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别称区别编辑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迂腐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yū fǔ]迂腐基本信息【词语】:迂腐【注音】:yū fǔ【释义】:拘泥于陈旧的、固定的模式、准则;不知变通,不合时宜。
迂腐之论,形容人老实。
【解释】形容固执保守,不通世故。
【探源】:尹会一《吕语集粹·治道》:“而迂腐之儒犹曰:‘宜崇长厚,勿为激切。
’”【用法】:形容不会变通的人【近义词】:死板,陈腐1基本解释编辑1. 守旧固执、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新思想2. 言、行拘泥于陈腐的准则,不切合实际迂腐之谈[1]2详细解释编辑1、指言谈、举止、行为拘泥于旧准则.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六:“尝见文人中有等迂腐及浮薄者,往往指斥持法勤事之士,以为俗流。
”《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可恨这老斋长,执此迂腐之论,把世界上佛老鬼神之说,扫得精光。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他是正经人,但有时也不免略带迂腐。
”[1]2、迂腐,陈腐[chén fǔ]:它们均为形容词,都有“陈旧过时”的意思。
“迂腐”指“人的言谈、行事陈旧死板,不合时宜”,多用于人和人的言行举止,适用范围较小。
陈腐”指“思想、观念等抽象事物陈旧过时”,除用于人和人的言行外,还可用于事物,适用范围较大。
迂腐自然有其不好的一面,很多时候迂腐意味着因循守旧、不知变通,顽固不化。
但我们现在并不想强调这层意思。
我们要强调的,是当下中国社会最缺乏的一种精神。
耄耋,八十岁。
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
耋,音“迭”。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耄:10画;耋:12画)。
写法编辑寿称编辑古龄称谓编辑亡称编辑61——70岁为稀寿/福71——80岁为耋寿/福81——90岁为耄寿/福91——100岁为期颐寿/福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她。
耄耋mào dié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编辑本段出处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mào<形>(形声。
从老,毛声。
本义:年老)同本义。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octogenarian]匪我言耄。
——《诗·大雅·板》亦聿既耄。
——《诗·大雅·抑》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左传·隐公四年》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年老昏乱[aged and confused]耄期倦于勤。
——《书·大禹谟》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耊dié<名>(形声。
从老、至声。
本义:年老。
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
——《说文》则大耋之嗟。
——《易·离》。
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耆耋好礼。
——《礼记·射义》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说梅花是代表道家精神的花,那么燕子就是代表道家精神的鸟燕子是无比轻盈潇洒的一种鸟,但是它偏爱在稳重沉雄的地方筑巢,比如百丈悬崖,或大宅子的屋檐,当然也包括皇宫。
所以说“重为轻根”第二十六章《老子》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离其辎重。
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小子直译道德经》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现在一些君王终日行军征战,身体不离辎重营帐。
只有那冷清的皇宫,燕子都在那安静的安家筑窝了。
为什么拥有万乘战车的一国之君,不安下心来治理国家,而非要不自重,去争个天下霸主呢?轻浮就会失去做人的根本,躁动就会失去百姓对一国之君的信任。
本章关键词:“燕”通常的大都把燕处翻译成引申意安居的意思。
而且非得把“昭若”硬翻译成超然。
其实按上下文结合起来翻译本意更好。
因为君王外出征战,皇宫必然冷清,也必然看得到燕子在皇宫里筑窝。
这样来形容国家没有人来治理,战难纷飞。
荣,盛也,丰也;观,景也,象也;燕,安也,息也;超,离诸物相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燕子每年都会反回到原来的屋子里筑巢,老子以此喻人,做人做事就应该如此,要找到自己的根,并坚定不移地保持它,而不要因外面世界表面的荣观,而改变自己的原则立场,视名利为淡泊,处高位而不惊。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时间:2014-07-18 07:25:24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张忱责任编辑:郑泽川老子说,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意思是虽然有华丽的生活,却安居泰然。
讲的是人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最容易陷入骄奢淫逸。
而真正能够体会自然之道的人,却能不为华丽的表象所迷惑,而是始终保持超然的生活态度,保持足够的警惕,随时为应对静水之下的暗涌做好准备。
为什么静水之下的暗涌令人恐惧,稳定之中潜藏的祸因能导致颠覆?学者塔勒布认为,在平静之中,由于缺乏由随机性造成的波动,“脆弱性”会在大部分系统内部慢慢积累,系统会日益脆弱,一旦到了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地步,就会引发巨大的危机。
就好像在自然条件下,森林会不时发生一些小范围火灾。
从树木的角度说,这当然是灭顶之灾,但从森林整体的角度来说,这种小的“波动”,除掉了最易燃的树木,使其没有机会继续存在和繁衍,从而避免了颠覆性的灾害发生。
这种思想与中国古人的智慧相合。
不仅老子谈到过对“荣观”的警惕,苏轼在《晁错论》中也说道,“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意思是说,所谓“治平无事”,所谓的最平稳的氛围,恰恰隐藏着无法预测的麻烦,往往能造成让人无计可施的祸事。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过低的波动性,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如果不能及时通过小幅波动来修正,消除不断累加的“破坏性因素”,就像通过小火灾清洗易燃树木一样,就有可能导致大的危机。
由次级贷款导致的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原本可以通过短期的市场调整,比如房地产销量下降,让隐性的风险暴露于阳光之下,可由于不当的金融创新制造出相当一部分“虚假”需求,导致增长可以在幻景中维持,原本存在的供需矛盾也被掩盖。
从微观层面来说,也是一样。
在繁荣之中,企业缺乏挫折的磨炼,容易忽视市场表象下的隐忧,形成路径依赖,丧失创新和改进的动力。
“荣观”是人人喜欢的,但自然的规律,是荣观与萧瑟相伴,刻意的追求治平无事,通过吃猛药,盖盖子的办法延缓问题暴露,刻意避免动荡,一旦危机来临,损失会更加惨重。
“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2009年04月29日佛教在线三千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之数量为一○○○○○○○○○也。
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也。
内容即一大千世界。
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
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时焉。
见智度论七,佛地论六。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第一、小千世界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即释迦牟尼佛所化境也。
世界何义○首楞严经云。
世为迁流。
界为方位。
又云。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名界。
过去未来现在名世。
又文殊问经云。
有二世。
一众生世。
即一切众生也。
二行世。
即众生住处○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
四洲地心。
即须弥山(梵音正云苏迷卢。
此名妙高)。
此山有八山绕外。
有大铁围山。
周回围绕。
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
名一国土。
积一千国土。
名小千世界。
积千个小界。
名中千世界。
积一千中千界。
名大千界。
以三积千故。
名三千大千世界。
如一佛土中说。
二解集论四卷二页云: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
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苏迷卢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变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总名小千世界。
千小千界,总名第二中千世界。
千中千界,总名第三大千世界。
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总有大轮围山周匝围绕。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坏同成。
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注;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