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演替1.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 .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 •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 一般来说,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3.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A •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环境变化T物种竞争T环境变化T群落稳定和平衡B •环境变化T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物种竞争T群落稳定和平衡C.裸地形成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物种竞争T环境变化T群落稳定和平衡D •环境变化T裸地形成T物种竞争T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T群落稳定和平衡4.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B .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 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D •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5.我国在某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当地森林、草原等的面积B .改变产业方向,提高经济效益C.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D.增加植被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B .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7.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A .围湖造田B .过度放牧C. 封山育林D .退草还耕【能力提升】&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快B .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 .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9.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B .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 .垂直结构10.下列关于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物群落也像群落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B .原生演替一般都比次生演替进行得快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D .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原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11. 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A .地衣使土壤有机物增多B .有机物越丰富,土壤透气性越差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D .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12. 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多 选)()A .光裸的岩地上最终也会演替出森林,属于原生演替B .农田弃耕以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
在杂草的覆盖下,土壤条件会得到改 善,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接踵而至。
这种现象属于次生演替C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火灾过后的草原群落演替,其演替过程开始 题号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并绘制了如下两图。
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 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 者的净生产量。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放牧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__________ ( “促进”、“抑制”)牧草生长,该草原的最适宜放牧量应为乙图中____点 对应的放牧量。
⑵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线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乙图中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 A 〜D 之间,为什么?⑷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大于 C 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⑸请列举两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实验拓展】14.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外界环境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目的:探究酸雨对水体中的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材料器具:干稻草、蒸馏水、池塘水、量筒、滴管、载玻片、 S02溶液、盖玻片、显微镜、镊子、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等。
探究过程:a •取适量的干稻草加水煮沸,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 下观察,并记录结果。
b.将冷却后的稻草水均分到两个大烧杯中,并进行标号,即为 A 、B 。
向A 烧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 B 烧杯加入 ________________ 。
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池塘水,混合均匀后,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察, 以后每隔3天,对原生动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观察并记录。
d.分析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生产再的步生产虽(1) 补充探究过程中的空缺部分。
(2) 加入干稻草并加水煮沸的目的是: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观测到的生物来源于(4) 其中加蒸馏水的烧杯,结果如图所示:0 10 20 卵 40 50 60 70 R0 90 培养时间F<1 ①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培养液中有机物较多时, 种群中 ________ 、 ________ 占优势, 然后随有机物减少而减少,最后,培养液中所有的动物种群终将灭亡。
② 从演替方向来说,这种演替群落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 。
生物群落的演替答案 1. C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应是原生演替;不论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在环境适宜条 件下所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所形成的终极群落均是森林。
2. D本题主要考查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3. A [本题从群落演替的方向、原因及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环境变化是该群体演替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群落结构向复杂的方向进行, 并依次经过了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 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
]4. C [群落演替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如人类活动。
植树造林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海洋中与陆地上的群落都是在不断演替的。
]5. C [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是为了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C [群落的演替也是有规律的,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不能任意 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否则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7. C [围湖造田、过度放牧、退草还耕都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生产力下降, 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
封山育林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成分由简单到复杂, 对环境资源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使生产力由低到高,有利于群落的正面演替。
] & D [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 群落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与次生演替相比, 原生演替经历时间长,速度要缓慢得多;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扰, 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相对稳定, 因此其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过于显著; 火灾过 后的森林,其土壤条件基本不变,甚至还保留着植食性昆虫的繁殖体, 因此,再重新形成森 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种群数F 个mL 性增加+所4有 滴虫臨毛虫变形虫农IT1中的次生谊禅 一艇起点生物为一> 年生臣本擅物 顶生演替:怦劳,速度粧的能 iSWJJIi进样、鞋肾赧養9. C [ 在森林被破坏后,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从杂草到白桦林及针叶林,该现象为群落的次生演替。
]10. B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是从无到有再到发展繁荣,时间较长,所以演替进行的慢;群落演替主要受内因决定,外因也影响演替;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属于原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
]11.B [地衣阶段中的地衣使土壤有机物逐渐增多;微生物大多数为异养,有机物越多,微生物越多;灌木会代替草本植食性昆虫的优势而发展为灌木阶段;不考虑其他因素,有机物越丰富,透气性越好。
]12. ABC [ 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食性昆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食性昆虫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3. (1)次生演替促进 A (2)C〜D(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的畜产品产量(4)草原退化,严重时可导致草原沙漠化(5)培育优良牧草,消除有害植食性昆虫,提高牧草产量;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牧;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轮牧;采取合理灌溉、施肥、灭鼠、防旱等措施;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等 (答对两条即可 )解析放牧引起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草本植食性昆虫是群落演替中重要的物种。
一般正常的放牧,能促进牧草的发育,增强其再生性,提高营养价值。
因此,适当的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发展和维持、畜产品产量的提高都有好处。
但是如果过度利用,长期过度的啃食及践踏,超出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则常常引起草场的退化,即植被的“逆行演替” 。
根据放牧引起的演替规律,对草场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消除无价值的植食性昆虫物种,提高有价值牧草的生产率,可以防止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封育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但是积极的方法是对退化的草场进行改良和改造,建立起保护与合理利用天然草场的制度。
在草场建设上实行“ 划区轮牧”,通过轮牧,缩短家畜的啃食期,延长草原休整期,并可使优良牧草开花结实,自然落子,为提高植食性昆虫覆盖度创造条件。
14. (1)b.适量的S02溶液等量的蒸馏水c:相对密度⑵①灭菌②提供有机物⑶空气和加入的池塘水(4)①滴虫肾形虫②由复杂到简单解析干稻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有机物,而不能有其他生物干扰,所以要灭菌;观察 S02对群落生物的影响应设臵对照实验,而最终观察到的生物来源于加入的池塘水或空气;在研究群落数量变化时只能从其相对密度来考虑;从实验结果的曲线中可知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在起始段内数量较多的生物是滴虫、肾形虫;由于培养液中的有机物是有限的,所以生存环境变的越来越差,生物种类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