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暗适应实验报告

暗适应实验报告

测量暗适应实验秦林臣(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1级重庆 400715)摘要:实验通过调节ep-404暗适应仪的亮度及(电流)来测量被试的视明度,。

主试通过仪器给被试呈现卡片,被试报告其看到的确切的数字愿意求其平均值。

最后的结果是被试在一定的光度下,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并成正相关,当达到一定的亮度时,则趋于稳定。

关键词:暗适应、电流、视明度1 前言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人身上测得的结果与在其他脊椎动物以视网膜电图、视神经纤维峰形放电为指标得到的实验结果十分—致,表明暗适应是视网膜所产生的现象。

至于它的机制,早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杆细胞视色素——视紫红的再合成而使阈值降低(光化学说),但据以后的研究结果,视紫红量的增加与阈值的降低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而且若局部照射视网膜,非照射区的阈值也大大升高,这些事实强调了神经性暗适应机制(neural dark adaptation)的存在,因此认为网膜的适应是这种机制和光化学暗适应机制(photochemical dark adaptation)相结合的看法可能是恰当的。

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也称视力。

一个人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反之视敏度愈差。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为了证明暗适应现象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下实验,并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到达一定的亮度,则趋于稳定。

2 方法2.1 被试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1级师范本科生一名2.2仪器和材料ep-404暗适应仪器2.3实验设计多自变量设计,自变量为:电流(亮度)2.4实验程序设计6个等级的电流数,即0ma、10ma、20ma、30ma、40ma、50ma主试先在ep-404暗适应仪器的插孔里放入卡片,然后启动仪器,让被试先进行2—3分钟的明适应,在此期间,设定初始亮度为0ma。

之后遮板打开,给被试呈现了一张10行的数字卡片,让被试报告所看见的数字,记录人员迅速的记下被试所报告的数字。

接着一次给被试呈现5ma、10ma、15ma、20ma、25ma电流强度时的数字卡片,其中每增加二等级,随机抽取另外一张数字卡片给被试呈现,以防止练习效应的产生。

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暗适应能力的测试,你须将脸部紧贴观察窗,睁大眼睛注视正前方白板,大灯熄灭后,前方窗口遮板下落,将暴露10行数字,尽你可能将数字由上至下分段读出,直在10行数字读完或遮板再次挡住数字板。

被试自行报告数据主试和记录人员记下被试正确行数。

3 结果表一不同电流下报告正确的数字行数及对应视力电流强度 0ma 10ma 20ma 30ma 40ma 50ma 读对行数 5 78 8.5 10 10 对应视力 0.5 0.7 0.8 0.8 1.0 1.0图一暗适应曲线图据被试报告进行统计,如上图所示,随电流的增加被试的视敏度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稳定。

4 讨论暗适应的机制包括瞳孔大小的变化,视网膜光化学适应和神经的适应。

由于瞳孔的变化只能使进入眼球的光线有10-20倍的变化视网膜光化学适应的时间较长,达到完全适应约需45分钟,初期进行的较快的最初5分钟内约将完成60%,而这5分钟得到关键就是运用了神经的适应,此时视觉器官中的椎体细胞和杆细胞都在发挥作用,在现实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该段时间。

作为驾驶员的夜间驾驶适应上,最初的30秒水准就是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暗适应的表现是个体有亮出转入暗处,在暗环境中的视觉适应性逐步提高的过程,影响的因素有:受光刺激时间,缺氧因素,暗环境的照明强度等等。

基于以上本实验有甚多的缺陷,虽然我们得到的结果和前人的基本相同但是我们的被试太少缺乏科学性,有很大的偶然性,另外我们的被试是女生,如果是男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男女在视觉敏锐度上有什么却别都要进一步实验才能的书结果。

该用这种方法是可以测定锥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在实验方法上我们做了一些更改,因为时间是恒定的,30s会自动跳闸(这般会自动跳跃),所以我们采用了用电流的大小(光照的强度)来测试被试的暗适应。

最后所得的结果是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

4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到达一定程度后不变。

5参考文献1.不同色温白光与红光仪表照明的短时暗适应研究朱祖祥、颜来音 1990.04人类视网膜电图暗适应及明适应震荡电位的参数特征银娟2.3. 大学生屈光度与暗适应异常的相关性研究刘艳荣李来中国学校卫生 2004年第04期4. 视神经萎缩的暗适应研究—视力性质与暗适应曲线于丽萍、霍纯信实用眼科杂志 1989年第10期5.基础实验心理学(164—168)杨志良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年篇二:暗适应实验报告2 测量暗适应实验报告执笔人:李辉主试:胡剑波、李辉 (转载于:暗适应实验报告) 被试:池伟锋、胡东记录:李书兰、宋林甫观察:朱旭、周强【摘要】实验通过调节ep-404暗适应仪的亮度及(电流)来测量被试的视明度,实验中分两组,即确立两个主试,两个被试,两个记录,其他人负责观察。

