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题库)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题库)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题库)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25题)
1.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的宪法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下列不属于宪法相关法的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国旗法》
C.《公务员法》
D.《立法法》
2.下列属于经济法的是()。

A.《拍卖法》 B.《商标法》 C.《工会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 收集证据“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证据的( )
A.合法性
B.有效性
C.客观性
D.关联性
4.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其中粮食安全属于( )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5. 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 )
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商法
D.程序法
6.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称为( )
A.法律遵守
B.法律适用
C.法律执行
D.法律实施
7. 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这属于全新国家安全观中的( )
A.文化安全
B.生态安全
C.经济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8. 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是( )
A.法律规范
B.道德规范
C.政策规范
D.纪律规范
9. 下列关于法律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适用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B.法律适用的过程或结果以社会舆论为后盾
C.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法律适用既是行政机关的一项职权,也是行政机关的一项义务
10. 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这体现了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
A.人治 B.法制
C.以德治国
D.依法治国
11. 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是()
A.重证据 B.重义务
C.重实体轻程序
D.重程序轻实体
12. 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为()A.行政法 B.民商法
C.经济法
D.知识产权法
13.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宪法 B.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14. 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保存和收集证据时()
A.可以加入主观判断
B.有必要时可以采取暴力等非法手段C.只能保存、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D.应当保存、收集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的证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党的领导 B.人民政协
C.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代表大会
1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17.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
范”。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都是法
B.法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法是统治阶级所有成员意志的总和
D.法是通过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
的意志
18.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
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是( )
A.商法
B.民法
C.公司法
D.经济法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
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
用法护法的社会氛围。

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治与法制的内涵和外延完全相同
B.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C.法治与法制表述的都是依法治国的理念D.法治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在解决
具体问题中的作用
20. 当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 )
A.依人治国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以礼治国
2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
内涵,其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的是( )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22.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危亡,事
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支柱和核心是( )
A.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 B.科技安全和信
息安全
C.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D.生态安全和社
会公共安全
23. 在保存或收集证据的时候应当注意证
据的特性,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
观臆断”。

这强调的是证据的( )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完整性
24. 按照法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
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称为( )
A.法律原则
B.法律精神
C.法律思维
D.法律意识
25.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
门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所属的法律部门是( )
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商法 D.程序法
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4题)
1. 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全部意志。

2. 实体公正远比程序公正重要。

3. 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是全体公民的意志。

4. 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国家的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三、材料分析题(2题)
(一)材料:席某与刘某1997年建立恋爱关系之后不久,于1998年2月登记结婚。

婚后,
刘某长期不主动找工作,赋闲在家,没有收入来源,席某多次劝说无效。

刘某患有妇科疾病,虽经多次治疗仍未根治,因此一直不能生育子女。

由于双方婚前不了解,导致了婚后生活的不和谐局面。

席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寻求婚外的慰藉,便有了第三者。

2004年3月,席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共同财产。

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对婚前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并无太多争议,刘某的委托代理律师突然向法庭提交了一份证据,是刘某为证明席某具有“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委托私人侦探偷拍制作的光盘资料。

原告席某的代理律师对此证据的合法性提出了异议。

问题:1.关于证据的特征,法律是如何规定的?2.本案中刘某委托私人侦探取证的程序是否合法?3.偷拍录像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4.现实社会中,应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材料:据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干部、辽宁省人大代表冯有为之所以被誉为“包拯再世,镜明水清”的“冯青天”,是因为他在司法领域跟腐败硬碰硬了十几年,为最底层的老百姓伸冤昭雪,抱打不平,勇于行使人大代表的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鼓与呼。

冯有为有句话说得最彻底,“我觉得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寄托在一个人大代表身上,是法治社会的悲哀!”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底线,我们必须建构起完备有效的司法机制。

这种机制保证司法执法者必须是遵法敬法的表率,违法者
一旦越轨就会得到及时的制裁;这种机制不能保证不发生冤假错案,但要能够保证它能得到及时的查究昭雪,有关责任人会得到应有的处罚,受害人及时得到救济;这种机制应该是高效廉洁的,容不得一点儿肮脏和腐败;对于老百姓的司法救助则是成本低廉的,决不容许一拖数年,迟到的正义等于无正义。

这样的法治,不会因为人大代表“人亡政息”而朝令夕改,而要建立这样的法治社会,确实不是一个人大代表甚至一群人大代表可以勉力可为的。

何况冯有为也“不希望做包公,也不愿专做一个为人伸张正义、抱打不平的好汉”。

善良的老冯只是寄希望于咱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咱们的司法执法工作者,学会善待老百姓,懂得是老百姓养活了他。

当然,这最终还是要靠制度建设,用制度保证政府机关从替百姓办事转变成为你服务,依法办事,按章理事,廉洁高效。

我们应该让冯有为的愿望满足,更应该让老百姓公正公平的期待得到实现。

问题: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是什么?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包括哪些?3.应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四、论述题(2题)
1.论述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2.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