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清淤扩挖根据翻身河河道具体情况,经过实地查看及清淤方案论证,我单位确定采用泥浆泵清淤,并结合长臂挖掘机挖掘施工。

施工顺序按照顺河流方向,自上而下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①机械准备:15KW泥浆泵两台,箱式运土车四台,普通双桥车辆四台,长臂挖掘机1~2台(视实际情况定),普通挖掘机两台。

首先沿河道两侧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靠近施工便道的淤泥用普通挖掘机挖掘装车外运,较远处则用长臂挖掘机装车外运,河道中心处则用高压水泵冲搅后再用泥浆泵抽至箱式运输车内外运。

②河道清淤按照自上游至下游、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③首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

我标段河道现状宽度在45米至60米之间,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河堤上,故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3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然后将淤泥挖至河岸箱式运土车上外运。

④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一部分淤泥挖至岸边需经过晾晒后方可外运。

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①淤泥运输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山东省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②弃土场管理河道整治工程弃土方,按照甲方及监理指定位置存放。

为配合弃土场管理,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协助运输车到土、平整土场等。

弃土高度严格按照规划高度,禁止超区域、超高度弃土。

2.土方开挖施工顺序测量放线→设置截水沟→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运输→人工整修边坡→坡面防护。

2.1人工控制测量人员进场后,我单位接桩后将立即进行中线与高程的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设置护桩,确保线路位置的准确,然后根据施工需要增设加密布点,满足施工需要。

在测量过程中,同时确定用地边界,为施工调查和设计复核提供确依据。

2.2河道开挖接到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后,立即展开施工:准备安排6个施工小组,每个施工小组各负责一段河道的疏浚任务。

各施工队根据工程需要可设置若干施工小组,方便管理,确保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1、采用挖掘机挖甩、推土机推土的施工方法施工。

挖掘机开挖方法采用立采、后退法开挖。

开挖时按照“先中间,后两侧”,“先水下,后水上”的开挖原则。

2、开挖过程中,经常校核测量开挖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3、机械开挖土方后,边坡应留有一定的保护层,再辅以人工修整达标。

4、实际开挖轮廓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应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5、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层的变化,挖掘机距边坡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

6、所有削坡开挖除监理人另有指示外均为旱地开挖,开挖前挖好截水、排水设施,并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排除;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设置的临时排水设施与截水设施;开挖过程中准备2台7.5kw排污泵用来排水。

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由于排水不畅引起边坡失稳。

7、实际开挖轮廓线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所示或监理人现场指定的开口线、水平尺寸和高程的要求。

开挖最终轮廓线均不得欠挖。

8、滩面平整后,河口高程应严格控制,河口线顺直,坡面平整。

施工时,开挖的边坡应预留适宜的保护层,用人工修整成型,以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同时又可避免因贴坡修整与原状结合不好而引起边坡塌方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9、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偷岩”(无坡脚或负坡脚)作业。

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土体或导致土体向挖方一侧滑移的软弱夹层、裂隙时,及时清除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土体崩塌与下滑。

10、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否则应及时调整。

11、高程和河底宽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河道开挖的边坡应平整、稳定,河口线、坡脚线应整齐顺直,河底应平整。

质量检查内容和质拟采用挖掘机与推土机组合的方式进行开挖基面与基面清理:①、按监理人的批示及有关规定,完成土方填筑部位的基础清理,并做好排水工作。

②、基础施工前,根据勘测设计文件、基础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制订有关施工技术措施与细则。

对基础开挖或处理过程应及时、详细记录,经单元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堤身填筑。

基范围内作深层清理的(一般指清理深度超过30cm)庄台、河塘、路埂等作为隐蔽工程,在开工前按顺序编号登记,对清理部位、(桩号)平面、断面及地貌提供详实的测量及摄像资料。

③、基面清理范围包括挡水堰及其边界外30~50cm;基础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基础范围内的坟墓、房基、水井、泉眼,各类洞穴及坑、槽、沟、河等均应清淤(杂)后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清基后应进行倒毛、平整、碾压。

④、当基础冻结后有冰夹层和冻胀现象时,未经处理,不得在其施工。

⑤、所有基础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碴等均应运到监理人指定的场地堆放,不得随地弃置,更不得与筑堤土料混杂。

⑥、基础处理属隐蔽工程,基础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请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堤身填筑,基面验收后应及时填筑,若因故延搁,不能及时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

⑦、经深层清理的隐蔽工程部位,清理后复土,应视作大堤填筑,其工程质量要求、检验程序与堤防填筑一致。

基础填土应分层分批,铺土厚度控制0.2~0.3米,要按批准的现场碾压试验成果碾压,经压实后的压实度量小实测值不得低于设计压实密度值。

⑧、压实后的土体取样试验次数每200m3、厚30cm取样一次,或由监理人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取样次数。

