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水体污染和治理的特点
还完成计划外的 * 项 (表 # ) 。通过 “九五” 期间 ’ )项, 的综合治理, 滇池治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点源 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自 , % % % 年 * 月 , 日零时实 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零点行动” , 滇池周围 # * ! 家重点企业中有# 实现达标排放, " %家完成治理任务, 工业污染源入湖污染物总量从 , % % * 年的 , ) & "! ) & 削减到目前的 # 重金属污染已得到有效控 & ", " &, 制; 二是面源污染控制积极展开。滇池流域 ’ 个农村 环境卫生示范工程全面启动, 松华坝水源涵养区森林 覆盖率由, % $ $年的# & 提高到 * ) & 以上。为了减少 城市地面污水进入滇池, 完成了滇池北岸和盘龙江中 段截污工程; 三是内污染源治理初见成效。运用环境 疏浚技术清除滇池草海的污染底泥, 一期工程清除滇
图" " # # #年滇池总氮的浓度变化图 $ % ’ " ( ) * + , * . / % * 0 1 2( 74 1 4 * + , 5 + % 1 % -6 % 5 4 ) % &
很难被输送 出湖泊, 相反, 漂浮 物往往 被 送 至 湖 泊 源 头。海埂即由西南风长年累月堆积而成的沙坝。
表! 滇池流域人口变化情况 ( 5 : ’ ! ( ) *; * 1 / * % 4 , * 5 0 * 0 % + < 5 + % 1 % + ) *6 % 5 4 ) % , * % 1 ; &a34; # "万 . , ( #万 .
图! 滇池历年总氮含量变化图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 , ’ ( ( . 3 # +4 # . + ) ’ # $ 2
浚, 草海水体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入湖河道整
图! " # # #年滇池总磷的浓度变化图 $ % ’ ! ( ) * + , * . / % * 0 1 2( 34 1 4 * + , 5 + % 1 % -6 % 5 4 ) % &
区! ’ ’ $ 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 ( & ) 。随着人口 的剧增, 工业、 生活废水的排放也成倍增加。为了满足 人口增加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历史上曾有一些 失当的举措, 如砍伐面山植被、 围湖造田、 酷渔滥捕和 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滇池等。随着以人口增加为主要特 征的城乡发展, 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污染。 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 " # 9 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 滇池属南北向的宽浅型湖泊, 水流自北向南, 而流 域内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形成湖水“有似倒流” 的特 点, 因此叫做滇池。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污染物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云南省 “十五” 科技攻关项目 ( ) $ # # * . ! % 作者简介:王玉朝 ( , 男, 甘肃白银市人, 讲师, 硕士, 主 * / 0 % ,) 要从事 景 观 生 态 学 和 流 域 生 态 学 研 究。1 2 3 4 5 6 7 $ " #"1 5 4 6 6 8
! 农田, 池周围有 " 万多 : 居住着 ! 3 ’ ’ 多万城市居民
和农民, 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 污染物带入滇池, 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 达! , 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 " ’ * , # *万0 * ) 。来自 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 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
( 污染现状
$, 珠” 。滇池流域面积$ 包括昆明市五华、 盘龙$ / $ # > 9
$ 污染严重的原因
自净能力差 ! 8 " 滇池进入老龄阶段, 滇池形成于 0 地质历史中, 滇池湖泊 # # # 万年前,
$, $。目前, 面积曾达* 明清时期水面仍有" # # # > 9 # # > 9