主试通过仪器给被试呈现卡片,被试报告其看到的确切的数字愿意求其平均值。

最后的结果是被试在一定的光度下,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并成正相关,当达到一定的亮度时,则趋于稳定。

【关键词】电流、视明度、暗适应一、前言:我们的知识是从感官外在世界开始的,而其中的80%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提供,所以研究视觉的感受性就极为重要。

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也称视力。

一个人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反之视敏度愈差。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为了证明暗适应现象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下实验,并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到达一定的亮度,则趋于稳定。

二、实验方法:1、主试情况:身体健康,对每个步骤熟悉,对被试做到了较为保密,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和控制。

2、被试情况:在小组内随机抽取了两名视力较好的被试,男女各一名,身体健康,为合格的被试,可以进行实验。

3、实验材料:(1)一台ep-404暗适应仪器,用于实验操作。

(2)四张a4纸,两支笔,用于记录实验获得的数据。

4、实验设计:(1)先设计6个等级的电流数,即0ma、5ma、10ma、15ma、20ma、25ma主试先在ep-404暗适应仪器的插孔里放入卡片,然后启动仪器,让被试先进行2—3分钟的明适应,在此期间,设定初始亮度为0ma。

之后遮板打开,给被试呈现了一张10行的数字卡片,让被试报告所看见的数字,记录人员迅速的记下被试所报告的数字。

接着一次给被试呈现5ma、10ma、15ma、20ma、25ma电流强度时的数字卡片,其中每增加二等级,随机抽取另外一张数字卡片给被试呈现,以防止练习效应的产生。

(2)一轮过后,还被试和主试进行下一轮实验,下轮实验按照上轮实验的方法进行操作。

(3)观察者在旁边对实验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若发现问题就马上告知主试,即时提出意见,弥补不足。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暗适应能力的测试,你须将脸部紧贴观察窗,睁大眼睛注视正前方白板,大灯熄灭后,前方窗口遮板下落,将暴露10行数字,尽你可能将数字由上至下分段读出,直在10行数字读完或遮板再次挡住数字板。

5、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被试应按主试要求,将脸紧贴观察窗口,不能轻易移动。

同时被试报告数字时尽量做到大声,以便记录准确。

(2)主试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不能对被试有所暗示。

三、实验结果: 1、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注:视敏度为被试报告正确行数数字。

据上图可做出暗适应曲线图:2、结果:据被试报告进行统计,如上图所示,随电流的增加被试的视敏度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稳定。

四、讨论:该用这种方法是可以测定锥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在实验方法上我们做了一些更改,因为时间是恒定的,30s会自动跳闸(这般会自动跳跃),所以我们采用了用电流的大小(光照的强度)来测试被试的暗适应。

最后所得的结果是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

五、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到达一定的亮度,则趋于稳定。

六、参考文献: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北京大学心理学丛书)范安平.主编《心理实验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篇三:01实验一暗适应实验实验一暗适应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暗适应实验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测试被试者的视觉灵敏度反映其暗适应能力。

二、实验原理暗适应是视觉在环境强烈变化的一种重要适应功能,表现为人眼由明亮处马上转入黑暗处视觉有一个逐步恢复和适应的过程。

由于瞳孔受到由亮到暗的刺激大小随之变化,视神经和视网膜也随之产生生物化学变化,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使视觉逐步适应暗环境,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与人眼受到强光刺激的程度和时间都有关系,受到刺激的光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达到完全适应所需的时间越长。

本仪器主要用于心理学教学实验,也可用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等领域的测试应用。

仪器设计为固定强光光源作为亮环境,被试在强光环境适应30秒后突然熄灭,呈现弱光环境下的数字示标,通过测试被试者的视觉灵敏度反映其暗适应能力。

本仪器由微电脑控制,控制时间准确。

主机包括:控制电路,主试操作面板,被试观察窗,强光照明,弱光照明等。

三、主要技术指标:1、强光设定时间为30秒;2、弱光下的测试时间:5、10、15、20、25、30秒,6档,由电机控制其窗口挡板;3、视敏度测试表:透明薄膜上数字卡片,4块;4、视敏度测试表:10行,相应视力0.1、0.15、0.2、0.25、0.3、0.4、0.5、0.6、0.8、1.0; 5、明适应应用视野亮度:2000 lux;6、暗示标亮度:0~1.5 lux,线性分8档;7、电源电压:交流220 v,50hz;8、外型尺寸:750×370×465mm;9、重量:15 kg;四、使用方法:1、准备:a) 仪器安装:打开机箱被试面的箱盖门(有方孔窗面),取出放置在箱内下侧的观察窗、灯管及电源线。

观察窗插入固定安装于机箱箱门的窗口(见上图),其缺口在下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