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一、概述《合肥经济圈“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要以加快合肥经济圈内部沟通为重点,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密、改造、升级干线公路,完善合肥经济圈公路网。
《六安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配合六安市“一核、两轴、六区”城镇体系建设,完善路网布局为重点,实施“路网升级”、“路网延伸”、“路面改造”三大工程,加快“9110”(九射、一环、十联)骨架路网的建设。
此外,为了优化和调整省道网的布局,安徽省公路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即将发布实施),根据规划,将在合肥-六安之间建设S366工程,途径肥西紫蓬镇,六安椿树镇、中店乡等,以加强合肥-六安南部片区之间的联系。
项目的地理位置图本项目作为S366六安段建设工程,东接S366合肥段,向东延伸通过森林大道、繁华大道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直接相连;拟建项目起点位于紫蓬山风景区外围牛尾巴山以南的合六交界处,途经过椿树镇南,途经洪桥村、小庙庄,在黄泥店下穿六舒三公路,经中店乡,在终点戚家桥上跨G105和淠河总干渠,终点桩号为K30+913.377;向西与G105六安段衔接;拟建项目沿线城镇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本项目的建设是强化合-六联系、构筑合肥经济圈城市群,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区域重大交通发展规划,优化骨架路网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带动沿线城镇快速发展,改善交通出行条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1.1、任务依据1.1.1相关文件及规划(1)、S366六安段新建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及设计合同;(2)、S366六安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六发改审批(2012)112号《关于安徽省S366六安段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4)、六发改审批(2012)117号《关于S366六安段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5)、六安市椿树镇总体规划;(6)、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总体规划;(7)、六安市裕安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规划;1.1.2公路工程(不含交通工程)勘察设计(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6)、《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7)、《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9)、《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1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 40-2007);(1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1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1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1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TD65-04-2007);(2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2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3)、《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2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25)、《泵站设计规范》(GBJ14-87,1997);(2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27)、《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03);(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1-2003);(30)、《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99);(3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3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60-2012);(33)、《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34)、《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35)、《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36)、《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标[1999]278号);(37)、《公路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规定》(公设技字[2000]285号);(3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3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4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交公路发[2007]358号);(4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42)、《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1-2006);1.1.3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勘察设计(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3)、《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1.1.4房屋建筑勘察设计(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GB50021-2001);(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1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1.5绿化设计(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1998);(2)、《公路环境保护术语》(JT/T643-2005);(3)、《公路绿化术语》(JT/T644-2005);(4)、《公路绿化设计制图》(JT/T647-2005);(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1.2设计标准本次设计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1)、道路等级: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2)、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3)、路基宽度:32米;(4)、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5)、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及涵洞为1/100。
1.3测设经过(1)、准备工作我单位在收到项目的设计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
根据相关会议精神,严格按照GB/T 1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勘测设计程序,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各项工作安排。
首先准备本项目的前期工作资料,安排控制测量、测地形图等工作;根据本项目特点结合其他类似工程经验认真编制、执行《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和技术质量要求。
业主委托相关单位编制本项目有关专题报告,及时提供有关工程资料。
于2012年10月11开始进场勘察测量,于10月18日完成了外业工作。
(2)、初测外业首先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对路线方案进行优化。
对与本项目交叉的道路、河流、高压线路、信号塔等现状和规划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还进行了供水供电、材料供应、料场分布、取弃土场位置等调查工作,同时进行原材料试验工作,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结合各专业调查情况对设计方案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外业工作基本结束后,对外业勘测、专业调查等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自检工作。
⑶、控制测量:1980西安坐标系,1985黄海高程系,中央子午线为117°。
⑷、测量:采用GPS及3D扫描仪现场实测,通过计算机成图1:2000地形图,在1:2000地形图上定线后,现场进行中桩放样,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然后再优化、复测。
⑸、主要勘测内容:查明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震、等情况;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量、供应量及运输条件,并进行原材料、混合料的试验;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高填深挖路基、特殊路基的设计方案及沿线路基取土、弃土方案;确定排水系统与支挡、防护工程的方案、位置、长度、结构形式和尺寸;基本确定大桥、中桥、小桥、分离立交桥、通道、涵洞等的位置、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基本确定路线交叉(平面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形式、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形式、类型及主要尺寸为保证勘察质量,我公司组织检查组进行了中间检查、外业验收。
根据检查验收意见,进一步在补充调整完善有关资料后结束外业工作并及时转入内业开始进行初步设计。
同时,对路线方案、重要节点工程设计等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广泛征求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1.4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1.4.1路线起终点:路线起点位于牛尾巴山以南的(合肥和六安)界处,连接S366合肥段,起点桩号为K0+000,沿途经过椿树镇南,途经洪桥村、小庙庄,在黄泥店下穿六舒三公路,经中店乡,在终点戚家桥上跨G105和淠河总干渠,终点桩号为K30+913.377。
路线全长30.91337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