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各茶类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

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

泡茶的水质要好。

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

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冲泡的手法很有讲究,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入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

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2厘米处即可。

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

以祁门红茶为例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

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
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

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
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

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

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

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

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4)、冲泡和斟饮
冲泡乌龙茶有专门的茶具。

广东、福建人喜爱用“烹茶四宝”------潮汕烘炉、玉书、孟臣罐、若深瓯、潮汕烘炉是烧开水用的炭火炉;玉书为烧开水的水壶,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壶,约能容水2O克;孟
臣罐为紫砂壶;若深瓯是微型精制的白色小瓷杯。

冲泡前先用开水将茶具(茶壶、茶杯、茶盘)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洁净,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温度。

当壶中置茶以后,沸水沿壶内壁缓缓冲入,在水漫过茶叶时,便立即将水倒出,称之为“洗茶”,洗去茶叶中的浮尘和泡沫,便于品其真味。

洗茶后即第二次冲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壶盖沿为宜,盖上壶盖。

冲水的方法应由高到低,且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水淋洗壶身,以保持壶内水温,充分泡出茶叶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与泡茶一样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夹着壶的把手。

斟茶时应低行,以防失香散味。

茶汤按顺序注入几个小茶杯内,注量不宜过满,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逐渐加至八成满,使每杯茶汤香味均匀。

花茶的冲泡
花茶是融花香、茶味于一体的茶类,花茶的品饮虽重于香气,但高档毛峰花茶其形状仍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品饮高档名优花茶,通常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

茶叶用量与水之比为1:5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

宜用85℃左右的沸水冲泡,时间3分钟~5分钟。

冲泡次数以2次~3次为宜。

可透过玻璃杯欣赏茶胚精美别致的造型,如冲泡的是特级茉莉毛峰花茶,可欣赏到毛峰芽叶在杯中徐徐展开,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别有情趣。

泡好后,先揭盖闻香,鲜灵浓纯,扑鼻而来。

再尝其味,花香茶味,令人精神振奋。

中、低档花茶,主要是闻香尝味,一般选用洁净的白瓷杯或白瓷茶壶冲泡,水温要求100℃,冲泡5分钟后即可斟饮。

北方居家品饮花茶,常采
用茶壶共泡分饮法,具有方便、卫生的特点,家人老小团聚,泡上一壶茶,一边品饮,一边拉家常,会给家庭增添温馨气氛。

四川人品饮花茶,很有地方特色,常用一套三件头茶具(茶碗、茶托、茶盖)泡茶,边饮品,边摆“龙门阵”,悠然自得。

紧压茶的冲泡
紧压茶冲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传统方法。

我国生产的紧压茶大多为砖茶,较为坚实,加之原料较粗老,所以用开水冲泡难以浸出条计。

饮用时必须先将砖茶捣碎,在铁锅或铝壶中烹煮,而且有时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拌,以使茶汁充分浸出。

饮用紧压茶的,多半是西藏、内蒙、新疆等地的兄弟民族,那里多属高原地区,气压低、水不到100℃就沸腾,如果用冲泡法冲泡砖茶,茶汁便不易浸出,所以紧压茶需用烹煮法才能饮用。

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紧压茶的调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从各地区少数民族饮茶习俗可以看出,紧压茶的调制方法与众多其他茶的冲泡法至少有三点不同:一是饮用时先要将紧压茶打碎;二是不宜冲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时,大多加上佐料,采用调饮方式饮茶。

普洱茶的冲泡:
普洱茶的传统饮用习俗很多,有烤茶,烤油茶,酥油茶等,但现在饮用普洱茶通常采用清饮法,即冲即饮。

冲泡普洱茶一般选用白瓷茶具和白底青花瓷茶具。

茶水比大约掌握在1:50,泡茶用水的水温控制在95度到100度。

冲泡普洱茶一般采用
盖碗冲泡法,也有采用壶泡法。

泡茶程序首先温具,用烧沸的开水冲洗器具,然后将茶叶按比例放入盖碗中,接着是洗茶,即用现沸的开水高冲入盖碗中,使盖碗中的普洱茶随高温的水流快速翻滚,达到充分洗涤的目的,将洗茶之茶水弃去,再加水冲泡,冲泡时间5-8分钟,其中散茶时间稍短,压制茶冲泡时间宜稍长,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然后细品慢饮。

白茶的冲泡:
白茶的制法特殊,采摘白毫密披的茶芽,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使茶芽自然缓慢地变化,形成白茶的独特品质风格,因而白茶的冲泡是富含观赏性的过程。

以冲泡白毫银针为例说明之。

为便于观赏,茶具通常以无色无花的直筒形透明玻璃杯为好,这样可使品茶从各个角度,欣赏到杯中茶的形和色,以及它们的变幻和姿态。

先赏茶,欣赏干茶的形与色。

白毫银针外形似银针落盘,如松针铺地。

将3克左右的茶置于玻璃杯中,冲入70度的开水少许,浸润10秒钟左右,随即用高冲法,同一方向冲入开水。

静置3分钟后,即可饮用。

白茶因未经揉捻,茶汁很难浸出,汤色和滋味均较清淡。

黄茶的冲泡:
黄茶中的黄芽茶(另有黄小茶,黄大茶),完全用春天萌发出的芽头制成,外形壮实笔直,色泽金黄光亮,极富个性。

以君山银针冲泡为例说明之。

先赏茶,洁具,擦干杯中水珠,以避免
茶芽吸水而降低茶芽竖立率。

置茶3克,将70度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茶杯,至二分之一处,使茶芽湿透。

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杯满为止。

为使茶芽均匀吸水,加速下沉,这时可加盖,经5分钟后,去掉盖。

在水和热的作用下,茶姿的形态,茶芽的沉浮,气泡的发生等,都是其他茶冲泡时罕见的,只见茶芽在杯中上下浮动,最终个个林立,人称“三起三落”,这是冲泡君山银针的特有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