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专升本模拟题一、单选(共85题,共170分)1. 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2分)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C2. 具一级吸收过程的给药方式是()(2分)A.静注B.静滴C.口服D.动脉注射E.经皮吸收标准答案:C3. W-N法是用来求什么参数的()(2分)A.KB.KeC.VD.KaE.Cl标准答案:D4. 单室静滴给药,增大滴注速率后()(2分)A.可扩大有效治疗浓度的范围B.能增强治疗效果C.可缩短到达稳态所需要的时间D.可提高稳态血药浓度E.可延长药物半衰期标准答案:D5. 为了降低多剂量量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2分)A.减小KB.增大VC.增大ClD.增大τE.增大X0标准答案:D6. 下列哪一组为混杂参数?()(2分)A.g、β、V、KB.K、K0、K12、K10C.S、R、α、K21D.A、B、α、βE.Ke、Cl、AUC、t1/2标准答案:D7. 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分)A.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B.以静脉给药为参比制剂计算出的F值为绝对生物利用度C.仿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越大于参比药物制剂越好D.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是为了消除个体间的差异E.生物利用度试验可采用单剂量给药法,也可采用剂量给药法标准答案:C8. 下列关于注射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2分)A.注射给药不存在吸收过程B.一般来说肌内注射吸收大于皮下注射C.含药油溶液肌注可起到长效作用D.注射部位血流越丰富吸收越快E.肌注给药时,高渗溶液不利于药物的吸收标准答案:A9. 下列关于肾排泄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肝脏是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器官B.药物的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C.尿量和尿液的pH值不会影响肾小管重吸收D.肾清除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清除尿液中药物体积E.有机酸和有机碱通过不同机制在肾小管进行分泌标准答案:E10. 下列关于多剂量给药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单剂量小于多剂量B.通过延长给药间隔可减少蓄积系数C.波动度D.为了使血药浓度很快达稳态,常采用首剂加倍E.多剂量给药达稳态时血浓维持不变标准答案:B11. 下列哪项是多剂量函数式()(2分)A.B.C.D.E.标准答案:C12. 多剂量给药,经过7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可达稳态的百分之()(2分)A.50B.75C.90D.95E.99标准答案:E13. 当按照半衰期进行给药时,首剂量常常为维持剂量的几倍()(2分)A.1B.2C.3D.4E.5标准答案:B14. 肾功能减退患者,为调整给药方案,常常需测量患者的药动学参数是()(2分)A.CminB.CmaxC.KD.K0E.X0标准答案:C15. 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洗净期一般不小于半衰期的个数是()(2分)A.1B.3C.5D.7E.9标准答案:D16. 以下那一条符合被动扩散特征()(2分)A.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标准答案:C17. 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快慢顺序一般认为是()(2分)A.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标准答案:D18. 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2分)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标准答案:A19. 下列关于注射给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A.血管内注射不存在吸收过程B.一般来说肌内注射吸收快于皮下注射C.含药油溶液肌注难以起到长效作用D.注射部位血流越丰富吸收越快标准答案:C20. 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有()(2分)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B.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C.变异因子可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D.单指数模型中k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标准答案:D21.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胃排空的因素()(2分)A.食物类型B.身体姿势C.药物的溶解度D.药物相互作用标准答案:C22. 下列有关经鼻给药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2分)A.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B.可以避免胃肠道pH和酶的破坏C.某些药物可以通过嗅区转运,避开血脑屏障进入脑内D.由于考虑对鼻粘膜和鼻纤毛的毒性,经鼻给药系统中不能加吸收促进剂标准答案:D23. 下列有关药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2分)A.药物的分布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的亲合力B.药物的淋巴循环可使药物避开肝脏的首过作用C.血脑屏障可阻止脂溶性较高的药物进入脑内D.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标准答案:C24. 