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鉴赏模块
章节:第十六单元第29节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所以本节课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

2、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

3、对《黄河大合唱》的赏析,侧重于第一、四、七等章节的欣
赏。

4、《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对比欣赏。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不陌生,在初中教材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冼星海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的更详尽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本课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对《黄河大合唱》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设计思想
音乐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将凸显其功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上应有意识的体现以上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聆听为主”的原则,结合探究、实践(演唱),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与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人
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解
音乐的能力;通过学唱第五乐章《黄水谣》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学生较深入的体会音乐情感;通过对比《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音乐表现风格,初步分析两种音乐形式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冼星海生平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初步
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学生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歌唱实践,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内涵,学生初步认识此作品艺术和社会价值。

■教学方法
聆听感受、启发讨论、实践参与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1)学唱《二月里来》后,体会作者其他风格的作品。

⏹(2)听《黄河大合唱》全曲,选你最喜欢的一曲,哼唱一下,
并谈谈你对音乐的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