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

“悖论”一词的意思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

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注:包括罗素悖论和en:Liar paradox 的所有悖论,都有二个方向,即“清除悖论”和“理解悖论”。

西方文化偏向于“清除悖论”,包括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东方文化偏向于“理解悖论”。

实际上,悖论有拓扑学模型的,其二维是莫比乌斯带,其三维是克莱因瓶。

参见“易联国际论坛”的《一个理论体系》例如:谎言者悖论是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说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

”如果这名诗人说的是真的,那么,克利特人与就不是说谎者,这个诗人不能排除在外;如果这名诗人说谎,那么克利特人就不是说谎的群体,这个诗人也应该不是说谎者,这和诗人说谎矛盾。

这就是悖论。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1、逻辑中的悖论佯谬2、记者:您在前面多次谈到了"悖论"这个词。

请问什么是悖论?何新:在近代科学哲学中,存在着两大佯谬。

第一是前面我们曾讨论过的归纳法佯谬,是休谟所提出,普遍性与必然性不存在于感性的经验观察中,因此归纳法缺少一个客观意义的基础。

第二就是关于逻辑悖论的佯谬。

记者:究竟什么是逻辑悖论?何新:所谓悖论(Paradox),康德称作"二律背反",黑格尔称作辩证矛盾。

它指的是两个相反的或互相矛盾的命题,但从正面论证则其反面成立,从其反面论证则其正面成立。

悖论的存在,使得思维和语言陷入自相矛盾,成为语义混乱而不知所云。

在希腊和中国先秦思想史上,正是悖论的发现,推动古典学者开始探讨形式逻辑规律以规范思维和语言。

为解决悖论引起的逻辑混乱问题,亚里士多德等古典逻辑学者提出了三大思维规律(同一律/不容矛盾律/排中选择律)。

事实上,不容矛盾律构成演绎推论(三段式)的公理基础。

但是,悖论问题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只是后来人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恰当的矛盾陈述,正确地表述和理解语言的意义。

近代数学在寻求公理化基础时重新遭遇严重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生了"第三数次学危机"。

2、辩证逻辑可以解决悖论佯谬记者:如果悖论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那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就受到了严重挑战。

你认为悖论是否可能得到解决呢?何新:这就是我在70年代所曾致力研究的问题。

逻辑是区分为类型的。

在古往今来的各种逻辑类型中,有一种可以容纳悖论(即逻辑矛盾)的逻辑,这就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黑格尔甚至认为,必须建构一种容纳矛盾的逻辑,因为矛盾乃是宇宙理性的本质。

这种矛盾的语言表述形式,就是"辩证法"。

记者:黑格尔的逻辑学出版在19世纪初叶,那时数学基础中的悖论问题还没有被提出。

何新:而这正是黑格尔逻辑的深刻性和超越性所在。

记者:黑格尔哲学与康德哲学的不同点是什么?何新:黑格尔认为,客体本身的存在、演化序列本身就是一种纯粹逻辑的序列。

在时间演进的序列中,逻辑的力量实现发展,辩证矛盾则推进发展。

黑格尔试图对逻辑学提供一种新的本体论基础,它认为存在本身具有理性的结构和秩序,存在的基础是逻辑的。

黑格尔认为,逻辑不仅可以描写世界,而且可以生成世界。

因此,不可直观的第四维世界是可以被理性范畴所把握的,是可以洞察的。

这种新逻辑形态就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然而现代西方逻辑学完全不理解以至逃避了这一最重大的逻辑命题(认识论)。

事实上,只有黑格尔的辩证逻辑,能够从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基础中解决悖论问题。

3、悖论的三种类型记者:黑格尔是如何看待悖论问题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不矛盾规律。

而黑格尔则认为逻辑的基本规律是矛盾。

这个问题你如何理解?何新:我在70年代已对悖论问题进行过研究。

我曾将悖论区别为三种基本的类型。

即:(1)语义悖论(2)本体悖论(3)辩证分析悖论(何新《逻辑悖论的研究》,《人文杂志》,1982年第2期。

)关于语义悖论,包括康托、罗素所指出的那种集合论悖论:"我们用M表示一切包含自己为元素的那些类所成的类,用N表示一切不包含自己为元素的那些类所成的类。

现在,N本身也是一个类,我们要问它是属于M还是属于N?若N属于N,则N就是它自己的一个元素。

因而必须属于M,另一方面,若N为M的一个元素,则因M和N是互相排斥的类,N就不会属于N。

于是N不是它自己的元素,因而由于N的定义,它应当属于N。

" 数理逻辑学者认为:"这些悖论的起因,如Russell和Whitehead指出的,都在于一个要定义的东西是用包含着这个东西在内的一类东西来定义的。

这种定义也称为说不清的(impredicative),特别发生在集合论中。

" 这种悖论的一个古典形式就是"说谎者悖论"。

记者:什么是"说谎者悖论"?何新:所谓说谎者悖论,本来是希腊哲学中由诡辩派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的一个语言游戏。

