、随意而录的特点。

不刻意为文,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觉得有趣味,有感受,确有所得,随手写出来就是了。

在阅读随笔时,要特别注意透过文字抓住主题。

将随笔的“灵魂”——主题探索到了,也就等于抓住了随笔作品的本质,它同样是随笔鉴赏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步骤。

探索随笔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文眼,是指那些特别精练警策的词句,是随笔主题的凝聚点。

这点睛之笔,正是我们探索随笔主题的直接途径。

如《秋颂》中的“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都是“神光”闪烁之处,透过它即可以窥探文心的奥秘。

2、从作品的重点段落探索主题随笔的主题,它固然得通过作品的每一个段落表现出来,但它绝非平均分布在各段里;每个段落固然也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但它们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并不完全相同。

或在描写某个具体的部位,或在叙述某个事件的过程,或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表明过渡等。

一篇随笔的主题,它常常是通过作品中的某一两个重点段落来表现的,它好像是支撑一篇随笔的“力点”,它是我们探索主题时千万不能忽视的地方。

3、从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探索主题大部分随笔,表面看来的确是“散”的,但它的内部却极有分寸。

循章求旨,在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掌握行文的来龙去脉,分析主题,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4、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与其他文学样式比较,随笔表现主题并不是通过完整的情节,也不是集中通过一两个典型化的人物等,而常常是通过一些事实的片段、生动的画面、作者的感怀来表现的。

所以,探索随笔主题时应从作品的全局着眼,从全部题材的总倾向去考虑、去探索主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上一页1下一页怎样阅读科普文章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蜘蛛》一课,说明的对象就是蜘蛛,写作的目的就是介绍有关蜘蛛的科学知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蜘蛛。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

3、了解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

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4、注意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1)下定义,即知名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分类别,就是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

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纲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5)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6)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此外,还有一些方法。

例如:作诠释,引资料,画图表,摹状貌等,因为它们不太常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5、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的一种体现。

恰当地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词,是语言准确的另一种体现。

此外,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也是文章准确性的体现。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炼,或详尽;或简洁,或丰腴;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当然,阅读说明文最关键的是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这一关键,其他的阅读问题就容易多了。

怎样阅读诗歌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阅读诗歌应当抓住诗歌的特点,准确体会语言、形象和意蕴。

1、吟诵涵泳,品味诗歌语言美平时我们说某篇文章的语言很优美,称之为“诗一般的语言”,很显然,诗的语言是美的。

诗一般都分行和押韵,具有音乐美和节奏美,所以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感觉特别舒服。

诗中往往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某一重要语句反复出现,读起来如歌唱一般,反复吟咏,一唱三叹,让人回味悠长。

诗歌的语言也特别精炼、浓缩、含蓄,富有跳跃性,同学们要用心品味。

阅读诗歌时,要反复朗读吟诵,非常精美的诗歌最好能背下来,这样才能品出诗歌的语言美。

读多了,经受了优美语言的熏陶感染,你的语言也会流畅而优美了。

2、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形象美诗是用形象来“说话”,来表现的。

诗人常常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像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因此,阅读诗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联想,使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诗中也往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方法,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把抽象的东西写得具体,把静态的东西写得生动,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领会。

3、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意蕴美“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诗人笔下的外部世界,两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某种意境,它是诗内在的的含义,也称为意蕴。

阅读时要切己体察,要善抓“题眼”(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来领会诗歌的意蕴美。

要抓住“诗眼”,深刻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眼”,深刻领会诗歌所阐发的人生哲理,揣摩其蕴涵的深意。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写人的文章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言行举止、心里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同学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拿到一篇文章后,有的同学还没认真阅读,连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还没弄懂就急急忙忙想去做题了,这样既没达到阅读的效果,当然也做不好题。

同学们在接触到一篇文章后,首先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要进入角色,用心领悟,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人,写了人物的什么事,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内容,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突出特点及个性,也就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仅如此,还要细心揣摩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

这样你再去看一看老师为你设计的阅读训练题,带着这些问题把文章再读一遍或两遍,对于这些题目的回答你就会心中有数了,做出的答案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这就像一个人站在高处俯瞰低处的景色可以一目了然一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阅读时,首先要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

文章中有些关键的语句能够直接反应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以及它们在表现文章中心方面所起的作用。

3、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弄清人物的描写方法写人类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具体描写来展示。

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它们像一面面镜子,使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从中看出人物的美丑善恶,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怎样阅读记事文章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