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件(共33张PPT)
几年后 小草
1种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问题: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 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 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 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在干旱的
荒漠上很
乔木(树林) 难形成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 替能树林吗?
湖泊演替为森林 湖底阶段→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挺水植物阶段→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木本植物阶段
三、群落的演替类型 (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一)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
退牧还草
“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 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 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五年内, 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 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 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 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演替从 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 落的形成过程。
四、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内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 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因
自然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 干旱等
人为因素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 土地、建造水库等,外来物 种入侵
★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 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 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 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导 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导 污水排放,破坏 致森林破坏 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 的,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 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 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 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 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讨论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 上演替过程的完全相同吗?
1883.8.27 印度尼西亚喀 拉喀托火山爆发,其产生的 能量是规模最大的氢弹试验 的26倍。火山所在的整个岛 发生塌陷,岩石和山峰消失 在喀拉喀托白热的裂口里, 火山喷发物散落区的半径达 237公里,厚达30米的火山灰 烬和熔岩覆盖住了整个小岛, 一切生命都停止了,超过3.6 万人丧生。火山的尘埃达到 三万多米的高空,进入并停 留在大气层,使整个印度尼 西亚日月无光达三日之久, 而在以后的三个月内,出现 了举世罕见的日落和日出景 色。
五、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世界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变 成了路。
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若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的景象吗?
★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 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 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 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 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做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裸地之上是如何出 现森林的呢?
阅读课本79页,并讨论78页 的思考题以及以下几个问题。
裸岩
1.合上课本说一下,这种 演替经历哪些阶段? 2.谁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3.各种昆虫和其它小动物 进入这个地区是在什么阶 段? 4.达到哪个阶段,群落相 对稳定? 5.物种丰富度在演替过程 中是如何变化的?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 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其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群落的演替类型
按基质的性质划分(C.F.Cooper,1913)可分为:
(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 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 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草本 灌木
地衣 苔藓 森林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 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 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 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 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群落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 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 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 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 存在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等重 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20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后,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将 大大增强了
思考: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 生的原因之一?
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 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 致洪灾频繁发生。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六、退耕还0 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 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 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其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
(二)次生演替 (secondary succession)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 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