城区和官渡、 西山、 晋宁、 呈贡、 嵩明 " 个 郊 县 区的 ’ * 个乡镇, * / / +年末流域总人口$ ’ ! 8 0 ’万人。滇池流域 %, 是缺水地区, 人均水资源量仅 % * #9 约为世界平均数 的* / 、 我国平均水平的 * / 。目前, 滇池流域水资源 % $ + 平衡主要靠利用回归水解决, 由于滇池被污染, 回归水 水质不断恶化, 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同时, 又加重了滇池的污染, 加速湖水富营养化。 滇池属构造断陷湖盆,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现已 进入老年阶段。滇池流域有 $ 呈辐集状注 # 余条河流, 入湖区, 主要分布在北部、 东北部, 南部次之, 西部紧靠 西山, 无大型入湖河流, 只有山涧小 溪。长度 大 于 $ # 宝象河、 白沙河、 柴河、 梁王河、 昆 > 9 的河流有盘龙江、 条, 呈扇状流入滇池。湖水从西南部海口 阳大河等* % 附近流出, 进入螳螂川, 后通过普渡河注入金沙江。滇 池具有城市供水、 调 蓄 防 洪、 旅 游、 水 产 养 殖、 调节气 候、 净化污染和航运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
[ ] * 。 崩溃, 湖泊丧失自净能力, 污染越来越严重
地。 草海和外海的水质均为 " 类水, ! ’世纪+ ’年代, 年代为 类, 年代后期水质逐 渐恶 化, 至& , ’ # , ’ ’年 代, 草海水质已达 $ 类, % ’ 年代外海水质达到 $ 类, % ’ 年代后期全湖水质为超$ 类水。滇池水质主要超标的 指标是表征有机物污染的 * 日生化需氧量 (4 ) 、 高 5 6 * 锰酸盐指数 (7 ) 、 全氮 (. 和 全磷 (. 。近 ( 5 6 /) 1) ’ 8 9 年来, 滇池污染物负荷总量逐年增加, 氮和磷污染程度
滇池处在湖泊发育的老年末期阶段, 距湖体消失、 成为
[ ] * 陆地的终点为期不远 。现在滇池湖面缩小, 湖盆变
浅, 湖水更换速率慢, 富营养化进程加快, 局部地方出现 沼泽化过程, 湖水的自净能力很差, 极易被污染。 污水比重大 ! 8 ! 来水量少而集中, 滇池因居高原中部, 处于三江 (长江、 珠江、 红河) 分水岭之上, 故其入湖河流源近流短, 来水量少, 多年
第$ %卷 第 *期 $ # # ’年 $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 ? = ) @? = A = ) ? B C) DD = E = @ F G H = I
E 6 J 8 $ % 6 8 * K L M 8 $ # # ’
滇池水体污染和治理的特点
王玉朝 ,彭永岸 ,李益敏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 ) " # $ $ % 摘要:滇池是一个发育至老年末期的高原湖泊。滇池流域是缺水地区, 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靠径流、 污水和农田 回归水的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重复用水率$ 滇池水资源污染日益加重, 水体 "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 严重富营养化。滇池是整个流域污染物唯一的汇, 这也是其难以治理的原因。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用于滇池污染 治理的总投资已逾’ 而治理措施收效甚微, 因此, 对滇池这样有特殊污染机理的湖泊治理应从更宽泛的角度 #亿元, 出发去考虑, 甚至采取非常措施。 关 键 词:湖泊; 水体污染; 综合治理; 滇池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 " $ ’
基础, 对昆明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滇池水质的恶化, 不仅制约了昆明工农业生产 的发展, 损害了昆明旅游胜地的声誉, 而且还严重影响 着流域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治理滇池污染, 恢 复滇池湖泊生态环境, 已成为关乎昆明市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课题。
亿9
%, 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 曾被誉为 “高原明
3 6 98 3 :
万方数据
第 $期
王玉朝等:滇池水体污染和治理的特点
・& %・
低地, 流域内的水量基本上全部流经滇池外泄 (除蒸发 水量外) 。由于滇池 处于发 育老年 末 期, 水体交换缓 慢, 换水周期约为! 因此, 大部分污染物滞留在 ! "年, 湖内。 污染治理水平低 " # 8 流域人口增长快, 滇池流域人口增长迅速 (表 $ ) 。据 $ % % & 年资料, 流域内人口密度是全市人口密度的 ! 是云南省 # & 倍, 居民最密集、 人为活动最频繁、 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该
" # = 污染物沉积的底泥形成内源污染 滇池水体年交换量少, 更新慢, 污染物易于积累在 水下底泥中。根据调查和监测资料显示: $ % & ’ 水平年 入湖污染物中控制性因子— — —总氮 (. , 总磷 /) " ’ ’ ’ 0 (. ) ; , 总磷 " ; 1 ( ’ ’ 0 $ % & &水平年入湖总氮为" % $ * 0 & " 0 [ ] , 总磷为 $ ! ’ ’ ’水平年入湖总氮达$ ’ & * ’ 0 ( ! ’ 0" 。滇 池湖盆宽浅, 湖区西南风强劲, 湖水搅动强烈, 底泥中 的污染物向水中扩散形成严重的内源污染。 生态系统全面崩溃 " # > 湖滨带生态结构遭破坏, ! 的湖滨湿地 据估计, 自解放至今, 至少有 ! * 2 3 被围湖造田、 修筑防浪堤和固体垃圾堆放等行为侵占 了。这些湖岸带是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场所, 也是过 滤入湖污水和净化滇池水质的重要场所, 湖岸天然湿 地的破坏、 湖滨植被的消失使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