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4离子晶体(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4离子晶体(第2课时教案)
两个学生分别总结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板书
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过渡
影响离子键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化学上用什么来衡量?
讨论
知识过渡和连贯性
晶格能
探究
提出问题:
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熔点有什么关系?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分析表3-8。
阅读、讨论、分析、学生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复习
提问
设计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回忆,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知识回顾,教学反馈。
离子晶体的特点
回忆
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给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两个学生分别总结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板书
二、1.离子晶体的特点:(1)(2)(3)(4)(5)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回忆
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给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能力
练习
引导分析,学生讨论回答
知识反馈
作业
P82习题7、8
板书
三、晶格能
1.晶格能定义:
2.晶格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3.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典型的晶体类别
Hale Waihona Puke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方法结知识进行整合。
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方法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板书
4.典型的晶体类别
科学视野
自学
提出问题:影响了岩浆晶出的次序的因素?岩浆晶出的次序规律如何?(岩浆晶出的次序与晶格能的大小有何关系?)
3.4离子晶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w
理解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应用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
第四节《离子晶体》(第二课时)
离子晶体的定义、种类、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