这个悖论的内容如下:"试问如果一个人说'我在说谎',那么当他讲此话时,他是否真的在说谎。

" 如果此话不可信,那么这句话的确是谎言。

而陈述语的内容说:"我在说谎"。

他就是在陈述事实,就是说事实上他并未说谎,而这一事实与其语义相矛盾。

如果此话可信,那么陈述者的确是一个说谎的人。

而他说:他在说谎--事实上他正在陈述的乃是事实,那么他并未说谎。

这一事实又与其语义相矛盾。

所以所谓"说谎者悖论",实际乃是来自陈述操作的现实与陈述意义(语义)之间的矛盾。

是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发生的矛盾。

有人根据罗素的语言层次论认为"说谎者悖论混淆了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把高一层次语言中的'是假的'用低一层次语言来表达,由此产生逻辑矛盾。

"这种看法是排除不了悖论的。

实际上,黑格尔早于罗素100年就分析过"说谎者悖论"。

他的看法是:这个悖论表明,有些事件无法用非矛盾的语言进行表述。

4、黑格尔论"说谎者悖论"记者:黑格尔也研究过"说谎者悖论"吗?何新:他在评论希腊哲学中的诡辩派时讨论过悖论问题。

记者:黑格尔他怎样分析这一悖论?何新:他把诡辩学者的逻辑称作一种"独特的辩证法"。

"他们把辩证法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哲学史讲演录》,中译本第二卷,第115页。

)"他们的辩证法都涉及外在观念和语词中出现的矛盾,因而他们也有一部分流于玩弄语言。

"黑格尔说:"事实上把它们抛到一边要比驳回它们容易些。

"记者:那么在黑格尔看来,悖论既是一种诡辩,但也是一种"辩证法"。

他所说的"辩证法",看来就是你曾指出的那种"辩论与论证的方法"。

何新:对。

黑格尔指出: "真正说来,它们所进行的,是把通常的语言引入迷途,使它陷入混乱,然后给它指出它是自相矛盾的。

这些诡辩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

可是,这些诡辩的任务有一部分就在于指出,当我们严格地按照通常语言所说的话来加以理解时,平常的语言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使通常的语言陷入难以回答的困境,乃是游戏、开玩笑,是愚蠢的。

别人完全知道我们的意思,他在语言上用心思;这是以形式的矛盾为目的一种空洞无实际的语言游戏。

理性的东西只是作为语言而存在的。

希腊人异常喜爱找出语言中和日常观念中所发生的矛盾;--这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把形式的语言当作对象,并且意识到它的不精确。

" 而"说谎者"就是这种诡辩的一个实例。

记者:黑格尔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悖论?何新:黑格尔指出,对这个悖论没有简单的回答,回答只能是矛盾的: "如果问他是否说谎,他应当回答'是'还是'否'呢?如果说,他是说真话,那么便与他的话的内容相矛盾;因为他承认他说谎。

如果他说'是的'(他说谎),那么他说的又是真话了;因此他既不说谎,又说谎,--同样情形,如果他说真话,他便与他所说的相违反了。

一个简单的答复是不能有的。

在这里,两个对立的方面,说谎与真话,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看到了直接的矛盾),这个对立面的结合,曾经在各个时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一再出现,并且引起人们经常注意。

克吕西波,一个著名的斯多葛派,就曾经对这个题目写了六部书。

另一个人柯斯的斐勒塔,便是由于用心研究解除这种二难困境的办法,操劳过度,因而得了痨病死去。

" 黑格尔顺便讲了两个类似的笑话: "这个小小的历史曾经得到了继承,并且得到过重演;例如在'唐·吉诃德'身上,就出现了完全相同的事情。

巴拉塔里亚岛的总督桑差坐堂问案时,便遇到一些非常麻烦的情况的考验。

在这位总督的辖境内,有一座桥,不过桥旁还树立了一个绞架。

行人必须满足一个人的条件,才许通过这座桥。

这个条件是:旅客必须说出他真正要到哪里去;如果他说了谎,那就必须放在绞架上吊死。

现在有一个人来到桥上,在回答上哪里去的问题时,他说,他上这里来是为了在绞架上吊死。

守桥的人对这个回答大大地困惑了。

因为如果把他吊起,那他就是说了真话,应当放他过去;如果放他走了,那他就是说了假话。

他们无法解决,于是请总督明断,总督说出了一句聪明话:在如此疑难的情况之下,应该采取最温和的作法,因此应当放他走。

桑差没有苦苦地去想破脑袋。

有人问梅内德谟,他是否已经停止打他的父亲了?人们要想使他陷入困境;不管他的回答是'是'还是'否',在这里都是有危险的。

梅内德谟回答道:我既没有停止,也没有打他。

对方对于这个回答是不会满意的。

这是一个两方面的回答,把两个方面都同样地扬弃了。

通过这个回答,问题事实上是解答了,承认自己说谎的人是否说真话:他同时既说真话而又说谎,而真理就是这个矛盾。

矛盾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意识面前指出来,--矛盾出现在感性事物、存在、时间之中,它们的矛盾必须加以揭露。

"记者:真有意思。

何新:黑格尔也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分析了上述悖论的意义,他指出: "每一个语句都由一个主语和宾语组成,主语和宾语是不同的,我们在表象中以为它们是统一的;而那在平常的意识看来是真的东西,乃是单纯的、不自相矛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