⑨、基础清理时,必须使基础面的横向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明水排水。

2.4清基的注意事项①、清基的弃土按监理指定位置堆放,严禁弃土和筑堤土料混杂。

②、基础清理完成后,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填筑。

③、清基后的基面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填筑,避免长时间延搁。

④、填筑面下的沟塘填筑和支堰填筑须按统一标准进行边坡面处理,不论面积大小,均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厚度分层填筑,并分层取样进行密实检验,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土方的填筑。

3建筑物工程本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挡水堰3座,保证河道一定水面,促进河道生态修复,堰高1.2m,另外建设生产桥,桥体结构为箱涵式,长10m。

3.1施工围堰由于建筑物工程与河道土方开挖工程同时进行,故建筑物施工时,河道内明水已经排除,施工围堰不必再搭设。

3.2施工降排水3.2.1明水排除由于建筑物工程与河道土方开挖工程同时进行,故建筑物施工时,河道内明水已经排除,另准备2台套30kw抽水机组。

如发现明水立即抽出以保证施工现场无明水。

3.2.2渗水排除排水系统的设置方法:在基坑土方开挖时,先在纵向河中心线上挖集水坑和超深龙沟,并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深入而同步深入,当挖到基坑保护层土方上面时,将超深龙沟与集水井移到开挖线外3m处,超深龙沟拟环形设置,沿龙沟方向桥的一侧各设置一个集水井,每个集水井中安设一台潜水电泵,用来排除现场及基坑内的明水与渗水。

降排水措施:①、降水必须在土方开挖前7天开始进行,务必保证基坑土方开挖在干地进行。

②、超深龙沟必须在土方开挖前挖成,并按降、排水方案要求布设集水井,每个集水井安设QS4.5—25—5.5型潜水泵,随时排除明水、渗水,保证土方开挖在干地施工。

③、超深龙沟及集水坑应派专人随时清淤,坑底铺设碎石滤水层,以免抽水时间较长时将泥砂抽出,造成坑底土扰动及塌方现象。

④、降、排水工作组建专门的排水小组,轮流上岗,保证降、排水工作24小时不间断。

⑤、降、排水工程施工时,配备2台发电机组备用,以保证停电时降、排水工作的连续进行。

⑥、每处建筑物排水点配备一台30kw发电机组,避免因停电造成基坑积水而延误工期。

3.2.3土方开挖拟采用挖掘机与推土机组合的方式进行基坑土方开挖:①、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设打降水井及开挖超深龙沟、集水坑并实施降排水工作,从设打的水位观察井中观测降水效果,当地下水位低基坑底标高50CM以下时方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②、土方开挖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上30CM 处;第二次用人工挖至基底设计标高。

③、采用自上而下,坡比按1:3的坡度依次进行。

④、基底上淤泥必须清除干净,严禁扰动基底土壤,不得欠挖或超挖,当超挖时必须用与底板相同标号的毛石混凝土填补。

⑤、留置的回填土堆距开挖边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堆土高度不得大于4米,以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

⑥、坡面排水拟利用坡面砌石格梗沟,将坡面水集中到基坑底部的超深龙沟内,统一将水排至堰外,格梗沟的开挖深度只能是设计高度的1/3,并采取沟内埋管或垫板的方法,保证坡面排水沟系的通畅,避免施工用水和雨水冲刷边坡和侵蚀地基土壤,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⑦、在开挖过程中,不断地检测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⑧、特别注意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主要方法有:锚桩,支档及补充开挖等,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应设置观测点做好观测记录。

⑨、基坑开挖后须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场地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同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及基础验评资料。

⑩、在已有建筑物附近进行开挖时,采取可靠的施工措施,保证其原有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并尽可能做到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在开挖的危险作业地带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2.4土方回填3.2.4.1工作内容本工程土方回填主要包括:施工图纸所示的土方回填及压实以及监理人指定的基础处理回填土及压实。

3.2.4.2土方回填方案选择采用挖掘机运料、铺筑,个别部位采用人工铺筑、整平,用蛙式打夯机夯打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3.2.4.3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 303-2004;②、《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 251-2000③、《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④、《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60-1998⑤、《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994⑥、《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9-20013.2.4.4土方填筑标准土方填筑标准按压实度确定。

土质要求用清表后的粉质壤土或粉质粘土、粘土填筑,压实度不应小于0.92;浆砌石基础墙后可采用混合土料填筑,控制干容重不小于15.5KN/m3(不含砂浆),墙后3m范围内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压实,铺土厚度适当减薄.填土分层压实,铺土厚度每层应控制在20~30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