下列哪些参数具有加和性()(2分)A.K与TpB.K与T1/2C.K与KeD.K与CL标准答案:D25. W-N法是用来求什么参数的()(2分)A.KB.KeC.VD.Ka标准答案:D26. 对于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一般是(2分)A.片剂B.糖衣片C.溶液剂D.混悬剂E.软膏剂标准答案:C27. 以下那些方法不可用于隔室模型的判别(2分)A.作图法B.W-N法C.SUM判断D.AIC法E.F检验标准答案:B28. 下列有关溶出的描述错误的有(2分)A.单指数模型中k越小表明溶出越慢B.溶出度可以反映药物的内在质量B.单指数模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百分率与时间的平方根呈正比C.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D.溶出参数t 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标准答案:C29. 根据BCS原理,针对II型药物应着重改善以下哪项内容(2分)A.透膜能力B.控释能力C.靶向性D.溶出速率E.稳定性标准答案:A30. 下列有关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2分)A.循环速度快的组织药物分布也快B.弱碱性药物易于向脑组织转运C.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表明向组织中转运越多D.通过淋巴系统转运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标准答案:B31. 下列有关药物与蛋白结合的描述不恰当的有(2分)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中转运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由肾小球滤过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被肝脏代谢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E.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的药物越不易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标准答案:E32. 依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订给药方案时,要调整,可以调节如下哪一项?(2分)A.F和ClB.(Css)max和(Css)minC.V和ClD.X0和τ标准答案:D33. 以下哪项为Higuchi方程(2分)A.Q=Kt1/2B.y=y¥(1-e-kt)C.Y=Q[(lgt-m)/s]D.F(t)=1-e-(t-t)m/t0标准答案:A34. 一般多晶型药物中生物利用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分)A.稳定型>亚稳定性>无定型B.稳定型>无定型>亚稳定性C.亚稳定性>稳定型>无定型D.亚稳定性>无定型>稳定型E.无定型>亚稳定性>稳定型标准答案:E35. 下列哪些参数具有加和性?(2分)A.K与t pB.K与t1/2C.K与K eD.K与ClE.K e与t p标准答案:D36. 静脉给药后药物消除93.75%需要的半衰期个数为(2分)A.3个B.4个C.5个D.6个E.7个标准答案:B37. 在调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给药方案时,如果给药剂量一定,常通过调整以下哪项以维持治疗窗口。
(2分)A.t1/2B.ClC.FD.τE.K标准答案:D38. 在统计矩概念中,随机变量t的概率密度函数是(2分)A.AUMC/AUCB.1/AUCC.C/AUCD.X0/AUCE.X0MRT/AUC标准答案:C39. 生物利用度试验中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2分)A.1~2个半衰期B.2~3个半衰期C.3~5个半衰期D.5~7个半衰期E.7~10个半衰期标准答案:C40. 对LnAUC进行生物等效评价时,90%置信区间范围是(2分)A.80%~120%B.80%~125%C.75%~125%D.90%~110%E.85%~115%标准答案:D 41. 下列有关主动转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分)A.逆浓度梯度转运B.不需要载体参与C.需要消耗能量D.转运速度与浓度符合米氏方程E.转运具有饱和现象标准答案:B42. 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不恰当的有(2分)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B.I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III型药物透过是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指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指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指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标准答案:D43. 下列有关溶出的描述错误的是(2分)A.溶出参数t 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50%所需要的时间B.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C.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D.单指数模型中时间t与待溶出百分数的对数呈线性E.单指数模型中k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标准答案:A44. 下列有关胃排空与胃排空速率的描述错误的是(2分)A.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B.胃空速率慢,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弱酸性药物的吸收会增加C.固体食物的胃空速率慢于流体食物D.胃排空速率越快越有利于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E.阿托品会减慢胃排空速率标准答案:D45. 下列关于注射给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A.