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13]、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冰川国家公园由多山的湖区组成,位于南纬49度以南,阿根廷圣克鲁斯省西南部的边远地区。
它包括南安第斯山的一个被大雪覆盖的地区,以及许多发源于巴塔哥尼亚冰原的冰川
冰川景观1
冰川国家公园(Glacier National Park)建于1910年,位于美国蒙大拿州北部,与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和亚伯达省接壤。
地理上它位于落矶山脉北部,著名的三分点也在公园内,就是各分水岭的交会点:三分点以东的降雨最终会经墨西哥湾流入大西洋,以西的降雨最终会流入太平洋,以北的降雨最终会经哈德逊湾流入北冰洋。
由于温室效应的缘故,公园里的冰川正大幅度缩小中,过去的大冰川变成今日的小冰川,
过去的小冰川就干脆消失掉了。
冰川退缩后留下许许多多美丽的山川、湖泊、瀑布等,风景从大到小都变化万千,非常精致。
[1]
被称作“北美大陆分水岭”的落基山脉从北到南贯穿公园中心。
公园占地41万公顷,原是布莱福特部族的印第安保留地的一部分,1910 年辟为国家公园。
因这里有50 余条冰川,故得名冰川国家公园。
冰川是由降落在高山的大量积雪在重力作用下凝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形成。
陡峭的纵壁,有棱有角的外形,是冰川的特征
沃特顿湖区国家公园是加拿大最小的国家公园,根据阿尔伯塔省(加拿大西部 )和蒙大拿州在1931年的提议,沃特顿湖区国家公园与蒙大拿州的冰河国家公园进行合并组成了沃特顿-冰河国际和平公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和平公园。
为证明自然资源是没有国界的信条,两国这一地区没有划定边界线。
是300多公里不设防的一段边境园。
1995年,该公园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班夫国家公园(英语:Banff National Park,法语:Le Parc national Banff)建于1885年,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
它坐落于落基山脉北段,距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以西约110-180公里处。
公园共占地6641平方公里,遍布冰川、冰原、松林和高山。
冰原公路从路易斯湖开始,一直连接到北部的贾斯珀国家公园。
西面是省级森林和幽鹤国家公园,南面与库特尼国家公园毗邻,卡纳纳斯基斯镇位于其东南方。
公园内主要的商业区为弓河山谷的班夫镇。
它作为“加拿大落基山脉自然公园群”的一部分,与其它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国家和省立公园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是早期通往班夫的方式,太平洋铁路集团在公园内建造了班夫温泉酒店和路易斯湖城堡酒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20世纪初期,在一战和大萧条期间,通往班夫的公路建成。
1960年开始公
园全年对外开放,1990年游客数量达到了500万人次。
上百万的游客通过加拿大横贯公路前往。
由于班夫国家公园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生态系统开始受到影响和破坏。
1990年代中期,加拿大公园管理局启动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控制游客数量,保护生态环境。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距离广州市西南100公里,总面积约1133公顷。
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是唯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
[1]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保护区景观独特,有近400年记录历史的地带性原始森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其他多种森林类型保存完好,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绿洲中的“明珠”。
山上有著名的佛教圣地--庆云寺。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1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它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宝清县北部,宝清县2011年被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白琵鹭之乡”,主要说的就是七星河。
喀纳斯植物保护区
植物垂直结构与中亚山地类似,中山林带属寒温带针叶林,上部为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红松,下部主要为西伯利亚落叶松,阴坡为西伯利亚冷杉。
植物中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红杉、小叶桦、北极柳等10余种,在中国是唯一产区。
西伯利亚花楸、西伯利亚接骨木是珍稀树种
1、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对各类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非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
就生态系统而言,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两部分。
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岛屿等类型,其中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划定自然保护区时,首先考虑它应含有属于不同自然地带典型而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种或自然历史遗迹等其它成分。
另外,还包括一些生态系统已遭到破坏,亟待恢复或更新演替的有价值的典型地区。
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大,保护、研究的对象比较多。
如吉林的长白山、福建的武夷山、云南的西双版纳、陕西的太白山和新疆的哈纳斯保护区等。
2、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各种珍稀动物及其主要栖息、繁殖地或其它有科研、经济、医学等特殊价值的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而建立的特别保护区。
如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海南南湾猕猴自然保护区和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等。
3、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它们是保护以我国珍贵稀有的野生植物物种和典型、独有和特殊的植被类型为主要对象的特别保护区。
如四川金佛山银杉保护区、新疆巩留野核桃保护区、四川攀枝花自然保护区等。
4、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地球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其内部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形成冰川、火山、岩溶、温泉、洞穴等多种多样的自然历史遗迹,这对于人类了解自然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就是对一些因自然原因形成的,有特殊价值而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非生物资源地区。
如黑龙江五大连池温泉保护区、吉林伊通火山群保护区和天津蓟县地质剖面保护区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3、第 474 号
4、《风景名胜区条例》已经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
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七章52条
三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