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乡养牛学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按照大庆市特别职业培训目标的要求,使返乡农民工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
开设养殖专业,在规模养殖、畜牧生产、兽医服务及畜牧业管理方面提高素质。
使学员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养殖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工种的操作水平。
具备从事养殖、饲料加工和动物疫病防治的能力。
能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生产问题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因地制宜地发展养殖业生产、改良品种、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常见疫病防治以及总结、示范、推广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培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从事养殖和畜牧兽医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返乡农民工。
三、培训方式
按照‘保证质量、方便学员“的原则,采取业余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四、课程设置
养殖专业为养牛学
五、培训时间与与学时分配表
培训时间按学时计算,每个学时45分钟。
培训班共147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4个,实践学时103个。
学时分配见《畜牧养殖培训学时分配表》(附后)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必须达到规定学时。
六、教学方法
1、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
2、自学:学员按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自学学时数可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但不得少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数。
3、辅导:在学员自学文字教材及收视声像教学节目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签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术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习,并进行总结,以张玉发奶牛养殖场、刘清祯奶牛养殖场为实践基地。
(2)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养殖业相关工种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培训。
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养牛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是在学习了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遗传育种学以及家畜繁殖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
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对养牛生产特点的认识,掌握养牛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能够适应我国养牛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养牛业生产管理工作。
本大纲总体要求:使养牛学内容和教学符合国内外养牛业现状和科技发展的
实际,保证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传授乳牛、肉牛实用生产技术,介绍养牛最新科技。
二、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从事养牛业生产学的基本理论,如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产肉、产乳的生理规律,以及繁殖育种的基本规律等,同时了解国内外养牛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动态。
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习、实验(结合实地实习)掌握从事养牛业的基本技能,如外貌鉴定、生产性能评定,生产计划拟定,科学饲养管理方法等。
三、本课程授课总时数15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0学时,实验实习100学时。
第三部分大纲正文
概论国内外养牛业发展方向与研究现状
【目的要求】通过了解国内外养牛业生产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要求掌握我国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分布规律和当前应采取的对策。
一、我国养牛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
势
二、黑龙江省养牛业概况
三、世界养牛业发展动态
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发展养牛业的内在动力
五、发展养牛业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章牛种及其品种
【目的要求】通过介绍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具体探讨几个知名的品种,掌握牛品种产地、育成史、品种特性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以便在养牛生产上正确有效地利用牛的品种。
重点探讨在我国养牛生产上利用较多的几个品种。
本章重点和难点:黑白花、夏洛来、利本赞、安格斯、西门塔尔、秦川牛、水牛品种的特征特性。
第一节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一、牛在动物学上的分类
二、牛属中不同牛种的特性和特征
三、起源、以及驯化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四、中国黄牛类型、分布与特点
五、中国黄牛产区的生态条件和品种特点
第二节乳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一、奶牛品种(一)黑白花(二)娟姗牛
二、肉牛品种(一)海福特(二)夏洛来(三)利木赞
三、兼用品种(一)西门塔尔(二)短角牛
四、我国黄牛(一)蒙古牛(二)秦川
牛(三)南阳牛
五、瘤牛半地红牛婆罗门牛中国水
牛
第二章牛的体质外貌
【目的要求】了解牛的外形无论在乳牛还是在肉牛生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通过讲授牛体各部位形态及整体形态、内部结构、生产性能的相关关系,以便对牛群进行鉴定、决定牛只的选留或淘汰,以及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选择最有利的牛只。
本章重点和难点:乳用牛、肉用牛的体质外貌特点,外貌的线性鉴定技术。
第一节体质外貌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
二、牛体各部位的发育理想要求
第二节各种用途牛的体质外貌特点
一、乳用牛的体质外貌特点
二、肉用牛的体质外貌特点
三、役用牛的体质外貌特点
第三节牛的外貌鉴别
一、牛的体尺与测
量
二、体尺指数
三、评分鉴别(含线性外貌鉴别技术)
四、活重估测
第四节牛的年龄鉴别
第三章牛的生产能力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牛的乳、肉、役用生产能力测定和计算方法,全面掌握评价牛生产性能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牛的产乳能力及评定方法
一、牛乳的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二、影响产乳的因素三、产乳性能评定方法
第二节牛的产肉能力及评定方法
一、牛肉的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二、影响产肉的因素
三、产肉性能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第三节役用性能的测定
一、影响役用性能的因素
二、役用性能的评定
第四章牛的繁殖技术
【目的要求】本章重点探讨在母牛繁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途径和方法。
介绍有关牛的繁殖新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牛的配种技术,异常发情,发情特点,提高母牛繁殖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牛的发情
一、初情期
二、体成熟及配种适龄
三、发情及其鉴定
四、母牛的同期发情
第二节牛的配种
一、适时配种
二、牛输精的方法
第三节妊娠期和预产期的推算
一、妊娠症状
二、分娩与助产
第四节提高母牛繁殖力的主要途径
一、满足繁殖母牛的营养需要
二、科学的管理
三、提高繁殖技术水平,运用新技术
四、防治产科疾病
第五章牛的遗传改良
【目的要求】通过重点讲授牛的选种和育种方法的特点。
掌握现代牛育种的理论、方法和使用。
本章重点和难点:牛的选种,牛的杂交改良。
第一节牛的选种
一、牛选种的项目和内容(以乳用种公牛遗传评定为例)(一)根据系谱选择(二)根据本身表现选择
(三)后裔测定(含PD和TPI)(四)参考旁系性状选择二、综合选择指数
第二节牛的育种方法
一、本品种选育
二、杂交方法在养牛业上的应用
(一)级进杂交(二)育成杂交(三)导入杂交(四)轮回杂交(五)“终端”公牛杂交体系(六)经济杂交
杂交育种中主要介绍不同的杂交方式在养牛和生产上的实际应用。
三、我国黄、水牛品种改良实践
第六章牛的饲养和管理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乳牛和肉牛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掌握幼牛、育成牛、泌乳牛、干乳牛、肉牛的科学饲养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乳牛与肉牛饲养管理
第一节牛的饲养与牛的营养特点
第二节幼牛的饲养管理
一、幼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二、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初生犊牛的护理
(二)犊牛的饲养
(三)犊牛的管理
三、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乳牛的饲养管理
一、影响乳牛生产力的因素
(一)品种、个体(二)饲养水平(三)年龄、胎次(四)泌乳期与干乳期长短(五)气温、产犊季节(六)挤奶(七)其它
二、挤奶的技术
三、成年乳牛的分阶段饲养
(一)泌乳初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二)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
(三)干乳与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肉牛的饲养管理
一、影响肉牛生产力的因素
(一)品种和类型(二)年龄和性别(三)饲料与营养水平
二、肉牛的饲养方式
(一)就地肥育(二)易地肥育(三)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
三、我国肉牛饲养方式的特点
四、肉牛肥育饲养的管理技术
第五节役牛的饲养管理
一、役牛饲养的几个特点
二、役牛的四季饲养
(一)役牛四季膘情变化(二)春季饲养(三)夏季饲养
(四)秋季饲养(五)冬季饲养
三、役牛使役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牛的饲养
二、种公牛的管理
三、牛的合理利用
八、成绩考核
培训结束后,应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检查教学质量和评定学员的学习成绩。
考核办法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养殖》中的内容、顺序与评定标准进行。
培训机构对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和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