静脉给药不存在吸收过程B.一般来说肌内注射吸收快于皮下注射C.肌注难以起到长效作用D.注射部位血流越丰富吸收越快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状态对注射剂的吸收影响不大标准答案:C46. 下列有关肺部给药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有(2分)A.可以避免胃肠道酸碱对药物的破坏B.药物粒子越大生物利用度越高C.可以避免首过作用D.可产生局部治疗作用E.蛋白多肽类药物可以选择该途径给药标准答案:B47. 下列有关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2分)A.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向其他组织分布B.与体内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于被代谢C.弱碱性药物易于向脑组织转运D.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表明向组织中转运越多E.通过淋巴系统转运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标准答案:B48. 下列关于排泄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肝脏是药物排泄的唯一器官B.药物的肾排泄即指药物经肾小球滤过C.尿量和尿液的pH值会影响肾小管重吸收D.肾清除率是肾脏指在单位时间内清除尿液中药物的体积E.有机酸和有机碱通过不同机制在肾小管进行重吸收标准答案:C49. 为获得理想的治疗浓度,可以调节以下哪一项?(2分)A.X0和τB.(Css)max和(Css)minC.V和ClD.F和ClE..X0和V标准答案:A50. 下列关于隔室模型的判别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作图法可用于判断2室模型与3室模型B.用SUM判断时,计算得的SUM值越大越好C.用r2法判断时,计算得的r2值越大越好D.H-H法可用于隔室模型的判别E.M-M法可用于隔室模型的判别标准答案:C51. 下列关于具非线性药动学特征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药物半衰期为一定值B.药时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C.血药浓度大时常为0级消除D.血药浓度的改变与剂量成正比E.非线性过程只出现在饱和代谢标准答案:C52. 12.有关尿药数据法求药动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2分)A.有较多药物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B.亏量法要采用t c进行计算C.亏量法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亏量法所需时间较长E.从尿药数据也可求k,k e、生物利用度标准答案:B53. 下列有关多剂量给药的描述不恰当的有(2分)A.稳态时AUC0→t与单剂量给药时AUC0→∞相等B.达稳态时体内药物积累程度随给药次数增加而增加C.波动度D.通过延长给药间隔可减少蓄积系数E.多剂量给药达稳态时血浓维持不变标准答案:E54. 对LnCmax进行生物等效评价时,90%置信区间范围是(2分)A.80%~120%B.90%~110%C.70%~130%D.70%~143%E.85%~115%标准答案:D55. 下列有关缓控释制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分)A.缓控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需进行单剂量给药、多次给药试验及食物影响试验B.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吸收速率k a应大于释放速率k rC.缓控释制剂的剂量常包括速释剂量与缓释剂量D.延迟商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治疗维持时间的比值E.波动度与波动系数也常用于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之间波动程度的比较标准答案:D56. 下列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生物因素是()(2分)A.药物的理化性质B.处方与制备工艺C.年龄与体重D.药物与制剂稳定性标准答案:C57. 下列剂型中,口服吸收最快的是()(2分)A.缓释片剂B.混悬液C.散剂D.水溶液标准答案:D58. 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下列那项属于Ⅲ型药物具有的特征()(2分)A.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B.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C.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标准答案:B59. 可以完全避免肝脏首过作用的剂型是()(2分)A.普通片剂B.舌下片C.缓释片剂D.胃内滞留片剂标准答案:B60. 脂溶性药物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是()(2分)A.角质层B.活性表皮C.真皮D.皮下组织标准答案:A61. 较易于向脑内分布的药物是()(2分)A.极性大的药物B.弱酸性药物C.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D.弱碱性药物标准答案:B62.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2分)A.肺B.肝脏C.肾脏D.心脏标准答案:B63. 下列属于药物代谢第二相反应的类型是()(2分)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结合反应D.水解反应标准答案:C64. 肾脏排泄药物的机制不包括()(2分)A.肾小球滤过B.肾小球重吸收C.肾小管重吸收D.肾小管主动分泌标准答案:B65. 下列关于药物动力学中速率法与亏量法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均是求算药动学参数的血药浓度方法B.速率法采样时间至少需要7个半衰期C.速率法采用对取样时间t进行线性回归D.亏量法在整个收集样品过程中不能丢失任何一份样品标准答案:D66. 下列关于静脉滴注给药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增加滴注速度,稳态血药浓度不变B.