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理解教育的概念 ◆把握教育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2011-9-4
1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要回答教育的 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本质的特征是什么,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有 什么不同,即探讨教育的概念。 什么不同,即探讨教育的概念。 关于“教育”的概念,有两种提问方式: 关于“教育”的概念,有两种提问方式: “什么是教育”,回答被看作是一种事实描 什么是教育” 阐释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 述,阐释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回答则被看成是一种对教 育的本质阐释,一旦从这个层面去探讨教育, 育的本质阐释,一旦从这个层面去探讨教育, 便产生了教育科学。 便产生了教育科学。
2011-9-4
11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定 义一般称为广义教育的定义。 义一般称为广义教育的定义。 这里的“ 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 这里的“人”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不 是仅仅局限于青少年; 是仅仅局限于青少年; 这里的“培养”是中性词, 这里的“培养”是中性词,既包括积极的作 也包括消极的作用。 用,也包括消极的作用。
2011-9-4 15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 方式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 方式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说,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 育活动本身。 育活动本身。
2011-9-4
16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 相互规定, 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 活动的系统。教育者是主导者,没有教育者, 活动的系统。教育者是主导者,没有教育者, 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 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就不能得到有 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 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 了对象和学习、发展的主体; 了对象和学习、发展的主体;没有教育中介 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 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 育意图也不能实现。因此, 育意图也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 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 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 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的变 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三、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 者联系和互动的纽带, 者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 容和手段。 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 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 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 加工的、 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 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体现 为各种信息载体、教育环境、 为各种信息载体、教育环境、教育者自身的 素质。 素质。
正因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正因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抚育后代的活动有本 质的区别。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质的区别。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使我 们从社会的高度研究教育, 们从社会的高度研究教育,而不是从生物的 水平上研究教育, 水平上研究教育,从而揭示教育与社会之间 的规律性联系。 的规律性联系。
活动目的的特殊性 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 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使每个人 能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 能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 发展。而其他社会活动各有不同的目标: 发展。而其他社会活动各有不同的目标:如 经济活动以利润为目标; 经济活动以利润为目标;文娱活动以消闲为 目标;医疗活动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等。 目标;医疗活动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等。这种 目标上的定位就把教育活动与其他以满足人 的各种需要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服务活动区别 开来。 开来。
2011-9-4 7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仅是亲 子和本能行为 动物界养护幼仔的活动只是一种自发的本能 活动, 活动,是一种在遗传基因中就已经确定下来 的行为,它产生于动物界的生理需求。 的行为,它产生于动物界的生理需求。 人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 人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 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 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它的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 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 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2011-9-4 8
2011-9-4 4
在英语中,education(教育) 在英语中,education(教育)是根据词根 educe衍化生成的 其意为“引出, 衍化生成的, educe衍化生成的,其意为“引出,自潜在物 中引发” 这一词源学上的意义, 中引发”。这一词源学上的意义,反映出东 西文化的一种深度内在的区别: 西文化的一种深度内在的区别:中国的 “教”、“育”强调的是儿童要学习外在的 规定的立身之内容,强调成人对儿童的养育; 规定的立身之内容,强调成人对儿童的养育; 而西方强调的是将儿童潜质的导引作为教育 的内涵。 的内涵。 在德语和法语中, 在德语和法语中,教育一词还源于古希腊语 中的“教仆” pedagogue)一词 一词, 中的“教仆”(pedagogue)一词,又有对儿 童照料的含义,以后逐渐扩大到与教育技能、 童照料的含义,以后逐渐扩大到与教育技能、 方法相关之事。 2011-9-4 方法相关之事。 5
2011-9-4 6
教育活动是人类独有的活动还是动物界亦 存在的活动? 存在的活动?回答此问题就是在回答教育是一 种自然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 种自然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此问题的不 同回答,将会得到“教育是什么”的不同答案。 同回答,将会得到“教育是什么”的不同答案。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利托尔诺(C.Letourneau)、 )、[ [法]利托尔诺(C.Letourneau)、[英]沛 西·能(S.P.Nunn)认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 能 S.P.Nunn) 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生存竞争是教育 的基础,生物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的基础,生物冲动是教育的主流,教育起源于 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技能” 知识” 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技能”、“知识” 传授给幼小动物的本能。 传授给幼小动物的本能。
2011-9-4 1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学习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 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广义的教育中, 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广义的教育中, 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 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在学校教 育中, 育中,受教育者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 定的对象—学生 学生。 定的对象 学生。 决定谁是教育者谁是学习者的关键是个 人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任务, 人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任务, 而不是个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位。 而不是个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位。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 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双向互动的活动,缺少了受教育者, 双向互动的活动,缺少了受教育者,就无法 构成教育活动。 构成教育活动。 2011-9-4 14
2011-9-4
9
二、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同其他的社会活动的区别是什 么?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区分 :对象和目的 对象和目的 活动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人, 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人,活动的对象也 是人,是一种“ 是人,是一种“人—人”关系。但能否说, 人 关系。但能否说, 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人的活动就是教育呢? 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人的活动就是教育呢?显 然不能。 然不能。因为其他也有一些活动的施动者和 受动者同样是人。 受动者同样是人。这种对象上的不同虽然划 清了同许多社会活动的界线, 清了同许多社会活动的界线,但仍不足以满 2011-9-4 足区分的要求, 足区分的要求,还不是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 10 性。
2011-9-4 19
(三)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是一种封闭的教育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主要是“六艺”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主要是“六艺”(礼、 古代奴隶社会主要是 ),封建社会主要是 封建社会主要是“ 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主要是“四 五经” 书”、“五经”;欧洲古代封建社会主要是两 种学校: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种学校: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教会学校学习 七艺” 骑士学校学习“七技” “七艺”,骑士学校学习“七技”。统治阶级 鄙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 论语》 鄙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如《论语》中记载 的孔子的学生樊迟请“学稼” 学圃” 的孔子的学生樊迟请“学稼”和“学圃”的故 事。
2011-9-4 2
多元化的教育概念: 多元化的教育概念: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说文解字》 上所施,下所效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养子使作善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斯宾塞: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 杜威: 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2011-9-4 17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一)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中分化出来 内容、 (二)内容、方法简单 没有阶级性, (三)没有阶级性,教育是平等的
2011-9-4
18
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一)学校教育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形态 (二)学校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当时学校是紧缺资源, 当时学校是紧缺资源,被统治阶级所 垄断,劳动人民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垄断,劳动人民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学校教育主要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学校教育主要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