增加滴注速度,达稳态时间会缩短C.具相同消除速率常数的药物,以相同速度滴注,稳态血药浓度相同D.具相同清除率的药物,以相同速度滴注,稳态血药浓度相同标准答案:D67. 为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进行给药方案设计时一般调整()(2分)A.k和VB.t1/2和ClC.X0和τD.AUC和C max标准答案:C68. 下列关于单室模型药物多剂量给药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稳态的达峰时间慢于单次给药的达峰时间B.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内的AUC小于单剂量AUC0→∞C.通过延长给药间隔可减少蓄积系数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和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标准答案:C69. 下列关于剂量与药效持续时间描述正确的是()(2分)A.剂量增加2倍,药效持续时间增加1倍B.剂量增加1倍,药效持续时间增加2倍C.剂量增加1倍,药效持续时间增加1个半衰期D.剂量增加1倍,药效持续时间增加2个半衰期标准答案:C70. 下列关于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A.当K m>>C时,呈一级动力学特征B.代谢产物比例一般恒定不变C.生物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减小D.药物临床用药时不需特别注意标准答案:A71. 以下那一条符合被动扩散特征(2分)A.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标准答案:C72. 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快慢顺序一般认为是(2分)A.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E.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标准答案:D73. 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2分)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D.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A74. 下列关于注射部位的吸收,错误的表述是(2分)A.一般水溶液注射剂中药物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B.血流加快,吸收加快C.静脉注射的药物没有肺的首过作用D.合并使用肾上腺素可使吸收减缓E.混悬型注射剂一般起缓释作用标准答案:C75. 下列有关经鼻给药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2分)A.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B.可以避免胃肠道pH和酶的破坏C.某些药物可以通过嗅区转运,避开血脑屏障进入脑内D.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鼻粘膜吸收E.由于考虑对鼻粘膜和鼻纤毛的毒性,经鼻给药系统中不能加吸收促进剂标准答案:E76. 排泄主要在哪个器官进行(2分)A.肝脏B.胆囊C.大肠D.肾脏E.肺标准答案:D77.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2分)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标准答案:A78. 下列有关药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2分)A.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B.药物的分布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的亲合力C.药物的淋巴循环可使药物避开肝脏的首过作用D.血脑屏障可阻止脂溶性较高的药物进入脑内E.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标准答案:D79. 不具吸收速度过程的给药方式是(2分)A.肌肉注射B.皮下注射C.静脉注射D.口服给药E.肺部吸入给药标准答案:C80. 积累系数(R)可由以下哪个公式求?(2分)A.B.C.D.E.标准答案:E81. 下列哪些参数具有加和性?(2分)A.K与T pB.K与T1/2C.K与K eD.K与CLE.K e与T p标准答案:D82. 为了降低积累系数(R),可用下列哪一方法?(2分)A.增大KB.增大VC.增大CLD.增大τE.减小X0标准答案:D83. 剂量增加一倍,药效维持时间延长?(2分)A.1倍B.2倍C.0.5个半衰期D.1个半衰期E.2给个半衰期标准答案:D84. 为了减少尿药排泄速率法求参数引起的误差(2分)A.取样间隔时间应等于药物的半衰期B.取样间隔时间应大于药物的半衰期C.取样间隔时间应小于药物的半衰期D.取样间隔时间应≤于药物的半衰期E.取样间隔时间应小于≥药物的半衰期标准答案:D85. 以下哪个公式不正确(2分)A.MRT=t0.632B.C.D.E.标准答案:E二、多选(共5题,共10分)1. 在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剂型因素包括()(2分)A.药物的理化性质B.年龄与性别C.制剂工艺及操作条件D.处方中各种辅料的性质E.具体的剂型如片剂、胶囊等标准答案:A,B,D,E2. 某药肝脏首过作用较大,可采用以下那些适宜剂型()(2分)A.舌下片剂B.气雾剂C.胃内生物粘附微球D.结肠定位给药系统E.透皮给药系统标准答案:A,B,E3. 下列哪些因素一般不利于药物的吸收()(2分)A.不流动水层B.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标准答案:A,B4. 影响药物从血液向其它组织分布的因素有()(2分)A.药物的多晶型B.血管的透过性C.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D.药物的分子量大小E.药物与组织的亲合力标准答案:B,C,D,E5. 肾排泄的机理包括()(2分)A.肾小球的滤过B.肾小管的重吸收C.肾小球的重吸收D.肾小管的分泌E.肾小球的分泌标准答案:A,B,D三、名词解释(共8题,共16分)1. 药动学(2分)标准答案:运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